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帅,张四维他欺负朕!(2 / 2)
这日子,没法过了!
俺答汗有孙子,他土蛮汗就没有孙子了吗?!装孙子谁不会一样!土蛮汗的孙子叫莽骨速。
“让我想想。”土蛮汗要用一个体面的方式投降,至少要保证大明没有理由继续出塞来了,戚李二人给人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
三娘子知道,这就是答应了,需要一个台阶下,这就好办了,只需要一个意外就好了,大家心照不宣的演一轮便是。
其他人离开之后,三娘子才开口说道:“大明需要羊毛,我们需要铁锅、盐巴、茶叶和布匹,这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草原若是肥沃,早就种满地了。”
“草原可以安顿下来,是长生天的恩赐。”
“你真心这么觉得的吗?”土蛮汗有些惊讶的看着三娘子,他一直认为三娘子是为了得到绥靖派或者说投降派的支持,但是这四下无人,三娘子居然还是这么说,她真的是这么想的吗?
三娘子颓然的说道:“大明和我们之间的冲突,在洪武、永乐年间,大明是进攻方,但是到了宣宗以后,大明就是防守方了,大明兴文匽武的风力,大行其道,其实可以和平解决的,打了两百多年了,已经打累了,中原打累了,草原也打累了。”
“和解,可能是个不错的做法。”
大明京师设在北衙,若是大明京师在南衙,在大明无数海量专精的计算下,怕是到不了正统年间,大明的士大夫们就把北衙给精算出去了。
北方是个累赘,这是从北宋末年,南宋建立之后,就得到的一个精算下的结果,北方那么穷,拿回来也是赔钱货,在大明的两百年时间里,大明相继精算掉了交趾、奴儿干都司、天顺年间,满都鲁又强占了河套、大宁卫,西北丢掉了嘉峪关外七卫,大明一直在全面收缩、精算、柔远人和不动刀兵。
和平这个东西,对双方都是有益的。
“妇人之见,你没看到吗?戚继光占领了大宁卫,李成梁攻占杜尔比山,的确,大明的文人们总是在兜售着那套柔远人,可是一旦大明势大,必然北上,我不认为有和解之日。”土蛮汗对三娘子的观点,嗤之以鼻,他不认为大明缺少进攻性,相反,现在的大明充满了进攻性。
大明皇帝恨不得把开疆拓土写到脑门上,日日警醒自己了。
三娘子非常认可土蛮汗的说法,她本来就是个妇人,她靠在椅背上说道:“王崇古说还没打够,确实,再打打也好,这矛盾相激,不死的尸山血海,是没有和解的可能。”
“打就打吧,我确实是妇人之见,没那么多的好胜心,咱们草原的孩子都是喝西北风长大的吗?也是要吃饭的,若是再能穿上鞋,若是能读上书,想都不敢想的事儿啊,能和解,谁愿意打打杀杀。”
三娘子站起身来,带着几十骑离开了全宁卫,既然谈不通,她也不再继续了,没什么好说的,还得打,再打几轮,她在过来也不迟,骑队过大鲜卑山山口,回左翼去了。
而此时的李成梁不在他刚刚攻破的彰武,而是来到了大宁卫,他要为戚继光送行。
六月中,戚继光就准备班师了,提前了四个月,班师的原因很简单,陛下受委屈,戚继光要回去给陛下撑腰去,该死的族党,仗着西北有军兵,肆意妄为,真当天底下没人动得了他们吗!
