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以工代赈(2 / 2)
信确实是向南繁写的,但以工代赈的点子是萧灵琅自己想出来的,可她不能在皇帝面前露馅,就只能借向南繁的名义了。
而以工代赈这件事,就连前期买荒地以及雇佣技术工人这些准备事宜,也都是在接到向南繁寄回来的信之后才着手准备的。
皇帝就算是派人去查,也查不出什么端倪来。
看过信后,皇帝大为叹服,“向爱卿有大才!不愧为文昌侯之后啊!”
皇帝口中的文昌侯,自然是那位惊才绝艳的初代文昌侯了。
出生于耕读世家的初代文昌侯,至今仍是活在大盛国的文人学子心中的一个传奇人物。
“那顺安你得到了如此锦囊妙计,怎么不上奏?”皇帝心中存了些疑惑。
萧灵琅指了指皇帝手中的信,“皇上,最后一页,背面还有字,是郡马特意叮嘱的。”
“郡马说此事风险重重,在没有成事之前,不宜上奏邀功,以免妄领功绩,事后不成,反遭大难。”
皇帝翻页一看,忍不住眼皮抽动。
这个向南繁还真是考虑得面面俱到啊!
“咳咳咳……”皇帝的脸色有点挂不住了,他战术性假咳几声后,才道:“确实,郡马的忧虑是对的。”
“此事风险颇多,施行不好,隐患颇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皇帝说完,摸着下巴思索了好一阵。
末了,皇帝威严地道:“顺安,既然你已经让人开了头,那此事就由你继续带人去办,朕给你派一队人马,辅助你施行此事。”
皇帝不是没有想过直接剥夺了此事的成果,但这件事施行起来,需要不少的银钱。
而先前筹集赈灾银,国库已经大出血,皇帝眼下舍不得再动国库里的银子。
既然萧灵琅愿意当这个冤大头,那就给她这份殊荣吧!
这是皇帝斟酌再三后做出的决定。
“谢皇上。”萧灵琅故作诚惶诚恐地谢恩。
她知道皇帝最终还是会同意让她继续施行此事,这也是她没有以文昌侯府的名义,而是以顺安郡主府的名义进行以工代赈的原因。
顺安郡主府不缺银子,且顺安郡主府的银子,说白了都是皇帝的。
如此,事成之后,皇帝与有荣焉,再让人歌功颂德一番,好名声全是皇帝的。
萧灵琅不图名声,只是想要一个可以名正言顺地花顺安郡主府银子的机会。
前年的西境雪灾,萧灵琅带头捐献了顺安郡主府库房里半数的财物。
去年西境遭受境外蛮族的“重创”,萧灵琅又捐献了剩下半数中的半数。
而这次的南地洪涝灾害,萧灵琅依然是捐献半数。
三次大规模的捐献,顺安郡主府库房里的财物,只剩下原来的八分之一。
这八分之一,萧灵琅是暂时不打算动了,毕竟还要留一些撑场面不是。
然而,顺安郡主府里除了由皇帝赏赐,堆在库房里积灰的财物外,还有几个皇庄上缴的岁供,以及萧灵琅的俸禄。
这些都是实打实换成银钱,没有算在库房御赐珍宝之列的。
萧灵琅先前捐献是故意捐那些根本无法变卖的御赐珍宝,真金白银那是一个子儿都舍不得捐。
所以,这次以工代赈,萧灵琅就可以尽情地花用郡主府的银子了。
名正言顺地用顺安郡主府的银子做前期投资,而作坊投入生产运营后,赚回来的利润,多少还不是萧灵琅自己说了算。
到时候两个账本,一个是明面上经得起皇帝查的,另一个是真正盈利的。
反正皇帝主要是想尽快合理安置难民,解决眼前困局,顺便图个好名声。
没做过生意的皇帝,压根就想不到萧灵琅要建造的作坊,将来有多高的盈利。
而只要皇帝前期不干预,之后在明面上也就不好厚脸皮去抢萧灵琅的生意。
出宫回府的一路,萧灵琅都在默默地复盘自己搞出以工代赈这件事的全盘计划。
那些就着南地洪涝灾害而斗得凶狠的各方势力,谁都没想到,最后被萧灵琅给捡了个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