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亮刀(1 / 2)

大清宰相厚黑日常 时镜 14874 字 8个月前

小石方一直觉得,自己还算了解顾怀袖。

自打被陪嫁到了这张府来,他就知道自己要面临什么,只是没想到,刁难来得这么快。

心底倒没有任何责怪顾怀袖的意思,他为这一位姑娘做了好几年的菜,只把这一位的舌头养刁了,只怕是换了别的厨子,顾怀袖不饿死也能心塞死。

小石方一直觉得顾怀袖简直是他生存的意义,把一个挑嘴的姑娘养得更加挑嘴,对一名厨子来说,是很大的荣耀。

他习惯了顾怀袖挑剔的舌头,也习惯了她时不时冒出来的稀奇古怪的点子,也习惯了给她一个人做菜。

那日子,其实挺悠闲。

在顾府的时候,小石方不需要搭理别人,只要跟掌炊那一拨人关系过得去就成,左右他只给一位主子做吃的。虽让人觉得格格不入,可到底他不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可是换了张府,情况就似乎回到了原点。

当初顾怀袖将他扔进顾家厨房,发话说除了她谁也不能用这个厨子之后,就是这样的情况。

被孤立是在所难免的,他也曾经有过一阵忍受不了的日子。

可顾怀袖跟他说:你要是想给除了我之外那么多的人做吃的,你就尽管做,我其实也不拦你,全看你愿不愿意。

可小石方是个懒人,挑嘴的主子,伺候顾怀袖这么一个也就够了,至于旁的——他们有资格吗?

不是他小石方自夸,他这手艺,全京城都找不出第二个来。

那话怎么说来着?

他小石方就是大隐隐于市,藏在民间的厨艺高手。

所以,即便进入张府之后,开始重新面临当初刚刚到顾府的情况,小石方也有一种习以为常的感觉。

可兴许是他这“御用厨子”的名气太大,竟然招来了一位娇客。

小石方还没遇见过这样难缠,又不讲道理的主儿。

说实话,他不想搭理,可想起姑娘刚刚嫁进府里来,内中不知有几多辛酸,怕还是不想惹事,所以小石方忍了。

他不觉得自己是个能忍的人,可有时候,忍不是必须的吗?

埋头切菜,旁边一个掌勺大厨叹了口气:“你这是何苦呢?跟二少奶奶说一声,指不定也能解决事情的。这佛跳墙岂是说做就能做的?”

看着小石方年纪也不大,不过一个十五六的少年人,站在这偌大而堆满东西的厨房里,都显得身量不足,还要做这佛跳墙出来,这些个掌炊师父都有些不忍。

小石方看上去其实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这几年也学聪明了,能跟厨子们攀攀交情。

他闻言,笑了笑,将手底下的羊肘破开一点,手法巧妙。

“我怕小陈姑娘撵我出府,好歹我是二少奶奶的陪嫁厨子,若是这么灰溜溜地回去,还不知道老爷那边要怎么说呢。我得二少奶奶恩惠已久,但凡能报答得一二,也就高兴了。做这么一点事,算不得什么的。”

掌炊师傅姓许,厨房里都叫许师傅。

他抱着手,站在厨房里,瞧着小石方那刀上下翻飞,便欣赏地点点头:“只可惜你只给二少奶奶做吃的,不然肯定是咱厨房里的大厨了。”

初来乍到,小石方可没这个胆量?

可他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就有些嘴笨,笑了笑,摇摇头,就不说话了。

这边厨房里都知道小陈姑娘不好伺候,早住进来的那几天还没什么要求,可等到熟悉这府里的环境之后,人就开始变了。

她仿佛吃准了老夫人吴氏对她的喜欢,也肯定自己能成为这府里的三少奶奶,因而便胆子大起来。

其实她要吃些精致的东西,厨房里给谁做不是做,可偏偏这一位嘴挑还善变,上一刻叫丫鬟来说要吃莲蓉的,等你把皮儿啊、馅儿啊都准备好了,这小姑奶奶又叫人来说不吃了,改吃芝麻馅儿。改来改去,能愁死个人。

