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习作(1 / 2)

盘秦 春溪笛晓 5187 字 8个月前

盐官出发前,嬴政对他说过这样的话:不管怎么整,年前你得给我把新盐整出来,别耽误我儿子手底下的人腌猪肉。新盐整不出来,你也不用回来了,这事自己看着办吧。

原话当然不是这样的,不过盐官听着就是这个意思。

于是盐场边建边实践那晒盐之法,晒到冬天太阳不好了,盐官还看着晒盐之法确有成效,明年早点开始晒应该可以让全国人民吃上便宜盐巴,当即叫人拿半成品去煮了一把,赶在云阳县那边杀猪之前把新盐给整了出来。

甭管中间是晒是煮,反正新盐是出来了,明年明显也能达成朝廷下达的生产指标,盐官便让人把后头的盐也加工一下,自己带着几车新盐回咸阳报喜去了。

和新纸送进宫的过程一样,几车新盐在宫门前被掀开遮盖的布闪亮登场。

这雪白雪白的盐,一开始大伙还以为是面粉,挺疑惑盐官怎么专门往宫里送面粉来着。

人宫里不是早吃上面食了吗?

等走近一看,就发现这不是面粉了,比之面粉,新盐明显要更颗粒分明些。

在禁卫检查那几车盐时,又有人找盐官唠嗑,问他这是什么。盐官笑着给他们捻了一小把,说道:“您尝尝就知道了!”

好奇心重的人接过一尝,果然知道了,这是盐巴啊!

盐巴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只要发现哪儿有,采集起来还是蛮方便的;若是不能直接采集到,还可以把盐煮出来,这些大伙百八十年前就会了,为什么要大张旗鼓送进宫去?

盐官自然又称职地吹了扶苏一把,说这是天上的仙人觉得大秦盐不够吃,特地教会他们公子怎么制这种新盐。

有了这种全新的制盐之法,他们大秦百姓再也不用紧巴巴地省着用盐了,趁着现在地里还有青菜,可以多腌一些留到最冷的时候下饭用!

换别人说这种话,大伙是不会信的,盐官说不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一般来说吹啥不能吹自己干活快,否则回头上头把你的生产指标往上一提,你哭都没地方哭!

所以,盐官敢这么夸下海口,说明这新的制盐之法确实效率高、产量大!

得知这么个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新消息,许多人都不再多留,迫不及待地和亲朋好友分享去了。

盐官带着新盐去求见嬴政。

嬴政对盐场那边的效率挺满意,想到出主意的人是扶苏,这新盐归根结底还是扶苏的功劳,嬴政就更满意了。

他让盐官把刚送回来的几车新盐送去扶苏那边,接下来产出的新盐优先供应咸阳,多余的可以匀给云阳县,这两处的盐价先降个一半。

别的地方得再等等,等明年产量真正出来再说。

盐官奉命去给扶苏送盐。

扶苏捻起一小撮盐看了看,发现新盐做得还挺精细,颗粒小,还白得晶莹剔透。

扶苏叫人留了一车,分送到相熟的人家去,其他的送去云阳别庄那边让管事分配下去。

盐场那边产出的新盐陆续押运回京,咸阳城和云阳县的百姓们第一时间发现盐价的变化。

盐这东西,一向是由朝廷负责采集、朝廷负责售卖,售价也由朝廷来定。

为了让百姓能用得起盐,盐价向来定得不高,只是对于许多人来说,只要是要花钱买的,那就是稀罕东西,大多舍不得买太多,平日里自然也都省着用。

听说盐价降了一半,很多人都不太相信,等有人用半价把盐买了回来,他们才纷纷出门去买盐。

随着新盐走遍千家万户的,自然还有仙人给扶苏传授新盐制法的传言。

比起不是所有人都用得起的新纸,新盐和百姓的生活更加贴近,每家每户吃饭吃出了滋味,免不了都要提一句他们那位据说是仙童降世的公子扶苏。

邻县看到云阳县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都恨不得扶苏也到他们县里也住上一年,他们县里也有竹子、有芦苇,更不缺石头,公子怎么就不来他们这边看看呢?

相比邻县百姓的淳朴期盼,那些随着俘虏们潜入云阳县的细作感觉自己每天都过得水深火热。

他们潜入云阳县以后,发现云阳县的乡野村夫都识字,时不时还在田间陌上对唱一首诗谣,诗谣里蕴含许多农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