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13章(2 / 2)

大抵是卸下政务,确实有利于太上皇的身体,早先太上皇传位给乾武帝时,太医说得极为严重,如今太上皇的身体倒越来越好了。

在无双记忆里,应该这两年要薨逝的太皇太后,也依旧安然无恙。

这让她不禁猜想,是不是前世明惠郡主入了魏王府,又入皇宫,这其中错综复杂没少争斗,才致使太皇太后的薨逝?

当然,这也只是她闲来无事的一些猜想。

人上了年纪,终有一天会面临死亡,太皇太后是,太上皇也是,天道对世间万物公平,并不会因为身份贵贱而厚此薄彼

也因此,给帝王修陵寝,是一件大事。

一般皇帝登基后没几年,就会开始修自己的陵寝,慢慢修,一直修到自己死。

无双一开始不知道这件事,还是在乾武帝龙案上看到一份帝陵图,才知道乾武帝竟起笔画在自己的陵寝。

问过他才知道,原来这事工部早就提了,如今太上皇的帝陵已经修好了,也该开始修他的了。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的帝陵,并不止是单皇帝一人的陵墓,而是皇帝以及其后妃。当然能和皇帝合葬的只有皇后,而附葬的一般都是位份很高,或是深受皇帝看重的妃子。

像温宪皇后,就和宣宗合葬在一起。

而宸妃,太上皇在宸妃死后一直未对她进行追封,还是乾武帝登基后,才对母亲进行了追封,如今正在帝陵中等待太上皇百年归去,一同合葬。

一开始无双知道后,很不理解这种做法,后来才明白也许这么做是太上皇对自己的一种隐性的惩罚。

太上皇以此告诉自己,只有他和心爱女人的儿子登基了,他才能在龙御归天后跟心爱女人合葬在一起。

这恰恰也是太上皇和乾武帝这对天家父子,有着超乎常人理解的信任的缘故。因为乾武帝很早看懂了太上皇的暗示,朕的皇位只会是你的。

所以太上皇封了太子,又提出禅位之说,父子二人联手给晋王和秦王挖坑请君入瓮,所以太上皇允许乾武帝调黑甲军入京,似乎并不怕儿子借机逼自己退位。

因为朕的皇位只会是你的,你不用争,不用夺,朕也不用怕你会夺。

也许这种做法很自私,但细想一想,并不难让人理解。

言归正题,在知道乾武帝在画他和自己百年之后的陵宫时,无双一开始有些不习惯,毕竟当下人忌谈死亡。

可听他一番描述后,听他说他们的陵宫不用修得太大,因为朕的身边只会躺着你,不需要附葬,也不会有从葬,不得不说她真被感动了。

文人才子们风花雪月起来,吟诗作对谱曲颂歌,羡煞旁人。

而这位帝王风花雪月起来,他只会拿着亲手所画的陵寝图,来告诉你这里怎么修,那里怎么修,而他们的陵宫不用修的太大,因为只会睡着他们二人。

只他们二人!

她,何其有幸!

无双抱着乾武帝的颈子,哭得稀里哗啦。

一见娘娘抱着陛下哭起来,福生忙踩着猫步退下了,还不忘让服侍的人都下去。

「你好卑鄙,怎么都成你的功劳的,难道不是我也提议了?」

好吧,纪昜确实提议了不少,但谁叫他没耐心画这种精细的陵寝图,所以功劳被人抢了。

「我明天要带她去万寿山。」

大梁的皇陵就在距离京城一百多里的万寿山脉,那里葬着大梁的五位君王。提到皇陵似乎就与阴森可怖联系到了一起,其实那里群山环绕,景色十分优美。

而且乾武帝的陵寝早就开始修了,他一直想去看,没抽出空,正好可以借口巡视帝陵出宫一日。

自打他登基以来,除了两次冬狩,几乎就没怎么出过京城,乾武帝也知道他憋狠了,遂也没说什么默认下来。

这让纪昜有一种捏住了他小辫子的得意。

.

鉴于此,当晚纪昜就跟无双说,明天要带她出去玩。

去哪儿玩?

去皇陵玩,看看我们未来的陵寝。

好吧,这也算是一种别样的风花雪月了。

到了次日,帝后二人未惊动任何人,也未带什么仪仗车辇,而是直接骑马去了万寿山,随行只带了几十个黑甲卫。

皇陵就坐落在万寿山脉正中间,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据说乃上佳的风水之地。大梁当初在此建都,据说就是因为这里有一条龙脉,而龙脉的脉眼就在这里。

当然这是纪昜私下和无双说的,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知龙脉是有脉眼的,就算知道也以为是在皇宫下面。

而所谓的万寿山,也不单万寿山一峰,而是十几座山组成的山脉,大梁几代君王的帝陵就散落在这片山脉之间。

此地不光有几代君王的帝陵,还有约有两万多人的护陵军。护陵军守卫的不光是皇陵的安全,同时也是一股隐藏在地下守卫京师重地的力量,历代以来只有当朝皇帝可以调动。

此时打着巡视帝陵口号,其实是出来游山玩水的帝后二人,并不知晓主管帝陵修建的工部官员十分头疼,因为在修帝陵的过程中,发生了几件很诡异的事情。

这里便要说说给帝王修陵寝的大致流程,一般情况帝王登基后不久,就会从工部寻一擅长堪舆的大臣,寻找风水宝地,为自己修建陵寝。

但大梁定都多年,皇陵也早已定下,为了不让子孙后代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太祖皇帝在当时为自己修建陵寝时,就提前为子孙后代做了打算。

