杨远意不做饭,冰箱里的食材却很齐全。
个头颇具分量的罗氏虾不需要复杂的调味,直接白灼,配葱姜醋的蘸料,还原鲜甜本味;切成两指节长的猪小排腌制完毕,炒出红亮的糖色,煨至外酥里嫩,轻轻一拽就能脱骨;余下的大骨用砂锅炖,秋天最好吃莲藕,再加一把雪豆一起炖到软烂,香气四溢;最后搭配一道简单的辣椒炒凤尾,当做餐桌绿色的点缀。
方斐找了一圈没发现米缸,看上橱柜的手工面,煮好放凉,青豆、玉米、鸡蛋、火腿碎与番茄炒作拌料,盖在面条上。
夜幕初降时,他们把黑色大理石的岛台当做餐桌,面对面安静地吃了一顿家常饭。
杨远意剥了一只虾,裹上蘸料,动作自然地放进方斐的碗。刚吃了虾,又是一块糖醋排骨,一勺雪豆莲藕,方斐到后来都不用自己夹菜了。
他像投喂家养宠物,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喂一口,并且不介意对方的挑食。在方斐欲盖弥彰地躲掉雪豆后,杨远意也不劝他“营养均衡”,只细心地在下一次只给他舀莲藕和汤,同时夹走了拌料里方斐一直不吃的青豆。
方斐不知道怎么拒绝杨远意,又或许他本不用拒绝。
情人和宠物很相似,都被豢养。
他自我定位清晰,需要避免太看重杨远意的温柔,与此同时,被优秀、英俊同时更成熟的男人宠着,方斐很难不甘愿被他掌控。
更别提和杨远意有一段旧情,纵然只有肉体关系,也足够方斐沉浸其中了。
一顿饭虽然沉默,气氛却不错。
收拾完餐桌,杨远意靠在岛台边说:“投影调好了,你过来?”
现在搞个投影在家看电影并不稀罕,但方斐走进房间,仍被杨远意那块透声幕和堪比影院的全套音响震惊了一下。不过杨远意毕竟是电影导演,做一个专业级别的家庭影院合情合理,方斐收起惊讶,脱了鞋,踩上那层厚厚的地毯。
空调开得很足,会有点冷,灯光昏暗得恰到好处,桌上摆着一瓶酒,两个玻璃杯。
杨远意正在挑电影,他的收藏几乎覆盖一面墙,从老式录影带到蓝光4K的碟片应有尽有。他陷入纠结,拿着两部电影转过身:“你选?”
方斐发现了,杨远意有一点轻微的选择恐惧,所以无论他的答案是什么杨远意都会高兴。
只是不想自己做“取舍”。
也不知这是否同样为杨远意性格里多情的一部分。
一部是上世纪50年代挪威拍摄的黑白电影,两个女人做主角,故事充满生命力;另一部是前两年在欧洲大获好评的德语片,反战题材,摄影与美术极其优秀。
方斐哪个都不爱看,他没有迎合杨远意,尝试着问:“能不能我选另外的?”
宠物有了想法,杨远意很感兴趣:“你想看哪一部?”
“《暗恋者》。”
方斐说完,杨远意沉入阴影的那只眼睛泛起一瞬的亮光,但他看不透杨远意表情,好像没什么变化,却明显感觉到对方有一点抗拒。
然而好在只有一点。
他唯恐杨远意没听懂,拿同名的电影搪塞自己,难得固执地说:“你导的那部。”
“没看过吗?”杨远意反问他,呓语一样。
“看了,所以知道剪了一段。”方斐说,不自觉地双手握在一起,拨出心底残留的眷念,“当时……以为不会再见面,就买了票。可是感觉中间剧情不太连贯,就想着是不是被剪了,或者你自己剪了。”
半封闭的房间,隔音棉让外面声响传入不进半分,于是呼吸声更清晰可闻。
以前感觉到过杨远意的压迫感,但时间总是短暂的,很快就没了。方斐现在站在他对面,两人之间不过两三步,却突然发觉:他的确跨不过去。
他和杨远意差得太多了,就算在一个圈里,但压根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话说得唐突,只会让人觉得他不知深浅。
灯光明亮,衬得杨远意浅色的瞳仁竟沉入了黑暗。
他摩挲手里的录影带,略低头沉思良久,在几乎透不过气的压抑中声音轻轻地出言:“我先找找吧,第一版片子不知道放哪去了。”
方斐感觉自己松了口气:“哦,好。”
又很快说:“找不到也、也无所谓……我……”
“没事儿。”杨远意说。
怎么听都像搪塞,方斐想那部电影里一定有杨远意不肯被别人发现的细节——做导演很容易往作品里掺杂个人的情感,这比演员无法从角色中脱离更严重,每部电影都带着导演某一部分的寄托。
尤其处女作中更是能发掘不为人知的一面,粗剪就更不必说。
原来对感情疏离又放任、真心若隐若现却似乎永远不会露出庐山面目的杨远意,在这一点上也不例外,总归保存一块未曾允许旁人涉足的秘地。
方斐觉得这就算完了,他走到小沙发坐下。
认真开始选择黑白片还是小语种时,角落的一盏灯亮了。方斐望过去,杨远意从柜子最底层的抽屉里拿出了一卷录影带。
他转过身,眼底已经没了刚才的冷硬与抵触。
《暗恋者》是今年五月上映的,方斐看见导演名字后就买了票。彼时他对还能与杨远意产生交集已经不抱期待,单纯想看一看杨远意拍的电影是什么风格。
镜头出乎方斐意料的细腻,感情每一点变化都十分自然,讲述了一个少女情窦初开的故事。最终感情无疾而终,但因为处理得够含蓄,反而没有让人感到难过,只剩下一点点遗憾,符合对于“青春”的想象。
拍摄则还要早一些,女主角曹歆然那时的演技比现在更生涩,一双鹿似的眼,清纯却倔强。戏份不多的男主角则由沈诀出演,强烈的年龄差与男性荷尔蒙让所有人都能理解女主角为什么见他一次就疯狂沉沦。
现在,杨远意的私人影院里重新开始放这部电影。
他们各自占据长沙发的一个角,方斐没有去观察杨远意欣赏自己作品的表情,全神贯注地看这个没有太重的滤镜,剪辑痕迹也更粗糙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