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忘了。】
他是真的忘了。挨训都是多久前的事了?他怎么会一直记得自己挨训的事。
高颎训了李世民一通后,才为李世民理了理凌乱的衣领和发丝,嫌弃道:“你将来是要当皇帝的人,要随时注意仪容。仪容也是皇帝威严的一部分。”
李世民:“是,弟子知错。”
李世民:【才不。】
李世民:【烦。】
李玄霸:【二哥,你这是什么?虚心纳谏但“帝不听”是吧?】
虽然原本时空中的唐太宗确实是这样的人。
唐太宗以纳谏闻名,但一个有雄心壮志并且拥有相应能力的明君,都是极其有主见的人。他会虚心听别人的建议,但听完后还是以自己决断为主。
所以翻开唐太宗的传记,常看到唐太宗虚心纳谏,重赏纳谏者,然后“帝不听”。
谏臣(一般是魏徵)气得跳脚,继续进谏。
唐太宗虚心认错,下次还敢。
这样的唐太宗和我现在的二哥有什么区别?!
呃,二哥就是未来的唐太宗,那没事了。
李玄霸在心里嘀嘀咕咕,把自己的吐槽都说给李世民听。
李世民脸皮不断微微抖动,差点没忍住笑。
高颎一看这两人的表情,就知道他们又在用自己不知道的方式交流了。
李世民和李玄霸从小就这样,只有表面上老实。
高颎想起曾经手把手教导两人的经历,就心累。
“你年少时就擒获了吐谷浑可汗,这次更是一战擒拿两位突厥可汗,纵观史书,你的功绩也首屈一指。”高颎训完后,还是夸赞道,“二郎,干得很好,老师为你骄傲。”
李世民屈起食指揉了揉鼻子,不好意思但得意地笑道:“我确实厉害!”
高颎无奈地笑着叹了口气。
二郎真是从小到大一点都没变,一直这么自信。
他看向过分瘦削的李玄霸,眼中心疼之意快要满溢出来。
不,是已经化作泪水溢了出来。
高颎抚摸着李玄霸的脸颊,哽咽道:“怎么瘦成了这样?身体还没好,就好好待着休息,怎么跟着二郎东奔西跑?没什么比身体更重要。”
李玄霸乖乖让老师抚摸,道:“老师放心,我的身体已经大好,只是脸上的肉还没养回来。这几年多吃一点,很快就会养好。二哥打仗太爱亲自为先锋,我不在他身边,没人拉得住他。”
高颎立刻转头,恶狠狠地瞪着李世民。
李世民脖子一缩。
高颎训斥道:“我早就告诉你,你是主公,是将帅,不要把自己当斗将!虽然我知道你亲为先锋可能最容易克敌制胜,但宁愿不速胜,宁愿多死一倍的人,也没有你的命重要!”
李世民嘀咕:“老师,你这样说会动摇军心……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我一定小心!”
李玄霸告状:“老师,二哥一定是在想,现在敷衍过去,以后照旧我行我素。”
李世民瞪圆了眼睛:“阿玄!闭嘴!我才没有!”
高颎扶额,眼泪被两个弟子气了回去。
两个弟子样样都好,就是气人!
还好他们不在身边,否则自己觉得活不到现在,早就被两人气死。
“行了,别吵了。你们现在的计划如何?”高颎打断双生子的斗嘴,道,“若是你们想取大兴,必须与我打一场。”
李世民瘪嘴:“那群人是想要大隋忠臣的名望?”
高颎淡然道:“他们除了大隋忠臣的名望,还有什么本事能在新的朝廷立足?你要理解他们。”
李世民不高兴道:“我理解,但不想让我的兵在这种无聊事上丧命。”
高颎道:“为君者,不可意气用事。”
李世民低下头道:“我知道。”
高颎道:“李渊已经称帝,你只能争夺太子之位,所以必须要有他压不过的功劳。这个大兴城,你必须取。”
高颎想起这件事就一肚子气。
李渊你是不是有病啊?明明看到杨广已经众叛亲离,你再等等,看看局势再起兵行不行?杨广又没有逼迫你,你那个太原留守当得很安稳,有那个必要匆匆起兵吗?
高颎以为李渊做好了准备才如此心急,但他看太原情况,李渊刚与民贼作战失利,自己伤势未愈,麾下兵卒也还没有做好谋反的准备,后勤什么的都跟不上。
李渊刚走出太原城不久,刘武周攻占汾阳宫,他后方就出了问题。再加上尧君素等人围追堵截,且天降暴雨拦路,李渊只好退回了太原郡固守,带兵去平定刘武周,巩固后方。
现在天下大乱,四处都是战火。尧君素等人见李渊退回太原郡,没有攻打洛阳或者大兴的意思,便也退兵固守,先击退攻打洛阳的杨玄感。
大隋唯一的战略家高颎,一辈子遇到英明和愚蠢的对手无数,无论再英明或者愚蠢的决策,他都能猜出对方心里在想什么。但李渊这次举兵,他愣是看得一头雾水。
现在李渊被围太原郡,二郎三郎就无法自由出兵,只能千里迢迢从陇右跑到太原去营救他,不然就是不孝。
李渊是吃饱了撑着嫌弃二郎三郎给他创造的局面太好,人为制造困难吗?
