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9章 帝国开战后的情况(二)(1 / 2)

林逸并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做,平白无故给两国士兵打军饷,而是在给两国挖更大的一个坑。

首先,林逸要求军部给两国士兵发军饷,是为了提高两国士兵的战斗力,让他们更加心甘情愿的帝国征战。

毕竟金钱永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最好选择。

一想到帝国需要两国士兵去做一些脏活,让他们把一些黑锅给背上,那么这笔军饷就还是得给。

特别是东南亚的某些岛国,帝国是打算清洗,驱赶当地原住民的。

而去干这种事,不太方便帝国来做…

第二点就是为了给两国之间埋雷。

这埋雷也是埋了两颗。

第一,林逸其实很清楚,自己发给两国士兵的军饷,必然会被克扣,而且帝国就需要他们去克扣。

然后有一天,还在跟随帝国征战的士兵突然有一天得知,原本他们应该拿到每个月三块帝国银元。

结果这钱过了一次两国军部,直接将三块变成一块的事实,会不会直接炸开锅?

第二,林逸也是想要加强一下两国实力,让他们之间打起来。

原本林逸把樱花帝国一分为二,主要是希望两国一直处于战争状态,让他们将实力消耗在这上面。

但是自从扶桑国的小泉次郎上台之后,两国竟然默契的停战了。

而停战的原因是两国都没有钱了,需要休养一段时间。

这并不是帝国想要看到的。

所以林逸打算,给两国一些钱,让他们富裕一下,手头拿着总有一些资金。

这总比帝国给他们无偿贷款要好吧。

而且他们拿了这一笔钱,最后还是要向帝国购买物资装备。

说完这些之后,还是再说说帝国的布局。

首先,在北方,帝国军部已经批准李金基的提议,准备夺取中西伯利亚地区。

这件事已经在开始做了,预计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布里特亚战役就很有可能正式开战。

这又是一场双方投入超过百万人的战役。

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为什么欧洲那边动不动就是双方投入两百万人的大型战役,怎么到了大夏这个人口大国,战役规模反倒是小了很多?

这其实和大夏的战术特点有关。

欧洲那边交通网络发达,可以支持他大规模调集军队。

并且欧洲那边动不动就是把战线拉个几百公里出来。

有这样的战场宽度,进行几百万人的大战役,很正常。

另外一点,就是欧洲那边的战术缺乏,习惯性喜欢正面对敌,拼的就是一个双方后勤实力。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战争规模大,投入的兵力多,时间长。

而大夏这边却恰好相反。

首先是交通问题,除了帝国本土,交通便利之外,你再看看周围的国家。

高棉,安南,东吁,暹罗,哪一个不是之前的殖民地?这地方的交通能好?

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如果让大量士兵投入到战斗之中,那么后勤的压力会成倍增加。

目前这种一个方向,几十万人,是帝国军部通过计算,得到的最优解。

第二点就是帝国的高级指挥官,相比较那种无脑的正面作战,很喜欢抓住时机,攻击对方的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