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顿时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这些李元都早有准备,就是为的这一天。
大家都离开后,三人坐在大厅。
“下一步干什么?”,黄燕问道。
“切割成晶圆,然后进行打磨和抛光。
然后接着试验氧化炉”。
“氧化工作我负责吧?”,龚师兄道。
“不,氧化工作交给艾老师。师兄你以后的工作主要是设计晶体管和专用芯片。
先设计一款自动控制真空炉的专用芯片,封测交给毕老师。”。
“那你呢?”
按照大家的讨论,所有工艺节点都有人负责,独独没有提到李元自己。
“我想设计一款半导体存储器,现在的磁芯存储器可靠性太差,体积也太大”。
“如果设计成功,确实是计算机的福音”,龚师兄认可道。
“接下来我们是继续制作这个规格的单晶棒,还是探索直径的增加?”,黄燕问道。
“先继续生产吧,先满足那些研究所的使用。
同时你带人固化操作规程,整理真空提拉炉的图纸和文件,便于后续交付”。
“这个工作交给我没有问题,但是需要你、肖师傅的参与”。
“没有问题”。
大家都离开后,李元给上级打了一个电话。
晚上9点时,一辆带着斗篷的卡车驶入变电站。
两根单晶棒仔细包裹,小心翼翼地送走。
当天夜里,某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两根单晶棒放在实验台上。
“这怎么可能!这样规格的单晶棒居然都能买到,太不可思议了!”,某个眼镜男惊诧道。
“是啊,现在国外的技术发展太快了,刚刚发布3英寸的晶圆,这就整出来4英寸的。
照这样的节奏,5英寸、6英寸的晶圆也会陆续推出”,研究员A道。
“哎,这就是差距!”,研究员B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用上自己的晶圆?”,研究员C感叹道。
“我听同学讲,华清大学早就研究出了3英寸的晶圆”,研究员D道。
“最后不是辟谣了,是实验室偶尔制备出的一小节,以后再也没有复现过”,研究员A道。
“可惜了,为什么就不能固化工艺?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复现”,研究员D道。
“我有一个同学在华清大学半导体实验室,他们现在已经放弃继续研究晶圆,而是开始研究晶体管的设计实现。
他们和香江大学展开了深度合作,据说能够拿到3英寸的晶圆”,研究员C道。
“为什么要放弃?难以理解!”,研究员D道。
“据说是投入太大,不如直接采购晶圆”,研究员C道。
“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晶圆不能成为我们的瓶颈”,研究员D道。
“差距越拉越大,我们3英寸都没有搞明白,对方已经推出了4英寸的”,研究员C道。
“好了,你们不要讨论这些了,想想如何切割、以及后续的工艺流程吧”,一个领导样子的人走了进来。
众人纷纷开始讨论接下来的工作。
“对了,这两根完整的单晶棒得之不易,你们要注意保密”。
众人纷纷点头。
时间回到地下实验室。
自从研制出4英寸单晶棒,地下实验室的工作重心,便放在了如何转化技术上。
肖师傅大部分时间负责接下来的晶圆切割。
虽然刚开始非常不顺利,李元也没有伸手的意思。
现在的实验室已经开始运转,所有人,都需要各司其职。
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够尽快适应。
半个月后,第一片晶圆研磨抛光完成,同时氧化炉也调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