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产业成型(1 / 2)

重返1987 奔腾286 4298 字 9个月前

王伟等人一寻思,当即点头道:“行。”

“那咱们先去租个场地,以后咱们就合伙收皂荚,一起发财!”何平激昂道。

“听何哥的。”

国内最早的期货市场早期形态显现,只不过,皂荚面向的不是大众,而是终端企业,价格由洁神和金鹿说了算。

何平等人的想法是对的,囤货虽然有一定的风险性,但就当前金鹿和洁神水火不相容的态势来看,涨钱那是必须的。

整个皂荚的走势,都在梁欢的意料之内,包括何平等人囤货。

没有何平等人,一定还会有陈平、刘平等加入进来。

这正是他想要的,这些人加入进来,会分担一些洁神方面的资金压力,帮助他对抗金鹿。同时,也能让金鹿形不成垄断的局面。

其次,他曾答应过徐施行长,要把皂荚形成产业化、可持续性发展,现在一切正在悄无声息的推进着。

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之前,大蒜几分钱一斤,去饺子铺吃饺子,那一麻袋的蒜随便吃,反正不值钱。紧跟着,大蒜的价格直接翻了几十倍,饺子铺里直接提供蒜蓉,都不敢提供蒜瓣儿了,因为蒜都买不起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就是因为有何平这类人,提前买断了市场,操控了大蒜的价格。那一年,叫蒜你狠。紧随其后的,还有姜你军、向钱葱,都是一样的道理。

期货就是一场赌局,赌赢了,一年发大财,赌输了,赔个底儿掉。

皂荚价格上涨,洁神的成本也必然增加,梁欢不知道吗?知道!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想过垄断皂荚,后续会有更多的企业会加入进来。而且,他也没想过长期依赖皂荚。

皂荚上涨,造福了一方百姓。百姓收入高了,才会去买生活必需品之外的东西,市场才能繁荣起来,这就是经济发展!

像大蒜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了一个系统的产业。

种蒜收入高、农民也愿意种,打蒜薹、收蒜都需要雇人,这就增加了另一部分收入。种蒜得要化肥吧?化肥厂就发展起来了,收蒜得有机械吧、屯蒜得有冷库吧?前前后后带动了多少行业,增加了多少收入?

梁欢要的就是这样,只要把皂荚形成一个产业,他就没有辜负徐施行长对自己的信任!

何平等人估计得没错,到了第三天的时候,皂荚的价格就逼近了五毛钱!

五毛啊,八十年代末,一块比十块都好使的时候。

整个沂天山脉跟烧开了的水一样,沸腾了!山里的皂荚树结的不是皂荚,而是黄金!前来卖皂荚的,已经不是茂城几个县的村民了,琴岛周围的村民都跑来了!

数百公里,赶着牛车三天三夜啊!

各地方公会都被惊动了,纷纷出台保护策略,保护当地的皂荚资源。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茂城,这个鸟不拉屎的贫困县,在短短几天之内,上了两省的新闻。当人们再提起茂城的时候,纷纷感叹这地方真有钱啊。

徐施行长频频上电视讲话,被各地方请去谈发展经验。

从一个贫困县的施行长,几天时间成了致富带头人,让他有种做梦的感觉。高兴之余,他也担心梁欢,毕竟对方太年轻了,能不能压住局面还是个未知数。

价格上涨到了惊人的地步,更多的人加入进来。许多贩子在周边已经收不到皂荚了,就去别的县收,再收不着,那就跨省去收。

何平等人也开始收购皂荚进行囤积。从最开始的四毛多,到最后收不着了。为啥?因为都在提价收,要不人家不卖给你。

都在提价,利润也在降低,毕竟收购价格在洁神和金鹿的手里握着。

从一斤赚两毛,到了一斤赚几厘!

皂荚贩子们受不了的时候,就盼着洁神跟金鹿开干,提提价格,让他们喘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