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48章(1 / 2)

一行人行走在青绿山水间,有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等他们沿着山间小路来到一处水村前,不少人都是头一回见识这种亦真亦幻的寻常农居,不由分头在村子里游览起来。

吴普和苏轼凑一起嘀嘀咕咕:“你们那会儿的茅屋真长这样吗?”

苏轼道:“大差不差,只不过画中的茅屋与现实里瞧见的总是有些不同的。”

吴普好奇地与苏轼从前门瞧到后门,又从后门走到水榭里头看人下棋。

可惜他俩下棋都挺一般,没看出个所以然来,只能扶着栏杆赏起景来。

水村之所以叫水村,就是因为不少建筑直接建在水上,比如他们所在的这处临水小榭就是由几处长桩直接架在水中。立在水榭中极目望去,对岸有座弯弯曲曲的木桥横在水上,将两处陆地连通在一起。桥上有个牧童手握着竹鞭,悠悠然地赶着牛过桥,到处都是一派怡然的水村田野风光。

光是桥,《千里江山图》里就画了十余座,全都依着山水走势而建,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韵味。

吴普摸着手底下的栏杆只觉手感很不错,随口和系统讨论起来:【等博物馆升到三级,是不是会深挖这个全息技术的功能,给咱来个全息游戏什么的?】

系统依然冷酷无情地拒绝回答吴普这个问题:【宿主暂时无权查询,请尽快升级到三级博物馆。】

吴普也就随口问问,没问出来他也不太在意,继续和苏轼到处溜溜达达,把整个水村逛了个遍。他想想《千里江山图》那复杂多变的构图,顿时招呼大伙快些往前走,免得逛到中午都没法从这里出去!

一行人很快来到烟波浩渺的江边,光靠走是走不过去的,他们便挤到了一艘小船上,跟着小船摇摇晃晃地前往对岸。

吴普尝试着自己划船,竟还真能改变行船方向。他与船夫一对话,甚至还有返还出口处的功能。

可见这《千里江山图》改进改进,必然是个游戏地图无疑了!

系统:【…………】

系统收到暗示。

系统假装不懂。

系统继续装死。

吴普今天开了直播,无人机跟着大伙一起在《千里江山图》里渡江过桥,看得不少人都恨不得飞到清阳博物馆里亲自逛一逛。

唯一犯愁的是,她们一来是抢不到票,二来是抢到票也只能逛一天!

这样的博物馆,只能玩一天哪里够?

想想就心痛得很!!!

一行人带着无人机走走停停,优哉游哉地通过了有名的“北宋第一长桥”垂虹桥,来到一处翠色苍苍的山脚下。

比起清淡雅致的水墨山水,青绿山水画的特色就是“金碧辉映”。

山间的飞瀑被山体分作数条支流,从起起伏伏的山峦间倾泻而下,山势缓时水流也缓,山势急时水流也急,淙淙水流声宛如一阵阵悦耳的乐章。那挂在山前的瀑流白得亮眼,衬得周围青绿的山壁越发瑰美。

吴普走在最前头,他立在山脚遥遥往山腰上眺望了一会,转头与苏轼他们商量:“走这么久也累了,不如我们到半山腰的亭桥上休息一下。”

亭桥这东西在《千里江山图》里很常见,主要是那种带着遮风挡雨功能的桥,往往会在桥上搭个廊亭供过路行人歇脚躲雨或者文人墨客搞聚会。

这幅传世名画不亏是画给皇帝看的画,到处都是这种适宜吟风颂月的风雅之所。

光这座山的飞瀑之上就架着两处相距不远的亭桥,且都修得十分雅致。

离得近的桥上有两位文士在赏景闲聊。

离得远的桥上有人扶着栏杆在往下眺望。

吴普领着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信步走到半山腰,笑着与桥中两位文士搭讪:“不知能否借桥一用?”

两位文士欣然答应,按照吴普的要求命人张罗好席位,并给每个人添上茶点。

今天的主角李思训面前不仅有茶点,还有一处长长的桌案,上面摆满各种研磨得十分精细的颜料,光是齐齐整整地摆在那儿就非常赏心悦目。

吴普上前给李思训介绍后世还原的各种古法颜料,要说完全和古人用的一模一样肯定不可能,只能看李思训用不用得顺手。

李思训和王希孟不一样。

王希孟是宋徽宗手把手带出来的宫廷画师,他们所用的颜料皆是千挑万选,非上等的宝石矿料都没资格呈到他们面前。

李思训只是自己觉得“金碧辉映”这种风格很不错,关起门来暗自摸索,对于颜料的要求还没有王希孟那么高。他看了看吴普给准备的颜料,笑道:“都挺好的。”

无人机趁着李思训还没动手画画飞到亭桥外,给观众展示画中景与画中人。

刚才大伙只是跟着吴普一行人欣赏沿途山色,如今从空中俯瞰全景,只觉光是这么看着都身心舒爽。

甭管什么南宗北宗,反正就是好看!

亭桥里的人已经用过茶点,体力恢复得差不多了,唐寅和赵孟頫夫妻这几个爱画画的都围拢过去看李思训作画。杜甫他们虽不太擅长作画,可也没放过欣赏现场的机会,一时间席上哪还有什么秩序可言,都是想坐就坐、想站就站,随性得很。

吴普仗着自己带着无人机,理所当然地抢了个好位置,近距离围观李思训给大伙展示金碧山水画的画法。

可惜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出色的画技最开始也是从起草开始,李思训落笔时也是先稳打稳扎地勾勒出画中的景致。

很难想象,古人能轻轻松松地让笔锋在浓淡粗细之间随意变幻,光用几支毛笔就把山川草木花鸟建筑画得细致入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