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妖僧(1 / 2)

风云箓 白玉侯 5622 字 8个月前

返回头再说那寺庙之中,风万霖一己之力在外镇守,白虎堂堂主殷无寿回师请命,留下一众白虎堂高手,独自一人回帝苑借人皇剑一用。

同时,殷无寿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便是那寺庙当属佛宗,不管是不是佛宗分支,有佛家弟子理当罪责,倒不是此间一切跟佛宗有关,只是扯上牵连,你须弥宫佛门之首,该要对此事有个交代。

如此殷无寿回到帝苑,与老太师殷太虚说明此事,老太师自无二话,亲自找人皇陛下借来佩剑,并点五百甲胄,携气运之师相助擒拿,同时以帝苑的名义传讯佛宗,须弥宫掌教佛尊大佛尊者得知此事,知道问题严重,亲自往后山请出灵、陨、空、寂四大神僧中唯一没有闭关的一位,亦是寂灭禅师。

那寂灭禅师虽是四大神僧中最小的一位,可其修为却是整个须弥山上最高的一位,其三位师兄与境界上或有超越,可要说对敌搏杀降妖伏魔,这位寂灭禅师绝对是首当人选。

而且寂灭禅师比之三位师兄还有个优势,遇事从不优柔寡断,没有佛门弟子所谓的恶习,劝人向善也是只说一遍,听则罢了,不听便是开法伏魔,从来没有商量的余地,正是因为这点,大佛尊者才将其请出,随帝苑一道赶去伏魔。

另外那帝苑来信中提到其暗中之人乃混元之境,风沙堡堡主亲自出手,风万霖联合青阳真人与白虎堂主,三人合力竟不能破,可见那暗中之人修为高下且还好说,那不知名的神兵才是关键。

而寂灭禅师对于神兵一道颇有研究,尤其是阵法一类或是护体一类的神兵之道,其本身不灭金身正是参照神兵之意加以改良,将佛家修身之法融入其中,法身炼体两道结合,故而修为高绝道行精深,同斩妖除魔也得心应手。

这两者结合,寂灭禅师最为合适,接到佛尊法碟,寂灭禅师赶赴寺庙,不多不少,与白虎堂堂主殷无寿脚前脚后,可来到这寺庙之时,寂灭禅师眉头紧皱,悲苦的面容略带狠戾,这老和尚竟是直接就要杀人灭口。

原来这无名的寺庙竟是故人所立,那暗中隐藏之人不曾现身,可偏偏躲不过寂灭禅师佛法的感应,那神秘人物一身正宗的佛家修为浩然无边,虽然当时隐藏踪迹,可隐隐牵动的本门秘法,令寂灭禅师顷刻感知。

同是一门之法,旁人不知这暗中之人,寂灭禅师岂能不知,那正是他师父隔代传授,与当今须弥宫掌教佛尊大佛尊者乃一师之徒的亲师弟,妖僧普渡。

这妖僧普渡本也是须弥宫弟子,与寂灭禅师可算是叔侄两辈,其师父当年因狱中人抢夺佛经,彼此争斗之下不幸圆寂,留下两名亲传弟子托给恩师,上一代掌教佛尊痛惜爱徒,亲自传授这两名弟子。

后来二人缘法不同,师兄者固守佛门,老佛尊圆寂之后,以新任掌教的身份继承大佛尊者之名,坐须弥山顶执掌整个佛宗。

而这位师弟妖僧普渡,起初只是须弥宫游方尊者,后师兄继承佛尊,因与其看法不同,对待佛法的悟性也完全不同,故而彼此不合便自愿游方,没有特殊事宜,基本不会返回山门。

可随着普渡的名声越来越大,其本身修为也越来越高,随之行事风格也越来越随性而为,因佛门弟子在世人心中慈悲为怀普渡众生,世间对其固有的印象可说一致,但这位普渡尊者,背负其名却枉费其名。

有普渡之意偏偏就行事乖张,且佛门戒律也从不遵守,至于所谓的佛门八苦,在他身上也丝毫不见,不过其行事与否虽不常理,但其所行之事倒也尽数为正,只是其手段有些酷辣,为善者置之不理,为恶者杀干抹净。

不管你出身何家,只要是为恶之人,从来不给辩解机会,也从来不拿证据说事,只要他认定你做,没有二话直接就杀,从来不度化任何一人,置佛家回头是岸的慈悲抛之脑后。

不过这一点倒是深得寂灭禅师的秉性,故此这普渡尊者当初在佛宗之时,虽然惹出不少麻烦,但有寂灭禅师维护,从来不曾接受惩罚,只是后来这位普渡尊者愈演愈烈,其行事越发乖张,也很少计后果大小因果如何,终于给须弥宫惹来大祸。

寻常的小宗门偶有败类,碍于名分,亦碍于须弥宫五大宗门的地位,普渡尊者惹出麻烦也不好追究,可帝苑皇族有帝王贵胄,出两个恶事倒也不算稀奇,往常只有皇家受罚,人皇令出要么斩首,要么流放,问题就出在流放之上。

以人皇帝君的贤明,皇族有丑闻从不遮掩,事发几何,责罚如数,从来都是告知天下,当初帝苑之中有皇族弟子,仗着几分玄门妙法,又有皇族的身份,暗中做下许多苟且,残害不少无辜的生灵,虽然大部分并非玄门中人,没有哪家宗门愿意出头,也没有多少宗门知道此事。

但天下哪有密不透风,普渡尊者游方天下,纵有偏远天朝不管,亦被他有所得知,不过还不等普渡除恶,帝苑中有人告发,老太师亲自查明,报人皇定夺,人皇本意杀之,念及其父亲身后独子,且并无后辈传下血脉,便判其流放,圈禁在一处偏远之地,意图后世子孙凡有降生者再将伏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来这判决也算公道,但普渡尊者何等心性,听说此事如此落定,那押送途中,连同反抗者一并诛杀,噩耗传到皇宫秘苑,人皇震怒之下令须弥宫给予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