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治河攻略(1 / 2)

“自宋朝熙宁年间黄河的河道南移,黄淮交汇于清江而涌入运河,致使运河泥沙沉积、汛期堤坝崩塌。因此治河、通漕运,得从黄河下手,这是老生常谈。”

潘季驯谈到治河,黝黑的脸泛着光芒,神采照人。

这是一种信念的光芒。

“嘉靖四十四年,黄河在沛县飞云桥决堤,注入昭阳湖,漕运的河道淤塞一百多里;嘉靖四十五年,黄河在马家桥决堤;隆庆四年,黄河在睢宁决堤……

朱尚书的治河理念开凿新河,我的理念是束水治沙。虽然我被弹劾罢官,仍然坚持己见。”

……治河是倒霉差事,就连朱衡都好几次被弹劾,险些被罢官。

朱翊钧端正坐着,严肃地说:“我不懂治河,但晏老师认同你的理念,我想一定是有道理的。”

晏珣在一旁附和:“过去治河信奉大禹治水之法,着重清理河沙,可是黄河携带的河沙哪里清得干净?耗费千万民力清理一次,汛期一到又前功尽弃。我想来想去,靠河水本身的冲击力将泥沙带走,是可行的。”

……不是他“想来想去”,而是潘季驯“束水治沙”的理念,另一时空的康熙帝非常推崇、重新启动,取得了实际成效。

经过实践检验的才是真理。

朱翊钧感慨:“元朝治河直到亡国,大明若能够治好这条河,也算对得起沿岸的万千百姓。”

他站起来,郑重给潘季驯倒一杯茶,老气横秋地叹息:“在我看来,最难得的不是把文章做得花团锦绣之才,而是潘大人这样一心做实事的。”

潘季驯恭敬地接过茶,感动得眼眶都红了。

太子的认可,不枉他一路千山万水跋涉。

潘季驯拿出一幅随身带的河图,手指在图上比划:“我认为治河以治黄河为本,治漕运为标,可分为两步走……”

既然太子有决心治河,老潘就不客气了!

一开口就是百年大计!

“第一步,将黄河现有决口全部堵塞,从东向西推进,使黄河恢复旧道。需要大修的工程有五项:一,疏浚清江浦到云梯关到海口河道;二,挑浚高家堰到清口的淤泥,在高家堰修筑坚固堤坝……”

沿着黄河走了三个省制定的治河攻略,终于可以提出来。

潘季驯滔滔不绝地说着,抬头看了朱翊钧一眼。

小小年纪的太子半懂不懂,但丝毫没有不耐烦的神色。

“第二步,在河南考城、仪封,开挖一条中河,从骆马湖经宿迁、桃园至清河……”潘季驯将要动工的工程一一指出。

他日夜谋划,早已烂熟于胸。

治河,成了他的毕生信仰。

潘季驯将计划一步步说完,目光灼灼地看着朱翊钧。

此时此刻,他完全忘记了朱翊钧的年纪。

朱翊钧听完,看向晏珣:“晏老师觉得呢?”

……你等等,我先问问老师啊!

晏珣说:“我认为可行。我也不精通水利,又没有亲自沿着黄河走遍三省,不知具体情况。但潘大人提到第一步工程完工,能使漕运不受黄河水患之害,这是很值得尝试的……”

他转头问:“潘大人,这项工程需要多久?”

“十年。”

“需要多少钱?”

“每年百万两。”

“噗!”朱翊钧一口茶喷出来,倒抽一口冷气,叹道:“潘大人对朝廷的收支,应该是知情的。现在九边军镇的军费支出,依旧占财政支出的大头,且不可减少。”

九边军费,不仅仅是养兵练兵的费用,还有修长城的巨额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