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孙克弘在南衙无人敢惹,遮奢户们都是敢怒不敢敢言,一方面是孙克弘和衙门的关系极好,第二方面孙克弘的手段委实狠毒。
当年徐阶得势的时候,孙家倒了大霉,南衙不少遮奢户跟着一起落井下石,后来徐阶倒霉,孙家又扶摇直上,孙克毅做事还算收敛,并没有大肆报复,毕竟要顾忌在朝廷那边的影响,可孙克弘一个瘸腿书生,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比如那个当年跟着徐阶一起吃了他们孙家布庄的松江卫氏,就被孙克弘收拾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卫氏历经唐宋元明四代,松江府有科举之后第一个状元就出在卫氏,但就是这样一个望族,被孙克弘折腾的断了气数,五房所有家产、工坊、田亩、家宅、书院、家馆,在短短七年内,被孙克弘完全兼并。
孙克弘不杀人,却把卫氏三人的腿打断了,让三人坐上了转椅,而后把卫氏五房一百二十七人,关在了三个大院子里,也不杀人,只是关着,每天只送过去一顿饭,即是精神上的折磨,也是身体上的折磨。
如此狠厉的手段,自然让南衙望族对孙克弘恨得咬牙切齿,但又无可奈何,背靠衙门、投献的孙氏,想要动,实在是难如登天,而且孙克弘掌控了松江远洋商行,得罪孙克弘等于跟银子过不去。
孙克弘从来没想过徐阶会死,但徐阶真的死了,而且是瘐死天牢之中,孙克弘收到孙克毅的书信,才知道,种种迹象表明,徐阶被皇帝所手刃。
徐阶死后,孙克弘放过了卫氏,是真的放过,所有家产,原封不动的归还了卫氏,卫氏还以为会被关在小院子里永世不得翻身,因为孙克弘的那两条腿,就是卫氏打断的。
冤有头、债有主,孙克弘其实拿徐阶一点办法都没有,徐阶是做过元辅的人,而且是松江半府之家,当年杨廷和父子,跟嘉靖皇帝斗到那种地步,杨廷和的儿子,甚至喊出了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义死节,正在今日,带着二百二十九人,过金水桥入午门,在左顺门伏阙。
那是伏阙请愿?根本就是造反。
杨廷和最终还是善终了,甚至朝廷还追赠了太保,谥号文忠。
新都杨氏,仍然是钟鸣鼎食之家。
孙克弘从来没有想过徐阶会不得善终,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孙克弘都把怨气发泄到了卫氏的身上。
孙克弘放过了卫氏,何尝不是放过了自己?滔天的怨气,终究是随着徐阶的死,告一段落。
但卫氏还是怕,为了躲避孙克弘,卫氏去年冬天,举家搬迁到了京师去。
孙克弘这几年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了松江远洋商行之中。
在万历七年这一整年,松江府商行一共派出了二十五支船队,共计一百二十五艘五桅、三桅船只,这二十五支船队,分别前往了长崎、琉球那霸港、吕宋马尼拉、婆罗洲文莱、安南岘港、暹罗素可泰、爪哇泗水港、锡兰科伦坡和蒙兀儿苏拉特等地。
郑和下西洋的旧案文牍中的出使水图,在万历二年开始更新牵星过洋图和罗盘针图之后,松江府远洋商行,完成部分超过了七成。
在耀武扬威的同时,孙克弘也是如履薄冰,松江巡抚汪道昆巡视松江已经第八个年头了,明年,汪道昆就要转任,大明的久任之法,最长为九年,换一个新的巡抚,到那个时候,就不是现在这个局面了。
新的巡抚一定会培养自己的班底,孙氏必然会被放弃,一朝天子一朝臣,就像高拱在隆庆年间当了那么多年的首辅,到了新皇帝登基,立刻就被更换,在民间也是如此,新任巡抚只会对庞然大物的孙家极为忌惮。
到那时,恐怕就是墙倒众人推的局面。
千岛之国——元绪群岛,数千座岛屿之上,是南洋少数适合耕种的岛屿,岛上超过一成半的面积适合耕种,就目前探明适合种植的土地就超过了80万顷,而且很有趣的是,这里并没有参天大树,十分有利于开垦,因为是海岛,海鸟的栖息地,岛上并不缺少肥料。
看起来有些奇怪,千岛之国,数以千计的群岛适合耕种,但事实的确如此,再加上那个形如乌龟的大岛屿,完全足够他们孙家生根发芽了。
种植园需要适宜的土地和丰富的奴隶,而这些,千岛之国,都不缺乏。
孙克弘判断,他们孙氏唯一的生机,在于两个字,圣眷,如果能够将这片地域经营好,稻谷、棕榈、甘蔗、方糖、橡胶等等产物,也是大明急需之物,陛下对粮食的渴望,已经在之前开海的多道圣旨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市舶司的考成中第一项就是舶来粮。
经营千岛之国、紧紧跟随陛下的步伐、奉诏开拓,博取世袭罔替的开拓爵赏,必然会获得圣眷,即便是不再被新的巡抚作为腹心,这些圣眷无法庇佑孙氏,孙氏不得不出海避难,也有落脚之处。
“大食人买卖奴仆倒是一把好手,质量上乘,而且买卖的奴仆都敲掉了铃铛,这法子,在日后开拓的时候,也可以学一学。”孙克弘合上了笔记,他在厚重的备忘录上,记录了今年的目标,年底之间,至少要开拓十到二十个种植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孙克弘才思敏捷,仍然喜欢把事情记在备忘录上,他手里是大明皇帝赐给他的钢笔,墨是油墨,而不是烟墨。
无风三尺浪的海上,硬笔比软笔更加方便一些。
