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 隔空联合 曹休轻敌(1 / 2)

糜汉 酱油拌历史 7004 字 9个月前

陆逊在想什么呢?

陆逊会打算先率主力收复庐江全境,主要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以往孙权北伐合肥时,吃了太多次诱敌深入的亏。

说实话以往孙权每一次北伐时,都很顺利地打到了合肥城下。

但每次又很不顺的被魏军击退回来。

这除去孙权个人的统帅才能实在有些拉垮之外,还与魏军的对敌策略非常有关系。

每一次孙权率军到合肥城下,魏军采取的都是坚壁清野的计策。

然后等到吴军的锐气在合肥城下耗尽后,魏军或调动城内精兵出击,或调出埋伏在其他地带的精兵伏击吴军。

这基本已经形成魏军对付吴军的老套路了。

而为何吴军都会被魏军的这个计策击败呢?

非吴军不骁勇,亦非吴将不死战,主要便是在于吴军抵达合肥城下时,补给线太过绵长。

补给线不安稳,这对任何大军来说,都是致命的一个隐患。

出于这种教训,陆逊才决意先收复庐江全境。

因为这样一来,一方面不仅能加强江东的国力,更可以排除掉吴军来日补给线的隐患。

陆逊想拿下合肥名震天下,但他却是一个有耐心的人。

他不会因为心中的渴望,而轻兵冒进,他要从庐江郡,一步步北上,占据每个重要县城。

这是保护吴军补给线最好的办法。

当然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因为凡是在重要的县城内,定然会有精兵镇守,而一城一城的打过去,太过耗费时间。

但这一方面的弊端,陆逊这么做的第二个原因可以解决。

正如堂内诸将一般,当他使出声东击西之计,却又仅仅表现只率主力攻打庐江三县后,诸将的脸上都浮现不解之色。

更有甚者,有些资历高的将领脸上都浮现了不屑之色。

而同处一个势力的吴将尚且如此,更何况一向视吴军如无物的曹休呢?

陆逊深知,只要曹休得知消息后,肯定也会觉得他是无胆之辈。

这会让曹休对吴军大大的放低戒心。

可单单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因为淮南的魏军精兵不会凭空消失。

所以接下来就得看曹魏朝廷对糜旸的应对了。

孙权是在接到糜旸凌视关中的消息后才打算出兵的,而这也正是陆逊建议他的。

因为陆逊知道糜旸当下可谓是曹魏最惧怕的敌人,而长安又是曹魏绝不能容许失去的战略要地。

在这两者结合之下,曹魏一定会在近段时日疯狂调集精兵前往关中阻击糜旸。

曹魏没有的选择。

而在关中的魏军精锐大部分丧失后,曹魏能调集的无非是河北与淮南两处的精兵。

所以陆逊推断不久后曹丕就会派来信使询问曹休淮南军情。

在那时自己的胆小形象已经在雄烈的曹休心中形成。

而相比于糜旸这个敌人的恐怖,为了拱卫曹魏江山,曹休怎么可能会不将淮南的大部分精兵调去关中呢?

那一日,就正是他陆逊的机会。

不知天时者,不称为将。

拙于用时者,必难为将。

这便是陆逊的用兵之道。

借他方之大势,造己方之胜机!

陆逊并不想将他心中的想法,解释给在座的江东诸将听。

能懂的自然会懂,不懂的再怎么解释也是枉然。

陆逊虽然平时在外人面前皆是一副谦逊的样子,但当世有本事的人,心中岂会没有几分傲气呢?

由于不理解,韩当作为当下资历最高的老将,就要出言询问陆逊何意。

但察觉到韩当动态的陆逊,只是命左右取来孙权的青冥剑放在他身前的案上,然后他的一双古井无波的眼神扫视了在场一圈的众将。

陆逊那不带丝毫感情的眼神,配上青冥剑代表的特殊意义,让韩当直接打消了进言的意思。

孙权钧命方下未久,若是公然对陆逊提出异议,那反而是对孙权权威的损害。

一辈子忠于江东孙氏的韩当,自然不会做这种事。

当韩当失去了质问的勇气后,旁人慑于青冥剑的象征意义,更加不敢出来当众质疑陆逊了。

就这样陆逊及时地用孙权给他的权力,为吴军及时化解了一场内部矛盾。

而在无法违逆陆逊的命令之下,韩当只能一脸不愿的领命离去。

当韩当这个标杆走之后,剩下的人也纷纷离开了大堂之中。

等所有人都离开后,陆逊让左右收起案上的青冥剑,然后他一人负手来到堂外。

陆逊遥望的方向,是关中。

谋一隅者,是为将,谋全局者,是为帅。

哪怕现在身处在淮南战场,但陆逊的心思其实大多放在关中战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