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宋明纷争六(1 / 2)
不管北宋中后期的士卒有多惨,彭小川当兵这会,能在禁军混还是个倍有面子的事。
无他,待遇优厚罢了。
中等禁军月入五七百文,外加两石到两石半的粮食,还有春冬衣发放。
国朝初年,还没什么通货膨胀,国家财政也比较健康,允诺的福利都能发放到位。
就算剔除布匹衣物,仅以钱粮计,月入也差不多有四石(明清石),比明军户、清绿营的收入高多了,甚至比全盛时期的清八旗、唐府兵也相差不了太多。
而且赵大这会,科举录取比例和大唐有一拼,这条上升渠道基本是糊死的。
想要鱼跃龙门,没得说,拿起刀枪上阵厮杀便是。
战场上,仍是例行的弓箭攒射,如果跟彭小川之前经历的战阵有什么不同的话,大概是火门枪轰鸣过后战场上弥漫的烟雾扭曲了将士们的视线,呛人的火药味让大家的鼻息稍有些不适而已。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原始火器对披甲单位的伤害还是不够看。
南京城中的旗丁那里倒是有些制作精良的上等火器,即便是绿营兵手中的劣质鸟铳也比三百年前的火门枪强上许多。
但短短数日间,十万大将军也不可能完成降卒的磨合,而让将士们换上新火器,生疏之下也未必能及得上顺手的火门枪。
索性便弃置不用,还是延续熟悉的兵器战术,只带了些个炮兵,把江宁城中缴获的几门佛朗基大将军带出来。
都是清军从历次对明国大胜之后缴获的战利品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好玩意,杀伤效果比常大将军手中十四世纪的老古董要强多了。
只是数量太少了些,最多只是稍稍挫伤下宋军士气,难以取得重大战果。
初春时节,气温回升之后,河流纵横的淮北地区土地略显松软。
虽然没有下雨,但在二三十万人踩踏之后,依然有些泥泞。
前方激烈交战的宋明士兵们在与敌人拼命的同时,还需得注意脚下的节奏,避免滑到被敌人觑空戳到。
再加上厚重盔甲的压迫,前锋勇士们的体力在飞速消耗着。
幸好两方都有足够的后备军,前边的打不动了,便由后队替补。
常遇春立于高台之上,透过千里镜巡视着战场。
跟预想中不同,明军打得很吃力,甚至从场面上来说,是处于下风的一方。
前排方阵的伤亡明显要比对面高出不少。
这种情况并不仅仅出现在某一处,而是整个战场宋军都呈现出了全面压迫的态势。
无论待遇、训练、传承还是战斗经验,宋军样样占优,甚至装备上双方也只能说各有胜场,能压着明军打毫不奇怪。
老常当然不清楚这些,但战场上的不利态势却是在这摆着的。
眼下双方依然打的很胶着,但这是明军仗着数量优势和开战前的一股子心气维持着场面上的均势。
打的久了,最后谁先吃不住一溃千里,就只有天知道了。
但依常遇春丰富的战场经验看来,明军溃退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看宋军的身板,比明军的平均水平要高出不少,膀大腰圆,脸上也多油光,显然平日里营养不错,身上有膘。
这对于耐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明军又是个什么情况,常大将军自然也心中有数。这么下去,要败,得想想办法。
十万大将军抬头望了望初春的暖阳,正是当午时分,离下山还有许久。
和煦的阳光没有让常遇春感到丝毫的温暖。相反,此刻的明军大帅正在咒骂这天空的主宰,希冀它能识相点,尽快隐入地平线,好让明军有机会趁夜色收兵,避免一场大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