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76章 安睡吧,小宝贝(2 / 2)

商牧枭冲她笑笑:“没什么,就觉得……你们真会聊。”

我偷偷拧了下他的后腰,他吃痛地嘶了声,不敢置信看向我,好像我做了多天怒人怨的一件事。

“好好说话。”嘴上很严厉,手上却仍是替他揉了揉方才被我拧痛的部位。

他脸色稍缓,做了个深呼吸,冲谭会长含糊地道了歉,随后拉着我坐到了一边的长沙发上。

杨海阳扶着商芸柔,坐到了另一条沙发上。

众人落座,谭会长冲小安道:“麻烦你把画拿过来吧。”

对方颔首,去了会客室另外一头。那里有道小门,似乎通往另一个空间。

谭会长介绍道:“我们是在清理画作,例行更换画框的时候发现的它。它被藏在了另一幅油画的背后,没有画完。我猜测,紫寻可能曾经试着想要画完它,但没有成功……”

没一会儿,戴着白手套的小安手里捧着一副A3大小的油画出现在众人面前。油画上遮着一块白布,让人看不到上面的内容。

商家三人几乎不约而同地坐直了身体,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

杨海阳可能是想让妻子放轻松,从后头环抱住商芸柔的肩膀,握住了她僵直地摆在膝上的左手。

手上一紧,我低头看去,是商牧枭握住了我的手。

“就是它了。”谭会长缓步到画作前,手指轻轻捏住白布,一边说着,一边将它掀了开来,“我从未见过这样温暖的色彩,虽然未完成,但我认为这是一幅可以与《园景》相媲美的佳作。我个人特别希望你们能同意我们展出它,但……我知道,这主要还是取决于你们的意愿。”

如谭会长所说,这幅画十分温暖,不仅是色彩,也包括它所表达的主题。它描绘了一个“家”,一个温暖,温馨,充满温度的家。

挺着孕肚的年轻女子坐在一把扶手椅上,穿着红点连衣裙的小女孩好奇将耳朵贴在她的肚子上,仔细聆听着里面的动静。女子一手慈爱地抚着她的脑袋,另一手按在自己肚子上,男人则撑着椅背,站在一旁,满眼温柔地凝视着她们。

女子无疑是梅紫寻,小女孩是商芸柔,男人是年轻时的商禄,肚子里的……应该就是还未出生的商牧枭了。

任谁看了这幅画,都不可能忽略掉梅紫寻脸上那种母性的光辉。

它吸引着我的目光不自觉落在她柔和的眉眼上,忍不住想要为她能再次成为母亲感到高兴,想要发自真心的微笑。

“天啊……”商芸柔颤抖地捂住嘴,失声痛哭起来,“她没有毁掉它……她把它藏了起来……我以为她把它毁掉了……”

她彻底地失控了,颤抖着泣不成声。我从未见过她这样奔溃,哪怕亲弟弟在除夕夜带了个男人回家,她都能面不改色地待客,而现在,她被一幅画击垮了,卸下了坚硬得如同钢铁一般的外壳,像个小女孩一样嚎啕大哭。

怕商芸柔哭坏了身子,谭会长要小安赶快拿走了那幅画。

会客室回响着商芸柔的小声啜泣,商牧枭垂着眼,脸上没什么表情,商禄将茶杯搁到茶几上,疲惫地长长叹了口气。

“这幅画我们……我和芸柔都知道,但我们以为它早就被紫寻销毁了。”商禄揉着太阳穴道,“这是从她怀孕五六个月时开始画的,后来她……她就病了,没办法继续。情况变得很糟,她不允许我们问画的事,不然就会非常激动。她去世前,把那两年她画的画全都烧了,我没想到她会留着它。”

谭会长找了一把椅子坐下,道:“我不知道你们刚才有没有注意到,画的角落里有几笔非常突兀的灰色,是后来加的,所以我才会说……她可能试着画完它,但没有成功。”

商牧枭在这时突然站起身。

“这幅画和我没多大关系,你们两个决定要不要展出它吧,我先走了。”说着,他回身伸手给我。

我愣了愣,看了眼不做声的商家父女,握住商牧枭的手站了起来。

回程的路上,商牧枭变得更为沉默,这种“沉默”并非不说话那么简单,它伴随着低气压与坏脾气。

广播里,勃拉姆斯的作品介绍还在继续。

“……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勃拉姆斯最为人熟悉的一首作品——F调摇篮曲。因为优美的旋律,它常被各大歌唱家当做音乐会的保留曲目。”

浑厚高亢的女高音在背景里缓缓响起:“Lullaby and good night……with roses bedight……with lilies bedecked is baby”s wee bed……”

”安睡吧,小宝贝,你甜甜的睡吧,睡在玫瑰花的被里……”

“关掉。”

商牧枭的声音夹杂在其中,我并没有第一时间给出反应。

“关掉!!”过了会儿,他更大声地嘶吼起来,仿佛一秒也无法忍受这首歌的存在。

我连忙将收音机关了,同时他也迅速将车靠到了一边。

拉起手刹后,他往后退了退,远离方向盘,抹了把脸,表情异常沮丧道。

“对不起……”

他眼底很红,声音颤抖,我甚至怀疑他那样快离开基金会,是不想商禄和杨海阳看到他的眼泪。

我靠过去,轻轻环抱住他,道:“不用对不起,我告诉过你,你可以不那么懂事的。”

他紧紧的,好似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块浮木般地回抱住我。

“为什么是我?”他将脸埋在我的颈间,指尖揪扯着我后背的衣物,哽咽问道,“为什么是她……”

罗素的话出自他的《中国问题》。研究孝道的是张祥龙教授,有兴趣可看他的《家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