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 年的沪上,一个名叫张衷宪的男孩呱呱坠地,他的父亲张仲英,年轻时从苏州来到上海,最初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学徒。张家世代以雕刻工艺为生,精湛的技艺传承了数百年,然而,年轻的张仲英却对家族事业毫无兴趣,他渴望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仲英接触到了古玩行当,他被那些古老而神秘的物件深深吸引,从此便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凭借着敏锐的眼光和过人的商业头脑,二十多岁的张仲英就自立门户,创办了自己的古玩店——聚珍斋。张宗宪父亲张仲英的古玩店,二楼的聚珍斋 聚珍斋的生意蒸蒸日上,张仲英也成为了旧式古玩行当里学徒出身成功当老板的典范。然而,张仲英的儿子张衷宪却对父亲的古董事业毫无兴趣,他从小就淘气,不爱读书,对学校的课程也提不起丝毫兴趣。
他喜欢流连于上海滩的繁华街道,被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和充满活力的都市氛围所吸引。他总是穿着考究的西装,梳着时髦的飞机头,出入于各大舞厅,展现着自己出众的舞技。13岁的张宗宪 年仅十三岁的张衷宪,就已经是舞场上的常客,他常常在舞池中尽情摇摆,直到深夜才偷偷溜回家。为了不惊动家人,他总是脱掉鞋子,蹑手蹑脚地走上木质楼梯,然而,楼梯的“咯吱”声还是暴露了他的行踪。
一天晚上,张仲英发现了儿子的秘密,他怒不可遏地训斥了张衷宪,并放出狠话:“你将来不是要做要饭的瘪三,就是做土匪!”
在父亲眼里,张衷宪就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他对儿子的未来充满了担忧。可谁又能想到,就是这个让父亲伤透脑筋的儿子,最终却继承了父亲的古董事业,并且将家族事业发扬光大,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收藏家。
张衷宪的成功,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他用自己的方式,续写了家族的传奇。
父亲看着整日流连舞场的张衷宪,内心焦灼不安。他深知儿子对古董生意毫无兴趣,却沉迷于灯红酒绿的喧嚣之中。他苦思冥想,最终决定将张衷宪送回老家,接管家族的百货商店。他心想,远离了上海滩的繁华,或许能让他收敛心性,脚踏实地。
张衷宪对父亲的安排满不在乎,他认为这不过是一次短暂的放逐。回到老家后,他并没有像父亲期望的那样认真经营百货商店,反而迷上了当地的评弹,整日沉醉于吴侬软语的曲调之中。他从未翻阅过账本,对生意漠不关心,这让远在上海的父亲勃然大怒。
更让父亲意想不到的是,张衷宪竟然在老家开了一家舞厅!他将百货商店的资金挪用,投入到这个充满诱惑的娱乐场所。舞厅的装修奢华,乐队演奏着最新的流行音乐,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光顾。然而,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舞厅最终以亏损告终,张衷宪的创业梦也随之破灭。
父亲得知此事后,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他意识到,只有将张衷宪带回身边,才能让他真正了解家族的生意。于是,他将张衷宪调回上海,亲自教授他古董鉴赏、交易的技巧。
起初,张衷宪对古董生意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与朋友们聚会玩乐。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被古董的魅力所吸引。他开始认真学习,跟随父亲走访各大古董市场,逐渐掌握了古董鉴别的技巧。
父亲的耐心教导和循循善诱,让张衷宪对古董生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主动学习,阅读大量的古董书籍,并积极参与古董交易。他逐渐意识到,古董不仅仅是商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
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张衷宪的进步飞快。他逐渐展现出过人的商业天赋和对古董的敏锐洞察力。他开始独立经营一些小生意,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让他更加坚定了从事古董行业的决心。
1947 年至 1948 年间,张衷宪开始了他作为古董商的“跑单帮”生涯。他拎着简单的行李,辗转于京城、天君等地,寻找珍贵的古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经历了无数的艰辛和挑战,但他从未放弃对古董的热爱。
他将收购的古董带回沪上出售,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这段经历不仅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他日后成为一代古董巨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也是在这段时期,他结识了比他年长几岁的耿昌,两人成为了莫逆之交。耿昌在古董鉴定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经常与张衷宪交流心得,并给予他很多宝贵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