府里的厨子,多多少少都在陈玉颜这里吃过憋屈。

而今看小石方刚来就遇到这么一遭事儿,一开始都是不怎么待见他的,可陈玉颜一来,他们就对小石方充满同情了。大家都遇到过的事情,如今又落在了小石方的身上,真有种说不出的复杂感受。

有个满脸络腮胡的厨子拍拍小石方,一副过来人的口吻:“你且忍着,也就这几遭。不过你是二少奶奶用的厨子,但看你家二少奶奶管不管你,不然这佛跳墙做下来,命都要没了。”

闽浙那边过来的菜色,相传唐朝时候就有了,佛跳墙的典故很多人知道,可这却是道相当难的菜色,很多人根本连做法都不知道。

不同的厨子对同一道菜的理解不同,做出来也就不一样。

大家都觉得能被二少奶奶这么器重,带过来陪嫁的厨子,有两把刷子会做佛跳墙也在常理之中,可而今看小石方脸色淡淡,举重若轻,倒有些好奇。

小石方有什么办法?

他手上握着的刀,顿了这么一顿,却盘算着,不知姑娘会不会来救他于水火。

没一会儿,有个面生的丫鬟跑来了。

“石方师傅在吗?”

“在呢。”

小石方有些诧异,一抬眼,又是一位不认识的丫鬟。

他知道顾怀袖身边的丫鬟换了一批,也知道青黛现在是二少奶奶的贴身丫鬟,轻易不能过厨房来,所以并不怎么介意。

“有什么事?”

来的这是顾怀袖身边四个丫鬟之中的一个,叫多欢的。

她脸盘子圆,看着有些微胖,站在外头有些露怯。

不过这是二少奶奶第一次叫她去办事,心里琢磨着怎么也要办好,让二少奶奶更器重自己,可说话的时候,声音未免有些发抖。

“二少奶奶方才叫青黛姑娘去请了大少奶奶跟小陈姑娘,说是中午到二少奶奶这里用饭呢。听说小陈姑娘叫石方师傅做佛跳墙,太麻烦,怕赶不及中午这一顿,所以叫您先搁下手里的事情,先把中午这事情办好再说。”

厨房里听见这话的可不在少数,顿时都是一拍大腿,这刚进门的二少奶奶干得漂亮啊!

寻常人遇见别人用自己的厨子,心里不大高兴,指不定都要撕破脸。这一位二少奶奶倒好,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直接把陈家过来的大少奶奶跟小陈姑娘都请过去吃饭。

人家一个新进门的媳妇,请大嫂吃顿饭,真是再正常不过了。

汉臣家规矩重,可这些事情上却没什么大的计较。

张英这人喜欢一家子都好好的,只要不犯了他底线,大面儿上过得去,别的都是不理会的。

二少奶奶请人吃饭,这简单啊,可要做菜啊,石方不正好是厨子吗?

得,佛跳墙你小子先给我放下,把中午饭给我做好了再说。

这下好了,佛跳墙这事儿,一搁下就得永远搁下了。

深宅大户里,哪个少奶奶又是省油的灯?瞧瞧人大少奶奶,进门这么多年,肚子没半点动静,也没被休,不是什么简单的人。

更何况,二少奶奶想得出这么光明正大的一招来,后头能没本事?

这么一琢磨,厨房里不少被小陈姑娘折腾过的厨子,都撸起了袖子赶紧干活,一会儿等着竖起耳朵来听好戏呢。

至于小石方自己这里,却是愣愣地点点头,他放下刀,扬起脸,朝多欢一笑:“我知道了,你去回二少奶奶,说我一定好好做。”

“哎。”

多欢红着脸从门外退走了,一路顺着走廊回去,又将小石方的话报给了顾怀袖。

顾怀袖坐在屋里,端着茶,一副悠闲模样。

她挥挥手,让多欢站在多喜后头去,“你俩腿脚都是伶俐的,往后还有用得着你们的时候,现在是凡事都多长个心眼,耳朵竖起来一些,眼睛擦亮了走路。青黛,去问问阿德,最好叫爷晌午别回来吃饭,我一会叫人送过去就成。”

