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文坛几乎就是神坛的代名词。
尤其80年代,那是文学与诗歌的黄金时代,能在国家级、省级乃至市级报刊上发表一篇文章,立马麻雀变凤凰。
比如马未都,以前是个机床铣工,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小说《今夜月儿圆》,直接被聘为了《青年文学》编辑。
还有喜欢摆烂的余华,最早是个牙医,也是因为写作改变了命运。
以前文坛是神圣的,加入作协更是一种荣耀,但不知何时就变了味,因为作协也是体制内啊,文坛的体制。
想混文坛就得听话,不听话就是离经叛道。
像郑渊洁。
有一次他参加一个笔会,一个女作家说最近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作,问郑渊洁有没有看过?
郑渊洁说没看过,于是遭到了鄙夷。
轮到他发言时,他现编了一个作家,说:“我最近看库斯卡亚的书深受启发,你们都看过吗?”
70%的人点头。
以后他再也不参加笔会了。
经过80年代的辉煌,90年代的没落,进入网络时代,所谓文学的门槛无限降低。
在一批市场化出版社和新锐媒体的培养下,年轻的畅销书作家层出不穷,韩寒、郭小四为代表。
传统文坛信奉的文学崇高论,被新媒体冲击得七零八落,所以姚远说这仇是天生的。
……
韩寒回应之后,白烨接受了采访,声称“其用词粗鄙,为80后素质低下的佐证。”
韩寒无需网友帮忙,战斗力杠杠的,马上回了一篇更难听的,甚至扒出了白烨的丑事:推广自己策划的图书、收人钱财、学术腐败等等。
直接骂他是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于是乎,文坛拉帮结派的来了。
“如果我是韩寒的家长,我绝对大嘴巴扇他,有人养没人教。”——《梁启超传》作者解玺璋。
“怎么像红小兵一样?这种做法非常恶劣,白烨不过批评你韩寒文章写得不怎么样,你就这样恶狠狠搜罗证据,一二三四列出来!”——作家王晓玉。
“也难怪,韩寒才十七八岁嘛,没读过多少书,只知道学校里那点事。”——编剧陆天明。
陆天明发话了,他儿子陆川自然得力挺,也掺和进来。
吃瓜群众看得热闹,纷纷站队,成了开年互联网第一大事件。
韩寒一时有舌战群儒的气势,上能讲道理,下能骂你妈比,连发《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文学群殴学术造假大结局,主要代表讲话》《中国式文学争论——上阵父子兵,伙同亲友团》等等。
己方一个人,竟然牢牢占据上风。
而紧跟着,陆川的好哥们高晓松也发声,他就很取巧,说《三重门》里引用了《青春无悔》的歌词,你侵犯我版权……
诶,这个韩寒没话说,只得承认,写了篇《高晓松要告我,天经地义》。
但随后,他又来一句:“高处不胜寒!”
这场论战在互联网发展史上小有名气,原本的载体是博客,现在就变成麦窝了,史称“韩白之战”。
白烨自己就不干净,站不住脚。
最后清空了个人空间,退网了——上一个退网的是吕燕。
客观讲,这场论战开始的莫名其妙,结束的也莫名其妙,但奠定了韩寒在网络世界的地位。
……
“把韩寒签下来,做麦客诚品的第二位代言人!”
“好的!”
“李宇春就是第三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