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十三家(2 / 2)
长呼一口浊气,文总督后退三步,直接立于大厅中央,再次对苏武郑重一拜,高声喊道:“后进末学文安之,拜见苏先生。”
苏武也没有避让,大大方方地受了这一礼。
待到文安之起身,苏武说道:“文总督无需多礼,请坐。”言语间竟真是把自己当做此间主人一般。
文安之也是一愣神,这才回应过来,自己乃是代表着大明朝廷,这苏武便是再了不起,此时的所作所为也是在挖大明墙角。
自觉深受皇恩,满腔报国之心的文安之是断断不能容忍此等行径的。
想到这儿,文总督也收起对偶像的仰慕之情,移步到主座上,一边思索着该当如何破局,一边问起苏武的来由:“苏先生既为大汉典属国,秩比两千石,何其尊贵,怎会到此等偏狭之地?”
夔东是个什么烂地方,妥妥的穷山恶水。
不大的地界上虽说挤了一大堆的侯爷总兵,还有个总督,但是这含金量嘛,人人都知道。
王朝末年,实惠东西拿不出来,只能滥赏爵位了。残明这里,别说侯爷了,便是王爷,也没人高看两眼。
就这,能有资格让大汉外交部长亲自出面?
苏子卿淡淡一笑:“本来此行,陛下准备派一属官出面,是武主动请缨,求得这份差使。夔东之地虽恶,在座亦非显贵,但在武看来,只有大汉典属国亲临才配得上诸位的忠贞。”
苏武的语气陡然强烈起来:“自十多年前,鞑虏入关,华夏天倾,文臣武将皆俯首,剃发而降清,唯有诸位,不管局势如何艰险,始终坚持本心,宁可避入山中苦苦支撑,也绝不贪生投虏谋取富贵。诸君,皆汉人脊梁,如何当不得苏某此行?”
堂中诸多武将,自刘体纯、李来亨以下,俱是心神激荡不能自已,有些人想到这些年的经历,不禁有些眼圈泛红。
真的太难了。崇祯年间的糟心事就不说了。潼关一败后,顺军残部千里转进,一路上老弱妇孺死伤枕藉。
本以为到了湖北便可稳定局势东山再起,没想到闯王离奇身亡。将士们失了主心骨,军心涣散,每况愈下。
再之后,满清敌视,残明表面上接纳了他们,实际上根本没把他们这帮反贼当人看。
诸部四处游荡,最后才选择了夔东这地界安顿下来。之后的日子虽然艰苦,但有了一处容身之地后,众人也算是稍稍轻松了些。
至于周边清军的围剿,大家都是打了一辈子仗的,无非就是拼命罢了,怕着谁来。
可就是这等艰苦日子也没过几年。大西军那边三王内讧,清军大举汇剿,眼瞅着永历政权就要完蛋了。
夔东诸部拼了命地攻打重庆,意图支援李定国所部,却没想遭遇叛徒,大败而回。
等到西南清军腾出手来,只怕就是大家为国尽忠的时候了。两个月前,在座诸人心中只有绝望。
就在这时,却突然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先是商州、西安事起,关中八旗绿营被一扫而空;而后,武昌光复,荆州、广阳、承天皆换成了汉军旗帜;再之后,北地唐、宋、元诸国消息也陆续传来,甚至听说还有那明国起于应天府。
这天下,虽未必属明,但必然不会是满清的了。
而大家除了明室之外,也多了临近的秦、汉两个选择。
这大明朝,大家伙早就呆够了。
十三家是什么人,除了少数旧明军官和地方势力,主要还是大顺军余部。
一帮子造反起家的,就算是被招安后仍然屡遭歧视的人,能看得上烂到家的大明?只是形势所迫抱团取暖罢了。
但凡秦汉两国任意一个拿出些许诚意,大家伙还不上赶着投过去。夔东这烂地,这苦日子,众人着实是过够了。
只是在众人眼巴巴的期盼中,近在咫尺的秦国却迟迟没有派人过来联络。
秦军止步于陕西,对近在咫尺的湖北视若无睹。
一直到不久前,秦军料理了西安的清军之后,才派出使者,只是条件却不怎么优厚,竟然连个侯爵都不给。
连刘体纯、李来亨二人也只给许了个左庶长的爵位,在湖北的各家还需弃了地盘去陕西投奔。这秦国,也太抠门了些。
众将犹豫间,顺江而上的大汉帝国将势力延伸到鄂西,向“十三家”派出了使者,许以各部首领列侯、关内侯的高爵。
这可不是残明给的那些有名无实的虚号,都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甚至还有封邑。
那些闯军余部有不少老兵,战斗经验丰富,对于汉军熟悉新式战法颇有益处,值得刘彻下些本钱拉拢。
李来亨、刘体纯诸部首领自然也是喜不自胜,以前是没得选,只得捏着鼻子接下大明的委任状,现在有了更好的去处,还不一脚把大明的招牌给踢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