这万寿山脉适合修建帝陵的地方不少,随便找个藏风聚气的穴眼即可。

也就是说,其实皇陵中适合修建帝陵的穴眼,工部早已熟稔在心,后面有皇帝殡天了,只用在这些穴眼里挑一个即可。

当年太上皇的帝陵是这么定下的,乾武帝也是这么定下的。

当时工部的官员拿了舆图来给乾武帝,他看了看舆图,从中择定一处。

至于剩下的活儿就是工部来干了,例如和礼部一同进行修帝陵之前祭祀之类的典仪,定下良辰吉日,甚至精确到什么时间下铲,也都由钦天监算了时间。

前面都很顺利,往下挖掘也很顺利。

一般帝王陵寝分为两个部分,不光地下有地宫,地面上也有宫殿群,是为日后祭祀之用,地面的宫殿群要在地宫修建完毕后才会建造。

修建地宫的话,先要往下挖,挖到一定的深度后,开始修凿墓道,墓道宽高深都有定制,并要边挖边修,也就是用夯土层覆以墙面和顶部,并用光滑的石条垒在土层之上,用以牢固。

修到这里时,也进行得很顺利,甚至因为墓道不需要什么工艺,修得极快。可再往后挖掘时,就碰到了困难。

先是工匠往后挖不动了,说是碰到了石层。

张溥现年五十有八,已主持了两代帝陵建造,也翻阅过无数先辈修建帝陵的卷宗,对皇陵的地质再熟悉不过,以此地山势和地态,就不可能出现挖不动的石层。

但他很谨慎,并没有让工匠继续再从那个地方挖,而是往下挪了几米再挖,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石层。

可往下挖也被拦住了,而随着这两处的挖掘,土后面的‘石层’慢慢也露出了形态,竟让张溥看出了几分三合土的味道。

而且还不是普通的三合土,而是专为修建帝陵所用的夯土层。

他甚至知道大致的配方,是用粘性极强的黄土炒熟后,加以一定比例的细沙和石灰,再将糯米熬成汁调匀。

看似简单,实则京城附近没有粘性极强的黄土,需要从河南、山东一代运过来,而全都用糯米熬汁拌土就更不用说了,你熬一桶糯米汁可以,但若是用来给陵墓封土,耗费不知其数。

一般富贵的人家都用不起,得是极富极贵的人家。

但如此打造出来的夯土层极为结实牢固,一铲子下去只能砸出个白印,用来防盗墓贼最好不过。

怪不得工匠们挖不动,这种特制的夯土层别说用铲子挖了,用铁锤砸大概也要砸半天才能砸出裂缝。而破解这种夯土层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醋浇灌在土层之上,等再下铲子挖就简单多了。

张溥整个人都蒙了,难道说此地有一个前朝的帝陵?

可这也说不通,三合土常见,但这种调配三合土的夯土法,是大梁工部独有专门用来修建帝陵之用,整体为深棕色,太好认了。

而且大梁传承到现在,拢共只亡了五代君王,还有一个已经修建好的帝陵,是太上皇的,现任皇帝的,这不,正在修呢。

那这土后面又是什么?

难道说工部的夯土法,并不是独有的,而是学的前朝?

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解释。

而张溥还有个忌惮,修坟修到别人坟头上了,这是大忌。

帝陵的位置虽是陛下选的,但地宫位置是他定的,修建也是他在主持,如今出了个这么大的纰漏,若是被陛下知道,他最轻的也是掉脑袋。

张溥左思右想几日,打算拼了,怎么也要把自己脑袋保住,就勒令那些工匠不得把此事告知他人,还把其中关系利害都说明了,将所有人绑在一条船上。

然后开始挖这层夯土。

他的打算是不管下面是谁的陵寝,先挖开再说,反正陛下也不可能监督他们干活,若下面的墓真是帝陵规制,就借用这层壳子,再进行修改修补,直接鱼目混珠当成帝陵来用。

至于里面葬的人,就算葬的是天王老子,现在也顾不上了,大不了他在接着修帝陵的过程中,重新选一个地方把对方葬了,总不会让对方曝尸荒野。

既然这么定了,接下来事情就好办了。

张溥亲自监督,带着工匠们花了半个月时间,将这层夯土挖了开,甚至挖出了前殿的墓室。

可恰恰是这间墓室,让张溥是又惊又疑,吓得差点没尿裤子。

无他,这间墓室建造的样式,甚至墙壁上镂刻的纹样,简直让他太熟悉了。

在建造帝陵之前,乾武帝就提出了自己要求,工部找人按照陛下的要求画图,而后经过多番打回去重改,到最后确定样式和规格,张溥全都参与其中。

可以这么说,帝陵该如何修,里面该如何装饰,张溥闭上眼脑中都能浮现相应的画面。

而眼前这间墓室的一切,竟都是按照他脑中所想修建而成。

可他何时建造了一个这样的陵宫?

眼下的情况就是,明明还没做完,正在进行中,偏偏你要做的东西现在提前出现了,张溥都怀疑自己是在做梦了!

他狠狠地打了自己几巴掌,这个梦还没有醒。而且这还不算完,在前殿通往后殿的石门前,立了一块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