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69章 中秋宴(1 / 2)

范仲淹还真不是夸张,当今文坛,也唯有欧阳永叔的文章比苏洵略胜一筹了吧!

说心里话,苏洵虽文章写得漂亮,但是,范仲淹并不看好他能今科高中。

无它,目前大宋的文坛还是偏向五代浮夸空泛的文风,现在朝廷贡试也是重诗赋,轻策论。苏洵文章作得再漂亮,诗词功底却是硬伤,很难在举业上有所建树。

他甚至还不如陈希高中的可能性大。

不过,如今的范公已经不是朝堂上那个耿直不讳之人了,现在的他,更平和,更知道什么时候说实话,什么时候善意地回避问题。

老头儿也没有明说苏洵诗文不好,毕竟还有几个月就考试了,这个时候给仕子信心,比指出他们的不足更重要。

他只是很诚恳地邀请二人在观澜书院住下了,一应食宿分文不取,并根据二人的不足,隐晦地指出,苏洵可与柳永多多论诗评词。

而陈希高如有时政、治世之论的疑问,可随时来找他或杜衍请教。

二人当然是大喜过望。要知道,进京举子来观澜拜会求学之人多如牛毛,但能真正进入观澜书院学习的,却是寥寥无几。

能有此殊荣,跟着几位老相公学习,简直就是天大的造化。

这真不是二人夸张。

从现在京里流传的四难求就不难看出,入学观澜有多难。

什么是四难求?

文武至尊惜琴曲;狂生下阙观澜举。

就是开封最难求的四件事:

唐子浩的下阙诗;

董惜琴的词曲;

天下第一美酒“文武至尊”;

还有观澜书院的举荐和收留。

因为几位名臣大儒的关系,观澜书院已经被传神了,简直比大宋最高学府太学院都牛气。就好像入了观澜,几乎就等于中了进士一般。

……

其实,这真不是观澜书院沽名钓誉、挑三捡四。

当初,观澜的初衷就是办一所义学,让天下间那些读不起书的有识之士有一个可以一展才华的机会。

但是,一来,从年初开学以来,大小事务不断,根本顾不上收容寒门学仕的事情;

二来,这些赶考仕子大多数来观澜为的只是镀金。

进了观澜书院,那就算是范仲淹、孙复、杜衍、尹洙、柳永的弟子了,这等光宗耀祖的好事,谁不想要?

是以,现在范仲淹等人接待举子极为谨慎。虽然见到几位名儒还算不难,但要经其首肯入学观澜,却是极难。

除了少数实在贫寒难济,又或确为可造之才的举子,观澜已经基本不收学生了。

可是,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你不去找麻烦,麻烦自己会来见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