这不是说戚继光活儿没干完,而是活儿干完了。
大宁卫外七营堡已经完全修建妥善,而永平军兵三万人已经能顺利接掌下去,所有的官道驿路都已经修缮完毕,大明迁民15万人进入了大宁卫附近,甚至开始了垦荒。
十月班师,是之前戚继光考虑到战事不顺等多种因素,才定下的时间,青龙堡的一波交锋,比他想象的要顺利得多,七个营堡修建远比他想的要快,所以提前回京就是。
这种提前,是非常普遍的,比如五桅过洋船按照预计,是在今年六月底修好,这五月末,俞大猷已经带着这条完成了航测的船,来到了天津卫,还有数艘过洋船在建。
“此次回京,不知何时才能出塞。”戚继光点检好了一切,准备出发,看着青龙堡的方向,重重的叹了口气,他对自己能否再次出塞作战,十分的担忧。
“明年。”李成梁信心十足的说道。
戚继光眉头紧蹙的说道:“李帅如此有信心?”
李成梁信心十足的说道:“我去年回京,带了一箱子土,好家伙,把陛下给乐得,要不是大明眼下财力不足,恨不得立刻发五十万大军攻伐,万士和眼睛都绿了,跟狼崽子一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懂土,真的懂,宝岐司不是建着玩,或者做做样子,陛下连沤粪这种脏活都会干,而且还干的挺好的。”
李成梁用着夸张的语言和动作形容着自己当时震惊的心情,他一开口说这土比金银更加贵重,还在想着怎么解释,结果陛下还给他科普了下大明的地层和土壤结构,对黑土的肥力相当了解。
适合大面积耕种的土地,那还要多说什么?连礼部尚书万士和都绿了眼。
戚继光眼前一亮,对自己的前途完全没有任何的担忧了。
能唤醒大明扩土和进攻性的,就是土地,尤其是可耕种的土地,戚继光是个军将,他天天看地图,其实大明已经把能看到的可耕种的土地都拿到了手里,河套没有大型水利工程时,更适合放牧,而不是种田。
所以朝廷的精算也是有一定的道理,河套确实是负资产,得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兴修水利,那都得大投入,谁让大明穷呢?历代王朝也就数大明穷了。
辽东的年降水量受海风的影响,是绝对高于一尺二寸的,再加上开阔的平原、肥沃的土地、超过百日的无霜期,这些条件加起来,已经完全足够了。
“朝廷还有钱吗?三大殿都被烧了,这修大殿,可是要不少银子的。”梁梦龙还是有些担忧,作为读书人,梁梦龙对读书人反对开疆拓土的种种手段,是非常了解的。
“有。”戚继光非常确信的说道:“我在京参加了几次廷议,户部现在存着七百万两银子,娘类,吓死个人!”
“这还不算陛下稽税局的追欠,这次俞帅从南衙回来,把稽税的234万两银子和二十万斤的漕粮都平安带回了北衙。”
“好家伙!朝廷现在这么富的吗?”梁梦龙呆滞的看着李成梁,李成梁在京师还参加了一次廷议,而后才回京的,在廷议上,他听到这个消息,直接震惊!
穷怕了大明朝,什么时候这么阔绰过?这还是去年的存银,也就是去年度支之后的结余。
三大殿而已,有了钱,把皇宫整个翻修一遍,也不成问题。
李成梁愤怒无比的说道:“陛下的家被人给烧了,怕影响前线战事,还说一切都好,一切都好?好个球!戚帅回京后,这事,陛下就是要这么算了,戚帅也绝对不能这么算了!斗嘛!谁怕谁!我老李读书少,斗起来不杀人,还斗个什么!”
“杀,杀他个血流成河!”
“一群怂货,真的把陛下赶到了西苑去,深居简出,他们又该唠唠叨叨,哎呀,陛下,要勤政,要励精图治。”
“什么东西!”
李成梁来大宁卫除了送行,就是表态,他不是用嘴说表态,而是用行动,他占领了杜尔比山下的彰武,营建城池,威胁土蛮诸部,就是为了让大宁卫在永平总兵王如龙手中固若金汤。
如此一来,戚继光回到京师,大宁卫不会出现任何的反复,陛下就可以随意施为了。
李成梁这么想,这么做,还特别说明自己的态度,坚决拥护皇帝陛下对西北族党的清理,威罚震慑之后,李成梁在东北就能安生十几年,手下的军头就是再跳,西北殷鉴在前,谁敢撺掇着李成梁拥兵自重,养虎为患,弛防徇敌?
