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贾家困难的根源(1 / 2)

秦淮茹不敢提议让贾张氏回农村的想法,其实不仅是知道不会有效果,还会招来她的打骂和东旭的白眼,自己的身份也是重要原因。

因为,她也是农村户口。

说起来,秦淮茹嫁进贾家的时候,是有机会把户口迁到城里来的。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1951年国家公布《城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了对人口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社会变动”(社会身份)等事项的管制办法。

这是第一部户口管理条例,基本统一了全国城市的户口登记制度。

到了1955年,国家再次启动了统一的全国城乡户口登记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经常户口登记制度的指示》文件的规定,全国城市、集镇、乡村都要建立户口登记制度,户口登记的统计时间为每年一次。

正是在这一次的登记完成后,在1958年1月开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区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种不同户籍,奠定了我国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的基本格局。

按照这个文件的指示,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所以在55年的时候,秦淮茹和贾张氏其实都是可以把农村户口迁进城里来,只需要在登记的时候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只不过那时候农村实行了农业合作化政策,合作化时候每人能分多少口粮要看生产队粮食丰收情况而定。

一般情况下拿岀口粮食的十分之三,或者是十分之四,作为奖勤罚懒,多劳多得工分分配,剩下的十分之六,或者是十分之七,作为社员口粮平均分配。

贾家就是看中了这些平均分配的基本口粮,所以贾张氏和秦淮茹的户口都登记在农村,而没有迁入城里来。

在她们看来,虽然发行了粮票,可自己在家里就能白得村里分的口粮,何乐而不为。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到了58年,不仅户口迁出变得异常严格,同时农村再次改革,开始实行人民公社化政策,四九城周边的农村自然是最先响应的。

平均分配口粮的政策没有了,改成了社员记工分、分口粮的生产方式。

因为她们都没有在农村参与劳动、记工分,自然就没有了这份口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