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真空炉试运行(2 / 2)

时间过的飞快,三天后,除了氢气反应炉缺少零件。

两台真空炉全部安装到位。

趁着大家不方便进入,李元用自制吸尘器打扫卫生时,用空间扫荡了一圈车间。

又把“小风扇”偷偷放在真空炉隐蔽处,净化空气。

因为现在需要经常运送物资,虽然做了严格的除尘处理,但是,还是会留下残留的灰尘、碎屑。

所以,李元这个阶段,晚上都会把“小风扇”藏在各个房间内。

所以,虽然无尘车间条件所限,除尘功能相对简陋,但是有了小风扇,局部空间反而比后世强上不少。

一周的准备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今天周一,是第一次启动真空炉的日期。

实验室里的所有人都站在大厅里,透过玻璃注视着实验室。

李元站在真空炉前,肖师傅待在抽真空设备间。

二人分别检查过后,互相打手势确认。

李元带着紧张的心情,按动了开关。

鼓风机的嗡嗡声隔着玻璃都能听到。

肖师傅神情紧张的观察着所有鼓风机、加热仓、分离泵的运转情况。

几分钟后,一切正常。

他向一直关注这边的李元打了一个手势。

李元终于放下了心中的石头。

差不多40分钟,真空压力表显示到达负的3次幂,李元停止加热仓的工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手中掐着手表,并关注着真空度,当真空度下降一次幂后。

再次启动加热。

如此反复,他获得了保持真空度的时间间隔,45秒。

没有办法,现在所有的操作全部都是手动。

等开始生产晶圆,他第一时间就制造出专用芯片。

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不直接制造CPU。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定义一个指令集,并根据指令集设计芯片。

需要配套的设计软件,需要通用高性能的计算机。

这些目前都没有,所以只能制作专用功能的集成芯片。

世界上第一颗商用微处理器,应该是Intel 4004,1971年推出.

尺寸为3cm×4cm,外层有16只针脚,片内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

晶体管之间的距离是10微米,能够处理4bit的数据,每秒运算6万次,频率为108KHZ。

最初是专门为倭国一家名为Busi的公司设计制造,用于该公司的计算器产品。

而X86的鼻祖8086,更是在1978年推向市场。

所以78年之前的所有集成芯片都是专用芯片,基本不具备编程能力。

所以,李元的这个秘密实验室,就是要从基础做起,从基本的晶体管做起。

而且必须要产生效益,让国家以后愿意继续投钱。

不然将来这个实验室的前途便会堪忧。

产生效益的途径有两种。

第一种,直接为其他工厂提供图纸和技术支持。

这些工厂的产品具备竞争力,然后变现。

等于是实验室间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第二种,就是出售高纯度的晶圆,便于各大研究机构开展技术研究。

最后一种也最好隐藏,对外可以宣称从国外高价购入。

因为短期内,国内还不具备生产高纯度的晶圆。

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李元独有的“小风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