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针尖对麦芒的碰撞(1 / 2)
“公子,我军兵力三倍于吕布,为何迁延不战啊!”
临朐前线,袁军大寨内,虎背熊腰、身形魁梧、皮肤粗糙而黝黑的文丑愤愤不平的请战。
他与颜良同为北国三军上将,一起出生入死的袍泽之谊,算是过命交情了。
听得颜良被曹操生擒,他又怒又急,恨不得立刻杀向吕营,击溃吕布后与袁绍两线合击曹操救出颜良。
“是啊公子,请拨末将两万精兵,必可大破吕布!”
“公子,末将愿立军令状,如不胜,甘当军法!”
“请公子准许,与吕布开战,也好快些解救颜良将军!”
颜良平素里话不怎么多,但跟随袁绍多年,在军营里不仅威望极高,人缘也属实不错,所以韩莒、赵睿等人也纷纷请战。
中军帐内帅椅上的袁谭有点如坐针毡的感觉,他清楚的知道颜良被擒下面这群人开始坐不住了。
先熟悉地形,寻找吕军破绽,然后全力一击,这是他与田丰、辛评等人商议过后定下来的方针。
对面是吕布啊,威震虎牢关的吕布,再加上身后的林墨,岂能大意。
事实上,袁家现在最冷静的人应该就属袁谭了,并没有因为兵马众多而生出骄怠之气,相反还谨小慎微、如履薄冰。
没办法,因为这一战,不仅仅是关乎于袁家能不能进一步扩张地盘,更是决定了他世子大位能不能坐稳。
但,下面的这群将军想不了这么多,武人意气,只觉得应该为颜良做点什么。
袁谭双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皱着眉头叹气道:“诸位,颜良将军乃我北国上将,他失手被擒,我与你们一样悲痛,可吕布如猛虎,并非易与之人。
又兼吕营地形狭隘,最多容纳三四万人同时作战,我军优势无法发挥,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又是这一句,文丑已经听了好多次了,这回不打算忍让,抱拳道:“公子,恕末将直言,主公用兵从来是当机立断,公子如今独当一面,为何优柔寡断。
如若暂无破敌方略,请准许末将回到主公麾下,愿随主公踏平曹营,解救颜良!”
主公当机立断?你认真的?田丰和辛评瞥了一眼文丑,有些语塞。
“文将军稍待!”
袁谭赶忙从帅椅上站起走到文丑面前拉住了他,尽管心中不悦,却还是挤出一抹笑道:“便是要进攻,总是要给我一些时间筹备的。
再等三日,三日后,我定会让你们领兵攻寨!”
文丑说到底是个匹夫莽汉,耿直的性子,但本身没太大恶意,这一点袁谭是知道的,无非是因为焦虑颜良的安全罢了。
况且,这次领兵拉起青州战线来就是为了在军中树立不可取代的威望,而颜良文丑都是大军大纛的人物,若是有他们的支持与拥护,这事就算成功了一多半。
所以,哪怕这有些违背初衷,袁谭还是选择妥协。
“如此,末将静候公子佳音!”
袁谭转而看向韩莒、赵睿等人,沉声道:“诸位将军可先行回营准备,最多三日,我军便会有所行动了。”
“喏!”
武将们纷纷退出中军帐后,袁谭才长舒了一口气,这个帅位可不是那么好坐啊,此时我年纪尚轻、威望不足,又未接大位,光是稳定这些人的情绪就够头疼了。
重新坐回帅椅的袁谭无奈的看向了田丰等人,“都说说吧,有无破敌良策。”
“吕布兵马本就不及我们,在前线下寨正是想利用地形优势,若我军强行攻寨,只恐成为添油战术,最后积弊成疾。”
很显然,田丰并不赞同强攻的手段,继而又道:“在下认真验看过此地地形,觉得齐山可用,莫不如遣五万军占据齐山,居高临下,便可遏制住吕布兵马的行动。
即便后续想进攻,也可两线夹击的态势。”
“在下附议。”辛评也作揖附和。
占据了齐山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投入到前线的兵马可以比之单线更充裕,兵力优势得以发挥出来。
同时,在齐山之上可以俯瞰整个战场,一旦吕布有什么异动,山上驻军也可立刻做出反应。
不得不说,这算是很稳妥的办法。
如果不是袁绍临别之际一再强调非必要不得分兵,他会毫不犹豫的采纳这个建议。
分兵……袁谭紧锁眉头摩挲着下巴,最后还是否定了这个选择。
他刻意转移话题问道:“这些日子我一直派人暗中监视着张扬,他行为举止并无出圈,也极少离开自己的营帐,若是让他写信给昔日同僚劝降,不知是否可行?”
田丰抿了抿嘴,蹙起眉头,“除非我军获得巨大优势,或可遣其劝降,目下胜负未分、战端未起,只怕适得其反。而且……”
“而且什么?”袁谭面露狐疑。
田丰最终只是摇了摇头,似乎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干笑道:“没什么,张太守有大用,眼下还没必要上场。”
袁谭会意的颔首,最后沉声道:“诸位先生的意见我已明了,但将士们的酣战之心也不可不顾,我意三日后,领兵至吕营寨外挑战,若能引诱其出寨正好迎头痛击,便是不能,挫一挫他们的锐气也好。”
几人对视了一眼,只要不强攻营寨,这样的选择倒也未尝不可。
中规中矩的挑衅引战,看似很中庸,但时间长了,对敌方的士气确实是不小的打击。
“或可一试。”几人也确实想不出太好的办法,只能附议。
虽然说自己的提议没有被立刻采纳,但内心里还是挺高兴的,因为袁谭跟袁绍不同,还能听的进自己的话。
曾几何时,袁绍也是个博览众长、从善如流的明主,随着站的越来越高,对手底下这帮人,已经没有了从前的耐心。
或许也因为这样,他在袁谭的身上,看的了北国的未来,忍不住想多引导一番,“公子觉得此番诱敌有几成把握得手,又在何时何地最有机会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