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时刻(2 / 2)

得出的结论无不例外,蓝玉一方大获全胜,土司一方毫无生机。

朱元璋收下战报,对着秦逵摆了摆手。

“你先退下吧,咱要和太子商量些事。”

秦逵毕恭毕敬道:“遵旨。”

没了外人,说起话来则更加方便。

朱元璋凝视着朱标,问道:“标儿,上次你说小昭有些好高骛远,这次你还是对他的策略有着高度评价,你自己不觉得矛盾吗?”

“正是因此,儿臣才让人将小昭带出诏狱,转而交给刑部。”

朱标缓缓道出缘由。

“有着詹徽作为庇护,即便儿臣不出面,小昭也不会受到蓝玉那些政敌的侵害。”

“一个能想出‘迁民之策’与‘平夷三策’的人,又岂会好高骛远之辈?”

“其实可以假定,小昭在寿宴上要官的想法,不是伪装,而且非常真切,他想要那些重要的官职,以此进入仕途,与父辈那些人进行配合。”

“用不了五年时间,他就可以从七品跃居至中枢权力的层面。”

“一个人,是永远都无法抵挡权力的诱惑,将其下狱也是为了敲打一下小昭。”

“正好,李善长也要出事了,同时给蓝玉一些敲打,以免凯旋而归之后,父皇封无可封。”

李善长的案子,都是锦衣卫在进行侦办。

如今,这位开国元勋当中的文臣,就像是鱼肉,而锦衣卫则是砧板,老朱则是那把快刀。

此事若是刨根问底,便和蓝玉有着莫大的联系。

没有李善长和胡惟庸,他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朱元璋面露欣慰,赞扬道:“标儿,你越来越像个皇帝了。”

“也是父皇耐心教导的结果。”朱标温和道。

“你以往不是最反对为父在朝堂上大开杀戒吗?为何最近变得如此具有肃杀之气?”

朱标的回应也很简单。

“百官哭,总好过百姓哭。”

立国以来,朱标不止在京中处理政务,更是实际到了各州府前去走访探查,他发现那些勋贵官吏的万恶行径。

逐渐发现,仁慈解决不了事情的根源。

乱世得用重典,大乱之后才有大治!

这句话,深得朱元璋心意。

“很好,你说的没错,大明从来都是与百姓共天下,而非与士大夫共天下。”

“不过你也得顾忌一下亲情,小昭和太子妃常氏的关系不要忘了,别真把人家给逼死了。”

“要是这次小昭不愿入仕,你怕也是束手无策。”

朱元璋料准了儿子的心思。

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让朱标在史书上的名字,与自己一样是个残暴之君!

朱标缓缓叹息一声。

“儿臣当然记得太子妃,小昭也是她一手带大,儿臣又何尝不爱护小昭。”

“单从亲情上讲,他作为凉国公的世子,就不应该那么纨绔浮夸,而是应当为国效力!”

“不断的伪装,让儿臣都有些看不透小昭,就如父皇所说,假设儿臣与父皇皆有不测,蓝家父子就有极大可能会权倾朝野。”

若是蓝昭也是一名悍将,朱标反而会非常放心,实际情况却大大相反。

蓝玉在军中有着极高威望,又是如今淮西勋贵的领头羊,而他的儿子同时具有深不可测的城府。

所有淮西勋贵,便会以蓝家父子马首是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