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交心(1 / 2)

时间转瞬。

从正月过后,北方的青州开始有了不稳定的迹象。

萧君泽一步一个脚印,把北方稳稳吃下的想法是好的。

但是这世上的事情,有时并不会按着想法来,就比如缓慢蚕食这事,如今的人,寿命并不长远,在襄阳境内,更是有无数因为学习的人数的扩张,而想要“进步”的人。

自襄阳书院建立以来,从一开始的数百名学子,到后来的每年稳定产出上万学子,虽然有各地的工坊、商队、私塾等工作吸纳就业,可是,在千年来人们的潜移默化之下,做再大的商业,也比不过学得文武艺,卖予帝王家。

简单地说,考编这行,永远是最火热的。

但每年开放的吏治编制就那么多,让很多人还是会被挤下来,于是,一些实在卷不过的人,便开始其它的想法。

想要进入襄阳朝廷,考吏只是最方便的一种办法,也不是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进入其中。

最简单的,就是其它势力的主动投奔,哪怕官职会猛降几阶,但却是真的会安排,该晋升也是真的晋升。

于是,很多人便想着另辟蹊径,比如,在青州、河北等地,主动招募乡勇,征伐土地,然后在合适的机会投奔襄阳,又或者去其它势力里当个内应,及时给襄阳传递消息,又或者在需要的时候,打开城门等等。

至于其它道路,比如北魏过来避难的官员郦道元,就凭这些年在襄阳潜心编撰以前手稿,写出一本《水经注》,其中不但记载了山川水势,还在根据这些地质条件,将其中的关隘、河川、渡口、桥梁、仓储纷纷进行描述,指出地势条件也是战斗胜利的关键,指出了“关依人而固”的守城的观点,引发激烈讨论。

随后便被崔曜任命为水部官员,派去勘察荆州、襄阳周围水势该如何兴建新的荆江堤坝,从而缓解水患,开垦出更多的良田。

还有一个年轻人,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挑选出更容易在北方种植的棉花,还总结出棉花打顶利于结桃增产的种植技巧,成为贾思勰逐渐衰老之后,继任呼声最高的农部官员。

更别说器械院了,有人在测试改进九年后,做出了如今校正系数最高的膛床,将枪管的生产的良品合格率一把推到了百分之七十三,成为各军中炙手可热的座上宾客。

就是这些人物的成就,也不是普通人做得了的。

相比之下,去青州搞点事情,就显得非常容易了,尤其是青州本地的寒门士族小乡豪们并不畏惧襄阳的“人均土地超过一定限额便低价征收”的政策,早就看不惯从河北过来,鸠占鹊巢的河北刑氏家族,也十分想要进步,于是,便开始纷纷与襄阳的各种进步青年们合作起来。

一时间,青州各地风起云涌,刑氏本就是外地人领着河北那些逃离六镇叛军而漂泊过来的流民建立起的小政权,这几年在青州也并不得民心,于是,在一个无星无月的夜里,刑氏济南的家宅中遭到了一伙贼人的袭击,对方不但杀人,还放火,一番大战下来,刑氏虽然击退了恶贼,却也损失惨重,刑氏家主更是被烧了半张脸,昏迷发烧,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过,老死犹有余威在,虽然失去领头人,但刑氏反而激发团结与斗志,和青州本地的豪强们打得一片混乱。

这种乱局一直持续到次年的六月,才出现转机。

六月时,河北的高欢看到这种局面,果断南下,入了青州,打着“愿意臣服襄阳”的名号,与青州大小诸族达成了协议,击败了刑氏,刑家在狼狈中逃上了济河的大船,奔向海外,南渡南齐,高欢则暂时控制了青州,拿着新的筹码,与萧君泽联络。

他本是想要襄阳封自己一个青州王,高欢是个非常实际的人,他并没有这样的直接的描述,而是委婉地告诉襄阳那边,说自己愿意臣服,但是南方的君主给了自己更高筹码。

然后,他又故计重施,向南方的齐朝国君萧昭泽送了消息,说自己愿意带着青州臣服南齐,希望得到支持,比如拿青州换一个刺史什么的当当。

一个多月后,这两封信一前一后,送到萧君泽面前。

……

“啧,都没有人告诉高欢,我既是襄阳之主,也是南国之主么?”萧君泽拿着两封信,放在面前,忍不住畅想着,“要是这两封信放到后世博物馆一同摆出来,高欢不知道会被揶揄成什么样子呢。”

青蚨在一边把已经会爬的小公主抱回垫子上,幽幽道:“您不知道么,北魏当年那批的高门,早就被尔朱荣杀得差不多了。”

当年,虽然萧君泽亲自承认,但后来元恪严禁将此事传出,所以只要高层流传,很多低门小户只将这当成小道消息,加上当时关于君泽的各种留言漫天都是,普通人根本就把这话当成了笑话中一种。

高欢不过是六镇的一个小军头,地位低下,周围又没什么大人物投奔,又哪知道这种机密的消息呢?

“不过,他的行动力倒是挺强的,一年的时间,就拿下了青州,”萧君泽有点感慨,“可以科技碾压了,不然有高欢在,说不得还能打几出名留青史的战役呢。”

高欢的军事水平比宇文黑濑要差一点,但领导力却更上一筹,也算是起于微末,如果不是后代实在太拿不出手,北齐才是更有机会一统天下的那个。

可惜军事水平再高,马刀也打不过枪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