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只有蒂永维尔发挥作用,大量消耗汉斯帝国和高卢帝国的有生力量,这才能够给他们创造登陆欧洲大陆本土的有利条件。
所以,约翰帝国和米利坚在打造这座地下城的时候,也是下了很大的成本。
除了莱茵兰之外,协约国还有约翰帝国的殖民地和英联邦成员国。
例如,澳洲,加拿大,新西兰,天竺等等国家。
当然了,米利坚的所在的美洲,也有国家参战。
之前也说过,在一战时,大夏和米利坚争夺过南美洲的领导权。
但也仅限于南美洲,并且还不是完整的看美洲。只有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这些国家。
但是例如巴西,玻利维亚这些国家,和中美洲的墨西哥,哥斯达黎加这些国家,都还在米利坚的控制下。
所以说,大夏当时和米利坚的争夺,只是削弱了米利坚在美洲大陆的控制权,并没把米利坚的势力从南美驱逐出去。
另外还有一点,阿根廷在米利坚的渗透下,脱离了大夏阵营,重新投入到了米利坚的掌控之下。
所以说是协约国能够动用的力量,其实并不比同盟国差多少。
而且由于约翰帝国和米利坚拥有强大的海军,协约国内部,即便是在战争的情况下,依旧可以实行货物的流通,兵力运输等等。
这一点比同盟国这边要好很多。
当然了,也不是说所有欧洲国家都要选边站队。
也有国家想要保持中立,就比如之前提到的丹麦王国,低地三国,伊利比亚王国和瑞士等。
但是遗憾的是,这些想要保持中立的国家,除了伊利比亚王国和瑞士之外,其余国家都在两边攻击名单之中。
比如之前提到的丹麦王国,低地三国。这两个地区已经被汉斯帝国和高卢帝国列为第一轮打击的目标。
而协约国这边也做了一个差不多了计划,他们知道自己想要在高卢和汉斯帝国帝国的防守下,强行登陆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们就把目标投向了伊利比亚王国和巴尔干半岛。
没错,就是之前成为一战导火索的巴尔干半岛。
伊利比亚王国先不说了,从伊利比亚王国内战开始,双方的博弈就没停过。
但是聪明的弗朗哥却在双方之间来回游走。
在汉斯帝国和高卢帝国的支持下,自弗朗哥威胁约翰帝国,如果对伊利比亚王国动手,他们将开放国境线,放同盟国的军队进去伊利比亚王国。
受到弗朗哥的威胁,以及考虑到真的让同盟国的人进入到伊利比亚王国,那么直布罗陀港必然会被同盟国夺去。
到时候约翰帝国将失去进入地中海的权益,被同盟国彻底切断这条通往北非的重要航路。
并且更严重的情况就是,约翰帝国失去对北非的控制,也就意味着失去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让约翰帝国投鼠忌器,根本不敢对伊利比亚王国用强的。
所以,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同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但又没有比攻占伊利比亚王国所带来反面效果严重的巴尔干半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