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05章 一统东南亚(2 / 2)

马政也是好好安慰了一番,告诉他,朱标还多给你多二十万的土地,已经很疼爱你了。

毕竟是最小的弟弟,和朱棣还是一母同胞,宠爱上肯定比老二老三多一点。

周王朱橚理解了大哥的良苦用心,热泪盈眶,发誓要好好治理自己的越国,誓死效忠太子。

马政建议设置“缅甸行省、中南行省、湄公行省。”,交趾“今越南”河内以北全部划给云南,让云南也有了出海口,更方便云贵川出海贸易。

“缅甸行省”即今缅甸全境,一直划到、今“孟加拉国”恒河流域,这个时候古印度是德里苏丹王朝,还没有这么强大。

想必不久,德里苏丹王朝使臣将会和太子朱标面谈边疆事宜,这个并不着急,阿三还是那个阿三,到时候看朱标好欺负肯定想多要一点边疆领土。

马政建议太子朱标,从当地组建十万人的军队,再从云贵川、湖广调遣军队实施驻边,以防德里苏丹威胁。

太子朱标召集武将议事,沐英、蓝玉、王弼纷纷赶来。

蓝玉、王弼两个汉子一听说有仗要打,笑容就没有停止过,只有沐英淡定自若。

毕竟蓝玉现在已经是当世名将了,根本就没有把这些弹丸小国军队放在眼里。

沐英这时说道:“不得不防,毕竟我们对于德里苏丹王朝了解很少,还请国舅帮我们指点一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蓝玉拍了拍大哥的肩膀:“大哥,多大点事,直接派军队往边疆驻守,吓一下他们就老实了,我觉得这个王朝就是个半吊子,要是强大,早把这些东南亚小国消灭了,还会留给我们!”

众人哈哈大笑,蓝将军还是那个狂妄的蓝小二,话糙理不糙。

要是德里苏丹王朝真的强大,早就有那个本事把东南亚这些小国吞并了。

众人也是感觉压力没有这么大了,毕竟这个王朝可不是弹丸小国,至少有一半北元军事实力的水准。

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要想战胜一个对手,必须要彻底的了解他的真正实力,毕竟这是古代两个超级文明的碰撞。

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罗马,是当今四大文明古国。

马政则是替大家解释道:“其实就是突厥人和阿富汗人军事贵族,统治北印度的伊斯兰教地区国家的统称,由于这些王朝首都始终位于德里,故而被统称为德里苏丹国。”

“说白了就是咱们老祖宗的手下败将,在我们的地方生存不下去,打不过我们,就去欺负这些伊斯兰教软蛋子了。”

“简单来说,这片土地又有阿富汗人的伊斯兰教,又有本地的印度土着百姓。”

“和历史上三国鼎立一样,贵族各自为战,还处于分裂的局面。”

“现在的德里苏丹国王朝名副其实灭亡,现在的政权王朝是图格鲁克王朝,他们的雄主是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统治了南印度大部分地区。”

“整体实力来说,和大明朝没有可比性。”

太子朱标正色道:“穆罕默德·本·图格鲁克是个人物,但和我父皇比起来,还是有点距离的。”

“依我看,与其让他们诸侯混战、民不聊生,还不如让孤率军,来个大一统,而且东南亚刚刚统一,政权还不稳定、当地百姓还没有认可大明朝统治,要是有一天这个图格鲁克王朝强大起来了,一直会对缅甸行省、中南行省、湄公行省产生威胁。”

“周边没强国、没大国,大明朝东南亚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所以孤决定向父皇请旨,征伐图格鲁克王朝,使这些可怜的百姓不再忍受刀柄战乱、饥荒之苦。”

蓝玉激动道:“不愧是太子殿下,有圣上当年雄风,你让俺打哪里,我就去打哪里,区区一个半吊子,又何惧哉!”

蓝玉看向沐英和王弼,不停的使眼色。

沐英、王弼会意点点头。

沐英恭敬道:“殿下,臣建议让咱淮西二十四将一起过来吧,这么大的地盘,兄弟多力量大,才能速战速决不是。”

朱标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心思,无非就是想捞一捞军功,这么大的地盘打下来,至少还能再出几十个国公、上百个侯爷,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到时候一家两国公、侯爷,那真是无尚的光荣。

正好也解决了,大明朝土地不够分的问题,毕竟是封建社会,先进的社会制度不一定适合现在的国情,毕竟大部分百姓都是文盲,思想非常固化的。

他们的要求只是吃饱穿暖、传宗接代、安居乐业就行。

刚刚打下来的东南亚地盘,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婴儿,为了能让这片土地长久的发展和安定。

大明朝必然要渡过恒河,远征印度半岛,给新生的东南亚打下一个万世太平。

成功征服印度半岛更好,就算全部征服不下来,也要狠狠吃他一块肉。

近代沙俄逼迫华夏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瑷珲条约》、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1864年《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等。

割让、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多少华夏子民心中的痛,如果没有这些条约,东三北就有更好的发展、优良的港口。

经济实力不会亚于现在的江浙沪地区,所谓“功在当代,罪在千秋”,既然上天给大明朝一个开疆扩土的机会,古印度这片肥沃广大的土地,不占白不占,再说了,我大明朝子民从来不嫌弃土地多。

公元前1382年十月,安定好东南亚的子民之后,朱标就上书奏折,讲明古印度和大明朝东南亚子民之间的利害,便让锦衣卫快马加鞭赶路京师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