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241章 整合投资公司(1 / 2)

在70年代前,香江殖民地色彩依旧浓厚。

整个香江证券交易所只有一家--香江证券交易所。

一直由鹰资主导证券交易。

导致交易所里挂牌上市的公司,也只有英资公司。

华资企业想上市融资,却不得其门而入。

到60年代后期,香江因地缘优势,实体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工厂的数目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加。

到60年代末,香江工厂已经多达多家。

工商业的繁荣,意味着各工厂企业竞争加大。

对资金的需求愈发旺盛。

企业上市的诉求也日趋强烈。

只是一直由鹰资主导的香江证券交易所,在企业上市方面,始终把华资企业排斥在外。

上不少急需资金发展的华资企业,仍无法正常上市,向社会融资,解决企业发展需求。

物极必反,在这种背景下,新的交易所必然产生。

在1969年12月, 出身名门,从海外归来的李福照。

联合他人成立了香江第一家华人证券交易所--远东证券交易所。

让不少符合上市条件的华资企业,得以顺利上市融资。

其中李超人、李兆吉家族、郭得盛家族、郑玉彤的企业,都是在这时期得以上市。

开业首日,交易所成交额达210多万港币。

而成立多年的香江交易所,在同日也只不过450多万元。

远东交易所的创立,彻底打破了鹰资财团对本地股票的垄断。

远东交易所成立的初衷,就是为华资企业融资。让更多的华人参与到股票市场。

开业第一年,远东交易所成交额达近30亿港币。

占同年股市总成交额的49.5%。

在第二年其证券交投规模,便超过成立多年的香江交易所。

远东交易所成交量火爆,让很多有野心的人看到了香江企业融资的迫切。

1971年,金银业贸易场胡汉晖见到机会,迅速成立金银证券交易,正式开业。

金银证券交易所专为金银贸易服务。

没想到其成交额,在华资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也逐渐超过香江交易所。

坐上香江的第二把交椅。

紧接着,在第二年,香江区议员陈普玢同他人,在九龙创办九龙证券交易所。

只是前两家交易所更早成立。

香江优质华资企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在这两家交易所上市。

九龙交易所只能矮个子里拔高个儿。

导致上市的企业规模,多是中小型企业。

有点像后世国内北交所。

也因此,导致九龙交易所的规模是四家交易所中最小的一家。

此时,香江的证券交易所多达四家。

也就是是后世所称的“四所鼎立”时代。

“四所并立”这种情况,还会持续十年之久。

最终才会四会合并,成立香江联交所。

在这期间,香江金融市场开始野蛮生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