“商总,几个东家等了很久了。”司务低声禀报着,风向在变,港口变得繁忙了起来,堆积了一个冬天的货物,几乎淤塞,需要一个泄洪口泄洪,而这个泄洪口就是松江府新港。
松江远洋商行,碧水、绿树、古墙、漏窗、石山、小桥、曲廊、亭台、楼阁、灰雕交相辉映,孙克弘的转椅被推到了无怠堂,无怠堂,挂三副匾额,酬酢退让,日用节俭和操持含忍,这三副匾额都是皇帝亲提御赐的金字招牌。
“见过孙商总。”十几个身着绫罗绸缎之人,起身见礼。
孙克弘看了看自己身上的精纺毛呢长衫,再看看这帮人的罗衫,挥了挥手说道:“客气,坐下说话。”
南衙是大明最大的生丝产地,苏松地区则是最大的丝绸产地,所以,连朝廷都急缺的丝绸,豪商家里也有,这是不恭顺,金钱的确是个魔鬼,让人对自己所拥有的权势产生一种错觉,一种只要有钱,就无所不能的错觉。
“诸位的来意,我已经非常清楚了,我也不说那么多废话,去年十一月,我们确定了十五支船队,当时只是交了个订金,若是要退,现在还来得及。”孙克弘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着众人开口说道。
松江远洋商行的经营模式,是临时一次性的认筹,每一支船队,由发起人投入一部分的资金和货物,再从其他人的手里募集一部分的资金和货物,而后在约定好的时间内,将货物运送到船上,当船舶回航,清空货物,扣除了船资后,开始分配利润。
这样的模式,自松江远洋商行建立以来,已经执行到了第七个年头。
船资非常昂贵,海贸之利,超过五成是船资,这也是京师燕兴楼贸易行对船舶票证如此追捧的原因,人人做船东,是躺着赚钱。
如此昂贵的船资,往往供不应求,因为松江远洋商行,不仅仅是民间商行参与,还要参与很多的官贸,比如去倭国运白银和硫磺,去琉球运鱼油送军需,去吕宋拉铜料和粮油等等,甚至还要承担一百二十万石的漕粮海运。
无锡高氏高天兴低声说道:“孙商总啊,你在朝廷那里,能说的上话,朝廷那么多的造船厂,漕粮海运的差事,能不能让朝廷自己来?咱们都是商舶,这漕粮海运,若是出现一点差池,那是要掉脑袋的事儿。”
“可不是嘛,高公所言有理。”陆深赶忙附和道:“若是把这一百多条三桅船编成船队,至少能编十几条了,这来回一趟,至少就是八十万银了。”
孙克弘摇头说道:“这没得商量,诸位都是望族的大家长,各家各户簪缨不绝,诗书传家代有闻人,找人上奏疏,也是极为容易的,你们爱说你们去说,反正我不会说。”
“诸位,陛下最近又在开海事上投了一笔,一千万银,现在,穷得很。”
皇帝都穷到卖官鬻爵的份儿上,触这个眉头?这不是找死吗?生怕缇骑们不去踹门吗?
“那还是算了。”高天兴看孙克弘把话说的这么明白,立刻摆了摆手,这还真不是他一个人的意思,这十几位大家长们,都是这个想法。
高天兴喝了口茶,眉头一皱,看着孙克弘低声说道:“孙商总,这闷声发大财,大家都是跟着孙商总混口饭吃,孙商总找到了门路,居然要吃独食,这是不是有些说不过去?”
孙克弘却不疾不徐的开口说道:“千岛之国,数千海岛,数十万顷沃土,伱们觉得我孙克弘一家一户能吃得下吗?”
“牵星过洋的星图、针图,以及探明的堪舆图,都在这里,只要是咱们远洋商行的商贾,都可以拿去,我印了三百份。”
孙克弘从来没有想过保密,高天兴知道了元绪群岛的消息,还是孙克弘故意泄露的,他今天来势汹汹,却不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商总大气!”高天兴无话可说,他不是真的想把孙克弘赶出商行,就是想借着机会争取好处罢了。
松江远航商行,这个买卖,高天兴有自知之明,他真的玩不转,能力不允许,所以他的攻讦,很多时候,都是想要多捞点银子,商人逐利,不是天经地义吗?
孙克弘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份文书说道:“诸位,元绪群岛,能拿多少,看各家的本事,但这里要定几条规矩,要是反对,就当面说。”
“第一条,元绪群岛不能成为海寇窝,但凡是闻讯有劫掠大明船只者,理应群起而攻之,若是真成了海寇窝,那只能请大明水师进剿了。”
陆深伸出手来,疑惑的问道:“就只是不能劫掠大明船只吗?”
“自然。”孙克弘看着陆深笑着说道:“咱们都是大明的商贾,我只是大明商行的商总,哪里能管得那么宽,都是出门在外,彼此不说互相照顾,也不应该落井下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商总的意思,还是那位爷的意思?”高天兴探了半个身子,眼神锃亮的问道。
“我写了到劄子送到了京堂,陛下给的朱批。”孙克弘将手中的文书上的印露了出来。
“商总真的是手眼通天啊!厉害还是孙商总厉害!”高天兴伸出了大拇指,扳倒孙克弘,不看看孙克弘的背后到底站的什么人。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孙克弘时常担忧自己家这么出挑,会被群起而攻之,失去了松江巡抚的庇佑,会倒霉,但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身上到底叠了多厚的圣眷,早已是简在帝心。
就一件事,朱翊钧就能念孙克弘一辈子,孙克弘把福建赵氏在归雁湾私市举报,将一场大明和吕宋产生巨大间隙的隐患消除掉,这就是天大的功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