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吃惯了皇粮,吃不了粗粮!(1 / 2)
时间悄然流逝,转眼间又是几天过去。
自未来汽车重新交付新车后,车主们对新芯片的先进功能赞不绝口,对新车爱不释手。
许多车主迫不及待地尝试自动驾驶功能,内心充满震撼与惊叹。
虽然在2020年后,自动驾驶技术已不再罕见。
但在2011年,这项革命性技术无疑是一场科技盛宴。
车主们纷纷将自动驾驶的精彩视频分享到网络,瞬间引爆全网热议。
未来汽车的名声,也随之更加响亮。
这才是真正的“未来汽车”!
在百万预算内,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宁愿选择未来汽车,而不是传统的豪华品牌如BBA或保时捷。
他们认为,未来汽车不仅仅是一辆代步工具,更是通往未来科技世界的通行证。
两者的驾驶体验,简直如同鸿沟两端,完全不在同一个时代。
未来汽车上市两年来,已经逐步改变了国人对国产车的固有印象。
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体现在消费者对国产高科技的信心提升上。
然而,仍有相当一部分民众对未来汽车持观望甚至怀疑态度,这种现象并不令人意外。
放眼前世,即便到了2023年,仍有许多人固守着“国产车等同于廉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这种根深蒂固的偏见,在当下也不例外。
部分消费者认为未来汽车不过是靠堆砌科技来抬高售价,缺乏传统车企数十年积累的技术沉淀和品质保证。
当然,少不了一些传统车企在暗中发布偏颇的文章,试图误导普通消费者的判断,企图通过贬低竞争对手来维持自身市场地位。
这种行为不仅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更阻碍了消费者对新技术的接纳。
从具体数据来看,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有望突破百万大关。
其中,未来汽车有可能会以超过二十万辆的傲人业绩领跑市场,紧随其后的比亚笛也达到了十几万辆的可观销量。剩余市场份额主要被其他民营车企瓜分,竞争态势还不算激烈。
虽然燃油车仍然占据汽车市场的主导地位,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
越来越多的民营车企被新能源汽车可观的利润空间所吸引,纷纷投入大量资源研发新能源车型。
与此同时,各路投资机构也看准这一朝阳产业,积极通过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方式参与其中,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
据相关机构分析统计,今年国内车企融资额已经超过一百亿元。
未来汽车销售持续火爆,增加产能,立即引来众多车企的关注和咨询。
对于国内车企,他们可以单独购买青龙8124芯片;
而对于其他豪华品牌车企,公司则要求必须购买青龙8124及其驾驶辅助系统传感器的完整套装。
这种销售策略,某种程度上可谓是“绑架销售”。
不同的套装,报价从5000美元起。
最基本的5000美元套装包含一颗青龙8124芯片、4颗毫米波雷达和10颗超声波雷达。
若客户希望增加激光雷达,每颗需额外支付3000美元,且这并不包括系统费用。
激光系统,各家车企都不会卖,未来科技集团自然不会卖。
而且,这类技术若出了问题,可能把原因推到系统上面,说人家激光系统有问题,车主才误判。
激光雷达的市场价格本来就很贵,一般汽车用不上。
未来科技集团的驾驶辅助系统传感器在使用新芯片后,定价却相对理性,并未出现明显溢价。
若定价过高,即便技术再先进,车企也难以承受。
2011年10月29日,
一场备受瞩目的国内汽车产业讨论大会在魔都隆重举行。
郝强未能亲临现场,集团旗下未来汽车公司的总经理罗浩出席了会议。
会议交流中,合资宝玛董事长刘铁一番言辞犀利的发言,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火药桶。
他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认为某些公司应该专注于自身的芯片领域,无需在各行各业都插上一脚,扰乱了市场的价格体系。
利用自主生产的锂电池和芯片优势压低汽车价格,让同行企业喘不过气来。
我们这个行业应该百花齐放,而不是被一家独大。
若长此以往,国家的制造业还谈何发展?”
