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上山掰笋(2 / 2)

要吃饭了,刘青阳他们的鞋子还没烤干,脱下来穿上干净的,湿的继续烤。

两家人吃完午饭,收拾收拾,都围在厨房里坐着聊天烤火。

坐了半个多时辰的时间,午时末,吴静秋几人带上家什上山,吴平仓刘芳娘留在家里下地干活,吴静冬照常去牛家学习药理。

一段时间不上山,吴静秋看什么都觉得稀奇。

山上气温更低,到处湿漉漉的,苍翠山林间雾气缭绕,景色宜人,宛若人间仙境。

虽然天气不好,但山上的人不少,都是来找蘑菇找野菜的。

上山的路上,吴静秋他们商量好了,先去那片松树林找松茸菇,再分头去竹林挖竹笋摘樱桃,最后才去溪边捞红虾回家。

安排得满满当当。

山下和半山腰人多,沿途没什么可采摘的,吴静秋他们直奔林子山腰上更深处的松树林。

到了松树林,众人分开开找。

下了一天一夜的雨,不止松茸菇长出来了,青菇红菇鸡油菇也长出来了,凡是看到的,他们都给采了,唯一可惜的是雨下得不久,大多数菇不大,小的都留着让它们继续长。

附近的蘑菇都采完了,由周天诚在前面带路,前往竹林。

竹林在另一边的方向,一路过去,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藤蔓野草丛生,前头的周天诚边走边拿砍刀开辟出一条可供一人走过的小路。

步行两刻多钟,终于到了远离尘世喧嚣,幽谧的竹林。

过来的这一路路况复杂,要不是有周天诚带路,吴静秋他们觉得他们是找不到这里的。

受雨水滋润过的竹子更显翠绿,一阵风吹来,翻动的竹叶宛若起伏不断的绿色波涛,竹叶摩挲,发出悦耳动听的簌簌声,渺渺落叶随风而飘,抖落下竹子上的点点水滴,时而还有水滴落在叶片上发出的清脆响声。

除了周天诚,其他人首次来到这儿,皆不自觉地沉沦于眼前这既充满生机活力,又美妙绝伦的景色之中。

还是冰凉的雨滴滴到脸上,他们才慢慢回过神。

“樱桃树在那边,我跟天诚大概在一个时辰后回来,你们就在竹林里挖竹笋,不要乱走,走远。”

周大山不放心,对着张桂兰和刘青木刘青阳细细叮嘱了一番。

目送走周家父子,吴静秋他们原地展开找笋行动,完全不用刻意找,这片竹林很大,加上下了雨,随处可见冒出了头的竹笋,有的隐隐破土。

吴静秋来到一棵竹笋前,讶异道:“这里的竹笋是另外一个品种的。”

笋子是长的,下面较粗,越往上越细。

他们平常吃的是那种圆圆胖胖的竹笋。

“这种笋子不用挖,直接用手这么一掰就能弄下来了,你们看。”

刘青阳现场演示,大手握住一棵竹笋的中部,再用力转着一掰,听得咔嚓一声脆声,完整的一棵就这么掰下来了。

周玉英现学现卖,轻松也掰了一棵,“哇,这种感觉也太爽了,比挖竹笋更好!”

吴静秋有样学样,还没怎么用力,便掰下来了,拿着它凑到鼻端一闻,是股清新的竹香,没闻到像那种胖竹笋的涩味。

掰了几个,几人逐渐上头,越掰越多。

不一会儿的功夫,掰得起劲儿的吴静秋看到背篓快装满了,朝其他人提议道:

“一部分去除掉笋壳吧,拿回去过一遍水,能放两三天的,不去笋壳的装到麻袋里。”

他们先掰了一堆竹笋,把几个麻袋装满,然后一起把那堆竹笋去壳,处理好的笋子是白净中透着绿意的,放到了背篓里。

四背篓竹笋弄好,林子里光线越渐昏暗。

张桂兰望着周家父子离开的方向,眸子里染上几分担忧,“应该是申时中了(16:00),没有多的东西装竹笋,我们就在这儿等他们回来。”

几人用竹笋铺在地上,坐在一起等。

等了约一刻钟,有动静声传来。

刘青木刘青阳同时手握砍刀,戒备应对。

待看清来者是周家父子,坐着的几人同时站起身。

背着背篓的周大山走过来,笑吟吟地看着张桂兰,“走吧,回去了,顺便去溪边捞点红虾。”

时间不早了,加上是阴天,天色暗得早,他们得抓紧时间往回走。

回去到那条小路,走在最后面的刘青木刘青阳两兄弟把小路两边的杂草拨弄掩盖好他们来过的痕迹。

下山去溪边的途中,他们边走边聊,互相分享收获成果。

周大山说他跟周天诚摘了两背篓樱桃,约有六十多斤。

张桂兰说他们掰竹笋掰了一百多斤。

竹笋含水量多,煮一遍水会缩减一些。

除了樱桃和竹笋,今天他们还找到了一些蘑菇,野葱。

周大山夫妇俩琢磨起明天卖樱桃,把蘑菇和竹笋也弄一些去卖。

吴静秋找机会,插了一嘴,“大山叔,婶子,松茸菇我建议别卖,到时候做成鲜香粉会更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