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57章 七谪科(1 / 2)

溃散的汉军中,韩才随着乱军往侧后方逃命,周遭并无军法官或正兵阻拦击杀溃兵。

按照常理,自己这等商贾、刑徒、赘婿之类的下等人组成的阵列,总是要安插些良家子维持秩序,严明军纪,防止大阵一触而溃。

今日却是奇怪,上官并未派出正兵进驻队中,而是在后边摆了些奇怪的长管子,不知是何用处。

韩才是南郡人,就是两汉之交出了绿林军的那个南郡。

南郡这地儿吧,既然能够诞生覆灭王莽政权的两大主力反抗军之一,自然有其原因。

豪强的势力且不提,良好的地理条件也不说,人民生活困苦那肯定是最主要的一点了。

这会子虽然还没到汉末天下鼎沸的地步,但矛盾已经相当尖锐了。

韩才老爹那会,日子虽然不宽裕,但还算过得去,人多地少是现实情况,不过国家轻徭薄赋,就算加上地方上乱七八糟的摊派,也不至于活不下去,甚至还能把儿子拉扯大。

但等到武皇帝花光了大父和老爹的积蓄,榨干了商贾的油水,打压得豪强叫苦连天,又刮了一层列侯的地皮后,不出意外地,将目光瞄向了广大人民群众。

老乡,你看家里的粟米长势这么好,难道不应该多交点给国家打匈奴做点贡献?还有新款的人头税PLUS版了解下,更能激发纳税人的荣誉感。

对于这等说法,韩才的回应是等陪着笑脸点头哈腰目送趾高气昂催收粮税的小吏走远后,在地上恶狠狠地吐上一口浓痰。

不管再怎么努力,那么一亩三分地的逼仄田产也根本不足以维持生计,母亲病重没钱抓药痛苦离世;父亲年迈干不了重活为了不浪费粮食,自去河中了断;留下孤苦伶仃的韩才一人,二十好几却还是光棍一个。

虽然这年头想要找个媳妇根本用不着花钱,到人市里大把插着草标卖自己的大姑娘小寡妇,根本不必拿铜板出来,只需要管口饭吃,饿不死就成。

但韩才自己都瘪着肚子,哪有多余的粟米去讨婆娘。

本来人多地少的矛盾就日渐突出,赋税又节节攀升,活不下去的百姓要么隐入豪门,成了黑户,要么遁入山中,与虎豹蛇虫为伴。

为什么赋税加重这些豪强却不受影响,甚至大肆收买侵吞平民田产,乃至直接收拢人口,势力越发强大?

武皇帝不是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打击这些帝国躯体上的蛀虫吗?

地方豪强是在体系内吸取营养没错,但同时他们也是国家统治的支柱。

察举制的考评体系之下,盘根错节的汉代乡绅们逐渐把控住了行政权力。

换句话说,他们就是收税小吏背后的大BOSS。

面对平民百姓,吏员们可以拿出各种名头欺压,十五分之一、三十分之一的正税在各种名目的加持下,冲到一半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但是对着地方上的头面人物,你敢这么干?

武皇帝不是当年初登基时傻白甜的崇祯,对于这种事情当然门儿清,所以也是逮着机会就薅一把,把豪强们折腾得苦不堪言。

但是借着守陵的名头拉些“地方名流”到皇帝眼皮子底下看着或是找几个不怕死的酷吏杀的一郡人头滚滚已经是极限了。再想往深里整,根本做不到。

察举制下,帝国就指着这些人来治理国家,都杀光了,搞无政府主义吗?像后世老朱那样,犯事的官员带着枷锁继续办公?

就是老朱那种狠人,又是掌握绝对权力拥有掀桌子能力的开国皇帝,到了晚年的时候,也是深感无力。

不然洪武三十年的科考舞弊案,朱元璋也不会在开始时只是让重新来过这么简单。

可惜一帮人非要试探皇权,铁着头寻死,老朱也只能拖着病躯成全他们了。

权本位的体制之下,拥有权利的人,自然会享受到各种福利待遇。

普通百姓就不行了,只能乖乖去做个黑户。

销户人是个啥待遇?实际上与奴隶何异?官府户籍中都没有你的记录,主人就算打死你也没有任何惩罚。

就这种境遇,却是很多人求而不可得。好死不如赖活着,为奴为婢是凄惨,总比饿死强。

但是豪强也不养闲人,人家十万亩良田,一两千人足矣,招收多余的人手,那不是浪费粮食吗?

所以很多人连卖身都没得卖,只能去做贼,劫掠商贾,侵扰四邻,或者更低级一点,趁着粮食成熟的季节,下山去偷些吃食。

是的,做贼的日子就是这么朴实无华。

如果看过水浒传中各路好汉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痛快场景,韩才一定会嗤之以鼻。

劳资在山里吃树叶抓虫子,冬天瑟瑟发抖,夏天遍地蚊虫,还需得小心豺狼虎豹,这等苦难,不是苛政猛于虎,谁愿意去体验?

机会来了,韩才也会拎着生锈的柴刀,穿着几块烂布和一些树叶、动物皮毛拼成的可能叫做衣服的玩意,跟着同款造型的大当家和山寨“群雄”们一起,去道上劫个商贾,打个秋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只是这种时候实在不多。时节混乱,那些个商队都有护卫保护周全。

这等拿着上等钢刀,饱食终日的健壮汉子,只需三四人,便不是他们这二三十号人能啃动的。

至于跟其他贼寇合流,做大做强,一伙人却也不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