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2 / 2)

李先生笑道:“我们是没有这些条件。难道你在朝廷中就有耳目?”

“我在海关供职过,消息是直接从洋人那里听说的。”

林玉婵脱口说完,看看众人脸色,知道这份工作跟洋行买办一样,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经历,更像是个人生污点。

于是她马上接了半句:“……敏官派遣的,目的是……嗯,打入敌人内部,知己知彼……”

苏敏官抿着嘴,藏回去一个意外的浅笑,配合着点点头。

也许是见他在侧,她心里没顾虑,今日格外的能收能放,都不用他帮着圆。

啧,这姑娘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

而在他对侧,众反贼的心情就不那么好了。

“海关居然雇佣中国人”、“海关居然雇佣女人”、“海关居然会收这么年幼的小姑娘”,这三个话题,又让人议论了十分钟。大伙再三盘诘,才不得不承认,她的履历无懈可击。

“洋枪、火炮、机械、船舶……对了,我还见过朝廷要购买的洋人军舰……”

林玉婵继续危言耸听。虽然阿思本舰队已被拍卖了,但她全程参与此事,也经手过一些相关资料,特意记了基本船舶数据。

“譬如那个旗舰,排水量一千二百吨,两门68磅炮,四门18磅炮,航速9节,一千二百马力……”

与会的何伟诚做过漕运,义兴人员也都懂行。她一边说,一边有人将这些名词快速解读,换算成中国人常用的战斗力单位。

李先生的笑容慢慢僵了,枯瘦的手捋着枯黄的胡子。

难以想象。她一个妙龄姑娘编不出这些东西。

再自负的绿林武术家,也知道这完全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水平。

有人忽然低声道:“对,听说洋人组了洋枪队,叫什么‘常胜军’,训练中国人用枪用火炮,跟太平军交火。”

有人马上反驳:“我们也会用洋枪。打得还比官兵准呢。”

“然而百姓要买支洋枪都得有门路,避人耳目从国外订货。”林玉婵想起自己那柄德林加1858的来历,迅速接话,“而朝廷和洋人勾结,西洋军火要多少有多少。”

这话又是无法反驳。有人清清嗓子,说不出话。

过去,老朽的满清贵族可以对着西洋人发明的玩意儿斥一句“中看不中用”,红衣大炮锈死在仓库里也不拿出来听个响。可如今,他们也拉下老脸,求着洋人施舍那些奇技淫巧了。

朝廷能压榨全国百姓的血汗去换火炮。天地会有什么?

最后,等大家脸色都难看起来,林玉婵才说:“上海都是洋人租界,城防更比大清地界先进得多。我们讨论过了,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比小刀会时期更甚。天地会已经人员凋零,不能做无谓的牺牲,还是继续韬光养晦比较好。”

其实她这话也有点夸张。太平军多次进攻上海,也曾攻占不少远郊土地,租界也算不上固若金汤,有一次徐家汇教堂都被占了。倒是没少什么财物,反而多了些东西——紧挨着十字架圣像旁边,多了个“耶稣之弟”的神位,底下还给放了点水果。

但当前要务是保义兴。不说别的大道理,她的义兴股份不能打水漂。

苏敏官被“三堂会审”的时候,林玉婵也没闲着。她早在船上就想好了:跟苏敏官还能扯扯历史唯物论,而不用担心被他一脚踢飞;跟这些老前辈就算了,他们的观念根深蒂固,对造反的理解和实践大约还停留在乾隆时期。

只能拿新鲜出炉的“洋务运动”稍微敲打一下。

要造反她是一万个支持的,但不能像现在这样似的,全国上下打地鼠,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全都是某城某县单独造反,朝廷稍微从周围调个兵,就是独力难支……

单反穷三代,单反毁一生,历史书里各种血的教训。

起码得等到,现代化军器流入民间,等到有铁路,有电报,能全国大串联……

那时基本上也到辛亥年了,时机正好。

历史的时钟不能强行拨快,否则会出各种各样的毛病。

李先生召来一个下属,轻声询问一些话。

这些老前辈城府都深,林玉婵看他们脸色,猜不出自己这话到底起了多大分量,正咬着下唇,寻思再怎么“危言耸听“一下,忽然手指一热,被苏敏官悄悄握了一下。

他一夜没睡,嘴角带着疲惫的笑意,眼神却犀利如往常,只有跟她对视的那一瞬,才偶然柔和下来。

“白羽扇,是舵中军师。职位已空缺十八年。”他悄声说,“有权利畅所欲言,不受各种忌讳。”

林玉婵愣了好一阵,低声问:“难道其他人没有权利畅所欲言?”

