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两样好处(1 / 2)

回到1973做暖男 东山翁 4077 字 8个月前

给村里通电,大家都听说过。知道是方明为了村里副业的发展,通过各种关系申请到的,但没想到来的这么快,一开年就开始施工了。

这要真装上了电,无线电厂在向阳寨就可以生产产品,不用再每天再赶往镇上上班,产品产量肯定能增加不少。

砖瓦厂也是一样。通上了电,就可以买制砖机,既节约人力又省力气,还能多出砖坯。

产量增加了,年底分红肯定是水涨船高。

所以,大家一听村子要通电,自然是兴奋不已。好像看到一张张大团结在眼前飘动,伸手就能抓到。

“通电的事大家可能都听说了。这对我们向阳寨来说,可是开天辟地的事。在榆县来说,我们也是大队头一家。据我所知,我们榆县有一个公社才刚刚通上电。大队通上电,那可是猴年马月的事了。”

任乃孝喝了一口水,又接着道:“通电可不是把电线拉过来这么简单,它要埋水泥杆,装变压器,建配电室……。大家想想这得花多少钱。”

“可是,人家牧县长看在方副大的面子上,一下子给我们省去了三分之二的钱,县里掏三分之一,公社掏三分之一,我们自己也只掏三分之一。”

听到这里,大家都对方明投去赞许的目光。七嘴八舌议论起来。又说起他为村民谋福利的光荣历史……

“大家静一静,还有更好的消息呐!”

任乃孝的话,顿时让大家鸦雀无声。

这大过年的,好事还是一件接着一件。大家都竖起耳朵,听听到底还有什么更好的消息。

“大家都知道给我们向阳寨通电是为了副业生产。但方副大还想给大家再办一件好事,就是把电线接到各家名户,让大家都用上电灯。”

家里装电灯,这可比刚才架线的事还让大家兴奋。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可是从五十年代就开始流行的一句口头禅,是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如今电灯真要装到自己家了,怎能不让人兴奋。

以后晚上做个针线活再也不用发愁了,孩子写作业两个鼻孔再也不是黑乎乎的了。

“那这通到各家各户,每家也得花不少钱吧!”二队队长王建军问道。

这个任乃孝还真不知道,他也没想过这个事。经王建军一提醒,才感到这也是个实际问题。如果拉线费用过高,可能有的社员未必同意安装。便眼睛看向方明,希望方明能给解释一下。

方明微微一笑:“要么说我们向阳寨的社员们有福气。电线接到各家各户,每户人家确实需要掏一部分钱。但现在基本不用掏,要掏也是极小的一部分。”

大家都不太明白。既然要掏钱,为什么又基本不掏。

看到大家疑惑不解的目光,方明便把大舅哥罗晓峰从煤矿废旧仓库拣电线的事告诉了大家。

“家庭接线无非就是电线、瓷夹板、瓷葫芦这几样东西。去年我大舅哥不是在煤矿给砖厂粉碎煤矸石吗,他利用业余时间跟着电工师傅学技术,还拿到了电工证书。

学了电工,自然对电工材料感兴趣。一次看到人家煤矿废旧仓库有不少拆退下来的电线一类的东西。想到电线很难买,就和人家协商准备花一点钱把那些东两买回来。说不定几年后村里通电时就能用上。

人家煤矿哪在乎这点废品钱,就免费送给了咱们。罗晓峰在煤矿利用业余时间把这些电线捋了一遍,该连接的连接,该粘胶布的粘胶布。

年前拉回整整一卡车电线瓷夹板,现在就放在大队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