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二百一十九章 送信(1 / 2)

海礁听着妹妹的问话,脑海里便想起了自己见到杜家两个丫头时的情形。

他听黄捕头说两个丫头都接回城了,心里想要尽快知道杜家的情况,便磨着黄捕头同意,去见了两个丫头一面。

两个丫头心里对杜伯钦这个旧主人有许多怨恨,但同时也怀着极大的畏惧,不敢说太多不利于他的话。她们已不指望能再回杜家去了,但也没想另投别家,心里想的是,等少爷从京城回来了,她们就转去侍候少爷,跟着他去京城。她们坚信,少爷是不会不管她们的。

她们知道自己身份卑微,老爷处置她们根本不会有半点犹豫,可只要少爷开口为她们求情,老爷就不会对她们赶尽杀绝。因为少爷是老爷膝下唯一的亲骨肉,他说的话,老爷总是会放在心上的。

海礁当时便好奇地打听起了杜家儿子杜祺的情况。他想着这年轻人应该是杜伯钦送到孙家人手中的质子,只是打着进京读书的名义罢了,那当事人又是怎么想的呢?他是否会为了父亲的权势,漠视自己生母的死?

两个丫头对小主人就有很多话说了。她们一直在杜祺的亲生母亲身边服侍,亲眼看着他长大,言语间就透着亲近。照她们的说法,杜祺对父亲比较畏惧,但对死去的嫡母和生母都很孝顺亲近。从小到大,他基本是由两位母亲养大的。父亲很少过问他的生活起居,只会关心他的功课与武艺,对他要求颇为严厉。

嫡母周氏生前每次回娘家都会带上他,那时他年纪还小,分不清什么嫡母生母,周家二老疼爱他,他便也将二老视作亲外祖父母一般。等到嫡母去世后,他有一段时间没再上周家去,才渐渐明白,自己并不是周家的亲骨肉。不过周家两位老人终究还是舍不得看着长大的杜祺,很快就打发人接他到家里团聚,他便又与他们亲近起来了,只是少了许多任性而已。

当初杜伯钦忽然提出要送他进京拜师大儒,周家二老都十分反对。杜伯钦瞒着所有人直接将杜祺送走,二老还恼了女婿很长一段时间,等收到外孙从京城送回来的家书,知道他在老师家里过得很好,功课也大有长进,方才消了气。

海礁听着两个丫头的话,推测杜祺虽然没有周家血脉,却与周家人颇为亲近,十几岁就被迫远离亲人,远赴京城做质子,心里对亲生父亲只怕是怨怼多于敬爱。想想上辈子,杜伯钦续弦孙家女之后,毫不留情地将杜祺母子俩送走了。杜祺也对高官显宦的父亲毫无留恋之情,干脆利落地带着生母回了长安老家,可见杜家父子情份之薄。

杜祺还挺有胆识。上辈子杜伯钦公然背叛周家,依附孙阁老,将周家人坑得这么惨,可他儿子却敢回到长安这个周家大本营来生活。要知道,镇国公府虽然失势了,还迁入了京城,但周家还有大量族人在长安定居呢,周家许多亲眷、姻亲和部属还依然在西北边军中担任中下层军官之职,他们奈何不了杜伯钦这个叛徒,还收拾不了一个自动送上门的小年轻吗?可杜祺还是选择回来了,由此便可见他不是个怂货。

海礁寻思着,这辈子杜家妾室枉死,兴许杜祺会因丧母之痛,给所有人带来一点儿惊喜。于是他便问两个丫头要了杜祺在京城的详细地址,让两个丫头口述,自己执笔,写一封信送到京城去。

两个丫头得知海礁这个好心人愿意替她们给少爷送信,不由惊喜万分。她们早就想通知少爷了,可老爷发了话,不许让少爷知道姨娘没了,接着还将她们卖了出来,她们就算想给少爷送信,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府衙的捕头虽然和气,但她们不敢在他面前说太多姨娘的事,有外人愿意帮忙,那真是再好不过。

她们在口述的过程中,用辞十分谨慎,半点不肯透露姨娘的具体死因,生怕旁听的黄捕头会猜到什么,但信的主题内容还是很清晰明了的:姨娘死了,丧事草草了结,少爷已不可能见姨娘最后一面,可他若是不回长安奔丧,姨娘就只能简单入土,连个正经坟头都没有,墓碑都不曾立。等明年开春,草木萌发,怕是连坟头都找不见了。她们实在不忍见姨娘落得这样的结局,只求少爷能回家作主。

当然,她们也没忘提到自身目前的处境。老爷是以她们侍候不力,没能拦下姨娘自尽为由,将她们卖了的。可她们都觉得十分冤枉。姨娘上吊之前,把她们赶出了屋子。她们不放心,想要进屋问清楚姨娘是怎么了,又被老爷叫去问话。等她们被放回来,姨娘已经没了。不是她们不尽心,她们只是听从主人之命行事而已啊!求少爷看在她们这些年的忠心份上,给她们留一条活路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