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归汉(1 / 2)
“攻城之事,自古以来皆不容易。以满清红衣大炮之利,尚在大同、南昌顿兵数月,江阴城下一群民夫亦能阻清兵锐卒,今汉国大军围城不过旬日,何来疲敝之说。要说士卒困顿,军心不稳,尚将军还是当替那多尼郡王担心才是。这天下诸国群起,南征军如无根浮萍,关宁、陕甘兵思乡心切,满蒙八旗征战余年,群山中逡巡万里,马匹饿毙,士卒劳损,军心不稳之下,兵乱是迟早的事。到时候士卒逸散,仅凭数万士气低落补给不足的满蒙八旗,又能济什么事?”
常惠侃侃而谈道:“再者,我大汉若想拿下衡阳很难吗?无非是许些利益罢了。衡、郴、邵诸地绿营守军不过是因为得了些甜头,但我大汉要是许诺几个列侯出来,尚将军猜猜看他们会不会卖了八旗兵求个富贵?到时候多尼军远道而来,我大汉至不济也能闭城自守,等他们不战自乱。”
晚年信佛的老屠夫尚可喜手中把玩着串珠,略显沙哑的声音慢慢说道:“既如此,汉国为何不拿些好处出来安抚数州之地的绿营守军呢?”
“因为他们不配,”常惠眼中闪过一丝不屑:“一群孱弱之人,连我大汉的郡国兵都打不过,也想封侯?不过话说回来,便是尚将军,空有平南王的称号,麾下真正能战之士也未必有万人吧?”
尚可喜被鄙视也不动怒,仍是一脸微笑道:“汉使所言不假,尚某部下能战者区区数千人尔,今竟得汉皇垂青,许以五千户之高爵,不过是因为广州地势紧要罢了。”
湖广属汉,浙、赣、闽三省和长江以南的苏、徽之地归明,粤省地处汉明之间,若被朱重八得去,便可从南边对湖广形成半包围的态势,刘小猪同学是断断不能接受的。
同样的,如果汉国得了广东,江西、福建也会受到重大威胁,大明也会很难受。所以两家都下了血本拉拢尚可喜。
如果不是制度所限,朱刘二位未必便不会开出亲王之爵位。卫青才是个侯,徐达才是个公,一个实力一般的降人封王,这队伍就没法带了。
尚可喜对自己的认知还是很清楚的:“却不知汉使,对那祖泽清、吴六奇又开出了什么价码?”
满清把云、粤、闽三省之地封给三个异姓王爷,又怎么会完全放心。比如广东这边,祖泽清、吴六奇两位就是大清给尚可喜掺的沙子。
一个是高雷廉总兵,在西边,一个是潮州总兵,在东边,把尚可喜夹在中间,使之不能全据粤地。
吴三桂那边清廷自然也有类似举动,只是吴同学实力远比尚同学雄厚,光关宁本部都几万人,西南那些残明降兵不愿意给满蒙天兵做牛做马,一股脑都投奔了吴三桂,更是让他实力爆棚,起兵之时,负责牵制的云贵总督、云南巡抚等人根本没掀起什么浪花便被拍死了。
“祖泽清、吴六奇俱为列侯,封邑各千户。”尚可喜是广东地界最重要的本土势力,便由常惠这光禄大夫负责,其他二位,当然也有派人说降。
闻言,尚可喜将手串放到桌上,沉声道:“多谢天使解答。我意已决,顺服汉室,为大汉平南侯。”
下面的诸将和尚可喜二子尚之孝一惊,这平南王,咋不声不响的突然就做了决定,至少也再还个价啊。
“父王,”尚之孝喊道:“何必操之过急啊。大明亦是诚意满满,为何不再考虑一下?”
在尚之孝看来,尚家亦是满门忠烈,算是对得起朱家皇帝了,投过去怎么也不会受亏待吧。
这什么大汉,连言语都跟明人不通,何必非要放着熟悉的明国不投,要去做什么汉臣。
就算是倾向汉国,也该多打几天太极,以明国的邀约为饵,诱使汉国开出更好的条件吧。
尚可喜喟然长叹道:“吾儿,为父当年在大明受尽了委屈,再不想跟明国有任何瓜葛了。那大明自打立国起,何曾善待过有功之士。开国公侯,凡是活到了明皇晚年的,皆引颈受戮;土木堡之变,于少保力挽狂澜被斩立决;万历张太岳,家人饿死长子自尽;至末帝崇祯,勤王义士处斩,幸进之人窃据高位。这朱家皇帝,何其苛待功臣!我尚可喜必不从明!”
老尚这些年来,也喜欢上了读史,提起大明的典故来也是娓娓道来。
说起来,朱家皇帝的薄情真是没得洗。相较而言,汉家二十四帝对有功之士确实要厚道不少。
秀儿便不说了,武皇帝虽然撸了一堆列侯,但都留了他们身家性命,甚至还继续享有富贵,而且后来宣帝又下诏恢复。
便是高祖杀的功臣中,很多人也确实有取死之道。比如那韩信,都给他喊冤枉,可就凭刘邦都快被项羽弄死了,还非得求个齐王才肯出兵的主,放到后世哪个君王,都少不了秋后算账。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下方诸人也不再劝解什么。反正刘朱两家开出的价码都差不多,投谁不是投呢,只是觉得这王爷也太着急了些,干嘛非要现在就定下来呢。把两国使节晾几日说不定效果更好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尚可喜对部下们的想法心知肚明。不过老狐狸心里清楚,这投诚的事情,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