他嘴角现出嘲讽的笑:“祖宗成法嘛。”

林玉婵也无奈一笑,心中默默收回了方才“让他事后炒自己鱿鱼”的念头。

她轻声问:“这样说,管用吗?”

她也是慢慢想明白。苏敏官今日为什么带她来,不就是让她发挥长处,来给这些老顽固洗脑的吗?

除了死记硬背过一点屠龙之术,她文不成武不就,还能干啥?

苏敏官用目光拍拍她肩膀,轻笑着低声回:“现在我觉得,我好像确实在利用你。”

林玉婵冷冷瞪他一眼:“把‘我觉得’去掉。”

说利用多不好听。他今晚救她狗命,值得她倾情回报。

被林玉婵炸了个重磅炸弹,此时会议的内容已经变成了“如何在天地会内部也搞个洋务运动”,至于具体内容,夹杂了许多暗语指代的人名地名,林玉婵并不能完全听懂。

忽然有人唤她:“白羽扇,林姑娘,你有建议吗?”

林玉婵瞬间脸红。怎么在天地会内部搞“洋务运动”?

这她可没学过……

所谓屠龙之术,就是明明能独步天下,但在大多数时间和地点,都毫无用武之地的“术”。

除了大家都别耍大刀了,改练洋枪,还能怎样?

只能现上轿现扎耳朵眼儿,慢慢说:“嗯……朝廷要办厂买军械,西洋科技肯定有流入民间的机会……但、但是要等机遇……要有财力……义兴船行肯定要留着,日后前途无限,能给大伙挣不少钱……”

苏敏官及时插话,打断了重磅炸弹的余波。

“诸位,天快亮了。”他微笑,“你们要回江苏还是浙江?义兴可以护航,莫误了扬帆时辰。”

其余人这才惊觉。树林茂密,竟让人忽视了光线明暗的变化。仰头看,层层叠叠的枫叶已显出颜色,嫣红的、橙黄的、明黄的、半绿半红的,一片片清清楚楚。

李先生脸色转阴。

为了打苏敏官一个措手不及,特特选择了临时通知。为此,他拖动老迈身躯,从江苏老家一路赶来,不及歇口气,抢在了四更时分约见。

他觉得这个糊里糊涂接盘金兰鹤的年轻人应该很容易降服,最多半个时辰的事。

可现在……时间都去哪儿了?

他听了一肚子歪理邪说,晃晃脑袋,耳朵里能掉出一堆洋枪洋炮,堵塞了所谓的“初心”,让他一时记不起,到底是为什么决定今日见面来着?

苏敏官目光一扫,看到树丛中那个乖乖的小姑娘,正朝他挤眉弄眼。

“白羽扇”进可搅浑水,退可拖时间,实乃居家旅行必备之良伴。过去十八年怎么就没人认识到这个职位的价值?

他坦然微笑,建议:“义兴的事,要不改日再议?”

江浙代表脸色更差。天地会结构松散、被朝廷追在屁股后面杀,能不能活到明年都是问题,还“改日”?

下次这些人再聚齐,多半就是在天上打麻将了。

他们枉经历多年的屡败屡战,顶着疾风骤雨,用毕生时光打磨出的那柄利剑,就这样,又一次消磨在纷争和等待中了么?

“义兴资产暂时不必变卖。”李先生忽然开口,让人将他扶离椅子,目光炯炯地看着苏敏官,慢慢说,“不过,我也不能看着它成为某些人炫耀敛财天分的工具。”

李先生一站起来,居然意外的高大,脊背挺得笔直,长衫垂到地面,烟斗垂在腰间,犹如一下年轻了三十岁,举手投足间尽是风流水乡的富饶之态。

“义兴主柜台第三层有夹层,内有小刀会全盛时期,对洪门友好的商铺和势力地图。三年之内,全上海境内,我希望看到天地会重施影响力,将这些失地全部收复。可以么?”

李先生让人搀扶着,颤颤巍巍跨上自己的小船,回头又笑道:“如果你不愿意,那我也没办法,只有腆着脸,将青莲凤、莲章象、锦厢麟那些老兄弟都请过来评评理,请金兰鹤还是告假回乡,去广东会堂先把那三柱半香烧了再说。至于义兴,我这里虽然人少,但派个掌柜,还是颇有几个人选的。”

这不是商量,而是陈述。苏敏官也就没回答,一揖到地,目送李先生的座船离开。

他和手下仔细收拾现场,抹平曾经有人坐立的痕迹,尸首绑石头沉河底,最后跳上小船,解开缆绳,向前了望,伸手挡住右侧的灿灿阳光。

-------------------

“义兴的柜台里居然有夹层。”苏敏官在舱内丝毫没提方才的会议内容,只是看着林玉婵,半是兴奋,半是不甘,笑道,“我这一年居然都没发现。你说我是不是该去配副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