高颎一直瞧不起李渊。
李建成眼界狭小,嫉妒自己两位弟子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李渊是个废物?就算李渊不像他一样给每个儿子都赚了个爵位,至少也给每个儿子赚个开府仪同三司的勋官吧?
高颎看着一位弟子带着几千隋军大败数十万突厥兵,将杨广从雁门郡救出;另一位弟子更是一战擒拿两个可汗,烧毁突厥牙帐,立下“燕然勒石”的旷古功绩。这才艰难地官阶提到了原本“开府仪同三司”的位置。他能不骂李渊废物?
哪怕李渊在吐谷浑和高丽战场上有一丁点建树,也不需要两位弟子年少时就要去砍草原可汗们的脑袋来赚功劳。有了高等级荫官的李建成也不至于因为嫉妒给两位弟子使绊子。
但他还是知道,虽然他瞧不起李渊,李渊已经比这世上大部分人都厉害,当个诸侯还是没问题。
李渊这次起兵的时机之烂,让高颎第一次怀疑自身眼光。
他在杨广得到朝野上下一片好评的时候,就察觉杨广此人当皇帝必定会败掉大隋的基业,眼光无比准确。难道他在李渊这里还能看走眼了?
后来高颎从李昭那里看到了唐国公夫人的信,才知道原来李渊是被李建成逼反的,而李建成是郑家人挑拨的。
彳亍口巴。
至少自己的眼光没出错,李渊还没废物到自己都看不懂的地步。
至于李建成和郑家的打算,高颎很能理解。对他们而言,让李渊赶在李世民之前称王称帝,比什么都重要。
战局糜烂?反正李世民这个“天下无双”和李玄霸这个“算无遗策”一定能赢,顶多就是让他们兄弟俩焦头烂额一点。
但……那不是更好吗?
最好是逼李世民和李玄霸来救援太原城。只要李世民和李玄霸与李渊见面,他们就能劝李渊收走李世民和李玄霸的军权。而有“父子”这层关系,两人不能拒绝。
当然,李渊会立刻再把军权还给李世民和李玄霸。但这一收一还,就决定了李渊的主公地位。
即使陇右是李世民打下来的,即使兵是李世民和李玄霸募的,但世事就是这么不公平。李渊只需要有了这个名份,就能轻松拿走李世民和李玄霸积攒的一切势力,且世上无人可指摘。
李世民和李玄霸不肯给,就是不孝子弑父,天下士人都会离心。而现在李世民和李玄霸还没有强大到与天下士人作对的程度。
就算两位弟子当了不孝子后还能平定天下,李世民为名声所累,想要安抚天下也会异常困难。
高颎替弟子不平,也无可奈何。
郑家的计谋虽然令人不齿,但确实击中了弟子的要害。
高颎将太原起兵始末告知李世民和李玄霸,李世民和李玄霸都敛眉垂目,神情漠然。
李世民讥笑道:“我观天下称帝者无英豪,只要父亲不拖我后腿,我与我弟弟合力所向披靡,扫平天下如摧枯拉朽。”
李玄霸冷漠道:“或许李建成和郑家人也非常信任我们的实力,才会在刚起兵的时候就自私自利地谋划夺嫡。”
在原本历史中,年纪小的粉丝们都争什么太原首谋之“功”。
这算什么功?李渊已经做足了一切准备,兵马都备好了,突厥也联络好了,就差一个点头。别说李世民和李建成,估计手下全部都顺着李渊的心意劝了一顿,然后李渊再假惺惺地点头同意,和“黄袍加身”似的。
功劳不是耍嘴皮子给领导递台阶,而是殚精竭虑出谋划策,而是出生入死勇冠三军!只有毫无功劳的废物才会说“领导马上要做一笔大单子,我附和了领导,所以我也有功劳,要分多多的奖金”。
太原起兵完完全全是李渊一人主导。非要说第一个劝说的,那不是李渊最信赖看重的好朋友裴寂吗?裴寂还带资进组,是真的有大功劳。
但这个时空的李建成粉丝有福了,他们可以争“太原起兵首谋之过”了。
李玄霸道:“李建成就罢了,他一直长于后院,学的都是内宅斗争的本事,看不明白很正常。郑家大概是太久没有进入中枢机要,眼皮子怎么也如此浅显?父亲还在争天下,第二任皇帝其实也是开国君王,而不是寻常继位。他们的自私自利不仅让所有人都看到了李建成有多自私狭隘愚蠢,也打击了父亲的威望。”
李玄霸冷漠的表情化开,轻声笑道:“其实我本在烦恼如果父亲太过英明神武,一路打到大兴与我等汇合,我们该如何拒绝父亲让我们交出兵权的要求。感谢李建成和郑家人的愚蠢。”
高颎眼皮子一跳,道:“你该不会早就生出与你父亲为敌的念头?三郎,我知道你离经叛道,但这不仅仅关系你的名声,更关系二郎将来为帝的名声。”
李玄霸道:“老师放心。我很关心二哥的名声。”
李世民满不在乎道:“我无所谓。只要我当个好皇帝,就算不孝又如何?后世人就算再对我不孝捶胸顿足,也得承认我是千古明君。”
李玄霸点头:“这倒是。他们遇到了冤屈还得去哭昭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