刘铁的这番话虽然没有直接点名,但在场的每个人都心知肚明他所指的是谁。
台下的与会者纷纷交头接耳,对刘铁的直言不讳感到惊讶,但也不得不承认,他道出了许多同行的心声。
长期以来,传统车企一直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而未来科技集团凭借其领先的科技实力,似乎在每个领域都能轻松获得成功。
自未来汽车上市以来,传统豪华品牌BBA的销量持续下滑,情况令人堪忧。
若不是国民消费能力的逐年提升,恐怕像合资宝玛这样的企业早已难以为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根据前世历史数据,2011年,宝玛品牌在桦国的销量大约为29万辆。
其中,合资宝马贡献了大部分销量,销量约为24万辆左右,其余为进口宝玛。
而这个世界,被未来汽车影响下,销量只有十几万辆。
若非未来汽车产能受限,宝玛的销量可能会进一步萎缩至不足十万辆。
随着未来汽车二期20万辆产能工厂的正式启动,宝玛等传统车企的危机感愈发强烈。
他们不禁担忧,如果未来汽车继续扩大产能,传统车企还能否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面对刘铁的尖锐批评,罗浩在会上毫不示弱地予以回击:“我们已经将车辆配置调至很高的水平,利润也相当可观。
若再提价,无疑是对消费者的不尊重。
某些车企安于现状,长期依赖合资品牌,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
呵,吃惯了皇粮,吃不了粗粮。
当他们从安逸中惊醒,发现自己已濒临淘汰边缘时,才开始急于寻找替罪羊。
多年的合资经营,不仅没有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反而磨灭了创新的锐气。
合资这么多年了,请问国产化的程度提高了多少?”
罗浩的反击不仅直指问题核心,也道出了许多消费者的心声。
他紧接着以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继续阐述:“我们把牌打出来了,能跟上我们节奏的,就继续前进;
跟不上的,也不必怨天尤人,毕竟市场竞争就如同牌局,这盘输了还有下一盘。
做生意嘛,怎么可能一直顺风顺水的。”
刘铁听闻罗浩的反驳,脸上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笑呵呵说:“哎呀,我的言论并非针对未来汽车公司。
不过坦白说,我个人认为你们的定价策略可能偏低了些。
恶性竞争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谁都难以幸存。
就像国外常发生的倒牛奶事件,本质上也是这个道理——过度竞争导致的市场失衡。”
罗浩并未被刘铁的和缓语气所迷惑,而是直击要害地反驳道:“以前,国产桑塔纳打算以20万元高价销售时,但得国人指出8万元就足以覆盖成本并获得合理利润。
刘总所负责的公司存在机构臃肿、人工成本过高、科研人员缺乏进取心等问题,为何不先从自身找原因呢?
与其指责他人,不如审视自己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罗浩可不怕什么,直接怼他。
随着双方言辞越发激烈,现场氛围变得剑拔弩张,两位高管都不愿意在口舌之争中认输。
文人斗嘴,看似没骂人,但以其他方式骂你。
刘铁想给未来汽车盖大帽子,以获得现场同仁的认同。
而罗浩不喜欢国企这种弯弯肠子,直接骂你管理有问题。
实际上,在座的其他车企高层心知肚明,合资企业的高管们拿着丰厚的薪酬,而公司实际上是国家所有。无论盈亏,对这些高管个人而言影响有限。
当然,如果公司利润丰厚,他们就能以更冠冕堂皇的理由为自己谋取更多利益。
这场激烈的辩论不仅揭示了传统车企与新兴科技公司之间的矛盾,更深层次地反映了国内汽车产业面临的结构性问题。
一方面是依赖外国品牌和技术的合资模式,另一方面是以创新和高性价比突围的本土企业。
刘铁与罗浩之间的激烈交锋被现场敏锐的记者拍摄下来,并迅速上传至各大社交平台。
这场高层之间的唇枪舌剑很快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讨论和热议。
虽然刘铁的言论在现场获得了不少同行的认同,但在网络空间中,情况却大相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