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1 / 2)

她上学的时候,曾经背过《桃花源记》,她还记得其中的一些段落。

比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那些读起来十分寻常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似乎成了可望不可即的奢求,哪怕追求它的并非贫民百姓,而是累世阀阅的士人,现实都会无情地嘲弄他,再将他击溃。

王家三郎虽奄奄一息,但似乎还能救得活,而小胡子被丢下马时,就只剩了一口气。

他被抬进屋中,两只被血糊住,根本睁不开的眼睛硬是用泪水冲出了一条缝隙,于是靠着那个眼神,家眷凑上前去,哭哭啼啼地听他说些什么。

小胡子的胸腔起伏了几下,伴着最后呼出的一口气,他说:

“这天道有何用啊。”

……似乎确实没什么用,尤其是临死之前说这么一句,就更没用了。

“他们今天无论如何不会再来,但门窗仍要警醒些。”她没去管那一屋子的哭声,而是十分郑重地叮嘱家里的这群小妹子们,看好了羊家小郎,不要随处乱跑,留在家中,等她回来。

身上的各项装备都检查好,黑刃嘀嘀咕咕的保养也做完之后,她将它重新背在身上,准备出门时,被王家二郎喊住了。

“郎君高义,王氏满门铭记于心!”他眼圈通红,声音颤抖,长揖到地,“但恶贼人多势众,郎君一人怎能替家兄报仇?不如带家眷速速离去,以免惹祸上身!”

“不,”她打断了他,“我不是为你家兄长报仇。”

“……郎君?”

“你家与邬堡结仇,无非为那千亩良田,但那些田地,既不是你家的,也不是邬堡的,理应是百姓所有。”她说,“你家也罢,你祖上也罢,都没少吃百姓血肉,我为什么要替你们报仇,抢回田产?”

王家二郎的眼睛一瞬间睁大了,“那郎君此去何为?”

“我是个剑客,他当着我的面喊,刀子才是道理,我只是想看看——”

她淡漠地看了他一眼,推开了院门。

“我们谁的道理更硬一些。”

粟米将熟,收割过之后,或许要种一拨冬小麦,因此田间有许多农人在忙碌。

天气已经转凉,但那些农人多半是赤膊赤脚,只穿一条破裤子下地劳作的。虽说这些田地都为邬堡所据,但农人干活时也颇为卖力,不见半分偷懒。毕竟除了他们下田之外,还有人腰间系了鞭子,或骑马或步行在田间巡视,谁要是活干得不够利落,就狠狠一鞭子抽下去,让他清醒清醒!

无怪乎那些农人都不穿衣服,因为也没什么衣服经得住那样的鞭子,但牛皮鞭子直接打在骨瘦嶙峋的身体上,是必定要皮开肉绽,鲜血淋漓的。因此她一路走过,就见了一路的伤痕,偶尔有农人抬起眼睛往她这里看一眼——那是无声无息,全无生气的眼睛。

她走在路上,走在金色的麦浪中,走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间,又仿佛走在无数死人中间。那些人静默着,像是等待他们既定命运到来一般,温顺,沉默,绝望地当他们的奴隶。

她继续耐心地走着,看到一名监工调转马头,慢慢远去时,对路边正忙碌的一个农人打了一声招呼。

“老伯,”她问,“你是邬堡里的人吗?”

那人头也不抬,仿佛聋了似的,于是她掏出一块饼子,递了过去。

这次农人终于有了反应,他抬起头,小心地看了她一眼,接过饼子,揣进怀里,然后才开口说话。

“你快些走吧。”

“为何?”她笑道,“我自走我的大路,碍了谁的眼不成?”

“耕种人手不足,恰逢关中有变,堡中这几日正抓流民呢。”农人小声说道,“你这小娃子竟然孤身上路,遇了他们,你我就是一样的人了。”

她疑惑地看了他一会儿,“县令不管?”

“堡中有数百力士,莫说县令,便是郡守也畏韩公三分哪。”

“那你想逃吗?”

农人皱眉看了她几眼,摇了摇头,“不逃。”

“为何?”

“逃去何地?”农人反问道,“弘农十数个邬堡,互相攻伐,大掠男女,每每打一次仗,少说要死十余条,多了几十条,上百条人命也不止。逃了这一个,还有下一个,莫说逃了,便是老老实实在这耕种,还会被掠过去呢!我妻子儿女飘零四散,也不知身在何处,是否还在人世!逃又能逃去哪里!”

听得农人这一番悲怆话语,她半天也没反应过来,正想再问点什么的时候,后面路上却远远地传来了些嘈杂声,那农人吓得踉跄后退几步,急急忙忙地埋首下去,再也不多看她一眼,嘴里还念叨着,“还不快走!”

路的尽头果然是十几个骑马佩刀的壮汉,中间押着几十号流民,都用绳子捆了手,连成一串,一个拽一个,哭声连天。

但谁要是哭得声音太大了些,便有壮汉策马上前,一鞭子让他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