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当年事(1 / 2)

后世人,只知道“铁饭碗”,好像只要有了工作就可以一直干到退休,然后把岗位传给子女,自己回家安享晚年,却不知道其实除了九十年代国企改革发生的下岗潮外,在59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儿。

形成的原因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毕竟很多事儿其实都是有延续性的,并非孤立的存在。

1958年中央对统购统销政策进行了调整,原来由国家严格控制的统购统销模式变成了“差额管理,调拨包干”,因此各省在完成统销任务后,手里会有留下相当一部分的返销粮。

从1958年3月开始,商业部门开始贯彻“大购大销”的农产品购销方针,征购的时候多征,返销的时候多返。

这种政策的出台,直接促成了地方上“放卫星”、虚报粮食产量的底气和动力。

反正我报的再高,统购上去后还要再返销回来,我把全部的粮食都征收上去以后,我这里没了粮食,又可以通过返销再买回来。

这就是为什么“亩产万斤”的大卫星在1958年被放出来的原因,因为有返销粮食。

我造一个亩产万斤典型,不仅能赚取政治资本,还能满足一些群众的炫耀心态,至于征收造成的粮食缺口,我可以用返销粮填上。

正常情况下,这么想其实没错,但是错在各处都这么报以后,上面就信以为真了,进而认为应该迅速将人力资源向工业集中,促进工业发展。

于是,一边拼命浮夸,另一边就给各个企业单位定高指标。

为了完成任务,厂矿企业就开始拼命招工,扩大生产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于是乎,58年就从城市和农村一下子扩充了两千万工人出来。

要知道,在这次大规模招工前,全国工人总数在三千多万人。

有人问,既然是58年扩产,那陈建国咋就没进厂当工人?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些厂矿都在郊区,或者说乡下,毕竟扩产需要地方,城里哪里还有空地给你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