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徐福聚气,再出手(1 / 2)

道断修罗 列夕 7289 字 9个月前

李修元喝了一口气,指着赵猛和一帮护卫笑道:“他们是人,你也是,既然大家一样,你为何不能对自己狠一些?”

放下手里的碗,李修元接着说道:“张良为了这一天,不知道盼了多少年,既然大人看到了希望,为何不试试?”

坐在一旁的赵猛一愣,随后激动得哈哈大笑道:“若是有那么一天,我赵猛跟一帮兄弟,便是冬练三九,也陪着大人勇闯天涯。”

徐福也一样涨红了脸,怔怔地说道:“若我能跟张良一样,我肯定比他还要狠一些,这年头,谁不想变得更强一些?”

为什么做梦都想要离开大秦?

非不是徐福不能出仕为官,因为他看到了大秦的黑暗,看到了统一后六国的不安,他要为自己,也为自家的后人寻找一块净土。

为此他不惜赌上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跟秦王求来这样一个时机。

只是,这是他心里的话,打死也不敢告诉李修元。

至少,在他没有安全踏上心里想象中的仙岛之前,他是不会将这些心思告诉身边任何一个人。

李修元望着渐起的夜幕,淡淡地笑了笑:“有梦就去追,万一真的就实现了呢?”

这一句有意无意地提醒,顿时让徐福如当头棒喝,恍若从梦中醒来。

一时间怔怔地说不出话来,因为他听懂了李修元的一些意思。

从他第一次跟张良去四十七号闲来酒肆,李修元便提醒他这个道理,只是当时他一来没有听懂,二也以来这卖酒的掌柜只是喜欢调侃。

今夜再听追梦之语,终于让徐福心里升起了一丝希望。

正如李修元说的,有梦就去追,万一真的实现了呢?

否则,自己不惜万里,离乡背井去海上追梦又是为了什么?

有了昨天的经验,李修元让赵猛带着一帮护卫先去歇息,只留下二人在暗处放哨。

毕竟谁也不知道土匪会何时袭来,大家都在保持足够的体力,以应付夜里的危机。

今夜营地外已经作了防范,便是有匪来犯,也不用像昨夜那般惊慌。

赵猛点了点头,一边安排人手去暗处守夜,一边让一帮少年男女赶紧歇息。

火堆前只剩下李修元跟徐福两人守着,徐福等了一天,有话要问。

肚子里一团火的徐福痛苦地看着李修元发呆,李修元伸手搭脉之下摇摇头,又给他倒了半碗酒。

徐福一见之下看见后毫不客气地接了过来,然后拼命地一口喝下。

正当他感觉一团烈火呼之欲出之下,李修元伸手捂住了他的嘴巴,然后一手抵住他的后背,帮他稳住了那团气流。

徐福心惊之下,顿时明白了一些什么,当下不也敢乱动。

只好默默地感应着那一团火焰在身体中燃烧开来……直到过去差不多二刻钟的光景。

李修元才松开了背后的手,一手捏着徐福的手感应了一会。

然后笑道:“恭喜你,从今以后你便是真正的修士了。”

徐福重重地吐了一口气,恶狠狠地问道:“如此一来,我也可以提剑杀匪了?”

李修元闻言忍不住轻笑一声:“你想多了。”

徐福叹了一口气,苦笑着问道:“接下来,我还在做些什么?”

“每天花一个时辰打坐行气,再花一个时辰练习最基本的剑法。”李修元认真地说道:“这是你一生的修行。”

徐福低头沉默了很长时间,回道:“我肚子里好像多了一些什么,张良当初是不是也是拜掌柜所赐?”

李修元一听笑了起来:“他啊,他嚷嚷了许久,又招惹了卢元,我怕他吃亏啊。”

听到这里,徐福的心情变得轻松了许多。

想着已经入睡的赵猛等人,忍不住问道:“赵首领他们一帮人也不错,掌柜要不要帮帮他们,这样我们一路上也安全一些。”

李修元淡淡笑道:“他们要等上二天,等我们找一个镇子过夜,再说。”

眼下的情形异常混乱,李修元哪敢乱来,他得用接下来的二天考验一下这些护卫,便是灵酒,他也打算分成三次给众人。

否则半夜土匪来袭,纵横有他一人便可退敌,还得分出一半人保护徐福和一帮少男少女,还是那些财物。

他甚至想,或许等着自己离开之前,可以跟老道士说一下,让自己拿出一枚空间戒送给这家伙。

否则,第三次东渡,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轻轻地拍了拍徐福的肩膀,李修元笑了笑:“明天我给你写个打坐行气的口诀,再练你如何开始练剑。”

徐福点头应道:“我还想知道关于更多修行的常识,请李掌柜教我。”

李修元伸手打了一个呵欠后,摇摇头说道:“修行路漫漫,别着急,你先睡吧,晚上的事不用你操心。”

徐福这一天下来担惊受怕的,若不是因为一朝聚气兴奋得不行,怕是早就睡着了。

想着李修元说的也有道理,哪有一夜就能登天的道理。

于是打了招呼之下,自己一头钻进了帐里去歇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直到徐福离开之后,李修元才叹了一口气开了双眼,静静地望着头顶的星空,一颗心不知飞往了何处。

他只是为徐福、赵猛等人打开了一扇修行的窗户,以后能走到多高,并不是他需要关心的事情。

因为他并不想在大秦造神,他也不能在这里造神。

在他看来,只要第三次东渡的时候,徐福带着赵猛等人,如果那时赵猛还在的话。

只要两人一直努力,差不多可以修行到金丹之境。

那么,对于徐福来说,在海外的某个岛上,未必不能求取自己的修仙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