府里的爷们,都是要读书的。

这时候读书,基本都不回屋,近的在书房,远的往学塾走,一应吃食用度都有人操心。

有媳妇儿的,自家媳妇儿安排;没媳妇儿的,有头上老母亲安排;再不济,丫鬟婆子小厮老奴,总有个照顾着的,饿不死。

顾怀袖是一点都不担心张廷玉,她现在还没厘清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么分开,暂时少一些接触,对她来说却是恰恰好。

可青黛不知道顾怀袖的想法,她有些担心:“小……不,二少奶奶,这……二爷不会生气?”

顾怀袖威胁一般地瞪她一眼,末了放下茶杯,“哒”地一声轻响。

对张二公子,顾怀袖也就俩字儿:放养。

她不耐烦地摆摆手:“都说了他饿不死,你们下头紧着点心,我中午招待大嫂呢。大嫂那边怎么说,多安?”

多安没回来,旁边多福说话倒是爽脆,嘴皮子上下一碰,便说开了:“回二少奶奶的话,多安还没回来呢。”

可话音刚落,多安就回来了,往顾怀袖跟前儿一蹲:“二少奶奶,大少奶奶说过半个时辰就来,还说多谢您了。奴婢看,像是在给您备礼物。”

哦,看样子这一位果然不是什么简单的。

顾怀袖敬过公婆茶这半日,也从丫鬟嘴里听说了不少的事情。譬如这一位大房的少奶奶,嫁进来差不多得有十年了,肚子里没个动静,大爷张廷瓒倒也耐得住,为着这一位病歪歪的主儿,不肯纳妾。

她估摸着,这吴氏怕是不怎么待见自己那大儿媳。

上午回来的时候,陈氏说大夫叫她别去见吴氏,怕过了病气给别人,这就是不受宠的表现了。

又听说,半个月之前,老夫人塞了几个年轻貌美的通房丫鬟给张廷瓒。

倒还不知,陈氏是什么反应。

想着想着,时间也过得快。

没半个时辰,陈氏还真来了。

因着顾怀袖请的是她跟小陈姑娘,所以这一次,那红衣少女还在后面跟着走。

一进来,妯娌两个就见了礼,顾怀袖请陈氏坐下,正要让人给陈玉颜搬个座儿,没料想她已经很熟稔地坐在了陈氏的身边。

陈氏脸色还是不大好,开口便笑道:“难为弟妹有这个心,方进门就这么忙活。”

顾怀袖不动声色地收回了打量陈玉颜的目光,亲手给陈氏斟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都是张家的人了,这会儿跟大嫂熟悉熟悉也是该的。要不是小陈姑娘恰好找我的厨子,说想吃佛跳墙,我怕还没想到这一茬儿上。左右啊,都是小陈姑娘点醒了的。”

这原本是句恭维话,可陈氏听着不对味儿。

顾怀袖进门,出了名的除了皇帝那一句夸赞,便是倾国倾城的容貌,顾贞观女儿的身份也算是一点,可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却是那陪嫁的厨子。没人规定厨子不能陪嫁,所以即便有人表示了不满,也没有人敢当面说她不好。

这会儿说小陈姑娘提醒了她,还有那什么“佛跳墙”……

陈氏这么多年,没因为膝下无子的原因被休,还真不是表面上看着那么简单。

顾怀袖话里的意思,并没有她表现出来的那么友善。可这弟妹没把话揭开了说,也算是给她面子。

心电急转,陈氏不咸不淡地看了毫无所觉的堂妹一眼,笑容淡了几分:“弟妹真是个有心的,心思比我这堂妹细多了。”

陈玉颜不乐意了,扭着陈氏的手臂,便嘟着嘴,哼声道:“堂姐就知道夸别人,来贬损我,我不高兴!”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陈氏细细的手指头一指,便叫顾怀袖看:“你瞧,她就这德性,永远也养不大的小孩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