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堪比战术导弹的远程火箭炮!(2 / 2)

其中的典型就是bm21火箭炮和pkm通用机枪。

当然,常浩南能对这个方面产生了解,也是因为这个思路后来扩展到了航空航天设计领域。

而卫士1在设计的时候,尽管考虑了发射车架从刚性支撑到弹性支撑的演进,但仍然把弹管耦合系统近似成了刚体。

合理了,但又没完全合理。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卫士1的设计工作始于90年代初,而且正如刚才芮晓亭所说,炮兵装备分不到太多资源,能搞成这样已经非常牛逼了。

“啊……啊?”

芮晓亭拿着硬盘的手直接僵持在了半空中。

结论本身倒是没什么令人惊奇的。

这方面的问题,哪怕旁边跟着过来的研究生也能讲出来个一二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实际上这也正是他拿出这块移动硬盘之后本来想要说明的内容。

但常浩南可是在几乎没看到任何数值计算过程的前提下,翻了几分钟日志就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

这是啥人啊?

刚才说好的“不如我们这些领域内专家”呢?

哪不如了?

芮晓亭的反应反倒是把常浩南整的有点不自信了:

“呃……我说的不对么?”

“对,非常对。”

前者默默地把手里的移动硬盘重新塞回包里。

明明效率比来之前的预期提高了很多,但总有一种很复杂的心情是怎么回事?

“既然您已经看出来了,那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

“为了解决您刚刚说的这个问题,我专门开发了一种全新的数值计算方法,暂时称为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简称ms-dt-tmm。”

“具体思路是对各个元件的动力学方程在时域上进行线性化处理,这样可以在分析时兼顾空间传递和时间迭代两方面,非常适合被扩展到刚柔耦合平面运动问题中。相比于只能处理简谐振动的经典传递矩阵法,ms……呃,我的新方法可以分析线性或非线性的时变或时不变系统。”

“但是仅用这一种方法的局限性还是很大,尤其是复杂边界和复杂形状弹性动力学分析仍然要依赖其它的数值分析方法,所以我这次来,就是想向您咨询一下,是否有可能,把多种不同的计算力学方法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联合应用?”

“当然有可能。”

听到这个问题,常浩南直接就笑了:

“不仅有可能,我甚至还有工具。”

“拿上资料,跟我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