戚继光点头,带着京营开始回京,先锋李如松带着大军开路了。
而此时的小皇帝,也回到了京师,短暂的东巡仅仅进行了十五天的时间,而皇帝从大明京师到天津卫住了十天,根本没有乱子发生。
京营的确不在京师,可是京营回到京师只要十多天。
朱翊钧在空荡荡的地基上,迎接征虏将军回朝,这个典礼庄严肃穆,除了皇极殿没有殿这个事实外,其他都符合天朝上国的礼仪。
戚继光一进午门,看着光秃秃的中轴线,看到了坐在地基上的陛下,大夏天的戚继光,整个人散发出了森严的寒气,带着一众军将来到了御前。
“陛下,臣回来了,披甲多有不便,只能以军礼相见。”戚继光未曾卸甲,带着一众将领披着铁浑甲就上殿了。
朱翊钧早就调整好了表情,带着些许畏惧和愁苦的说道:“戚帅啊!戚帅不在京师,他们欺负朕!”
“戚帅你看看你看看,若非冯大伴提前收到了消息,火一烧起来的时候,就跑来救驾,戚帅怕是要见不到朕了,朕自问登基以来,也算勤勉,勤勤恳恳,唯恐辜负了先帝所托,祖宗遗命,就因为朕不务正业,有亿点小爱好吗?”
“他们,他们居然点了朕的皇宫!”
“朕查了半天,就查到了高拱,他们这是要朕冤杀了高拱,好息事宁人,可是朕听先生说,求荣得辱,亡国之兆。”
“大朝会要在皇极殿,接见外臣要在皇极殿,迎归凯旋军士,也要在皇极殿,光秃秃的皇极殿,那黎牙实居然都敢揶揄朕了,但是他说的是实话,朕又不能反驳。”
“朕有点怕,就去天津卫躲了十五天,因为俞帅在天津卫,这才安定了几分,戚帅,朕做错了什么吗?他们要这样把朕活活烧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张居正人都麻了,这戏太过了!太过了!
逮高拱是为了设圈套,去天津卫是为了看看建好的五桅二十一帆的过洋船,接漕粮和追欠银子,这怎么都成了皇帝怕了呢?
从大火烧宫之后,不,从刺王杀驾后,张居正从来没有见到皇帝有怕的时候!
怕,你皇帝会写吗?
“陛下,要抓谁?”戚继光拿出了自己的天子剑说道:“陛下赐臣天子剑,为大明斧钺,请陛下下旨!”
戚继光也没犹豫,他今天上殿连朝服都没换,直接带甲上殿,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了。
谁干的就杀谁,涉及到哪里,就杀到哪里!
大明京营在大宁卫低烈度作战,并无疲惫之说,他倒是要看看,谁要成为他的对手。
“张四维!戚帅帮朕抓住它就好,朕不敢拿它,怕它又要烧慈宁宫,朕死也就死了,可圣母和潞王还住在那里。”朱翊钧也察觉到了戏过了,戚继光的怒气槽已经自己爆表了,要是再刺激,怕是戚继光要皇极殿杀人了,这对戚继光不利。
所以皇帝下令拿人而不是杀人。
戚继光晃了晃脑袋,如同一座小山一样,看向了张四维,走了过去。
张四维在戚继光带甲上殿的那一瞬间就察觉到了不对,等到小皇帝一开口就想逃跑,但是两条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走都走不动道,现在戚继光浑身煞气的看向了张四维,张四维立刻吓的软在了地上,一边倒退,一边说道:“不是啊,戚帅,不是我!”
“你的意思是,陛下污蔑你吗?”戚继光紧走几步,一把抓住了张四维的腿,拖到了正中间,看着张四维语气森严的说道:“就是冤枉了你,又如何!”
之前不处理张四维,是因为张四维背后有晋党,有西北军兵的支持,京营回来,才可以拿人。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