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这人给一点、那人给一点,加在一块也能让家里人解解馋,一个月怎么都能拿个价值四五块的东西。
比不上拿工资,但也算是一笔收益啊。
王素芬觉得这个法子可行,她替人带东西也不主动要回报,人家愿意给她就拿着,人家不愿意给她下回就不帮忙。
带几次东西拿一把花生一点吃食,真不算什么。
但架不住积少成多。
王素芬现在不懂这叫什么,要是过上几十年就明白自己这是做上代购了。
将这些人要的东西记下来,“行,等吃了饭我就去守着,遇到了就替你们带回来。”
“那就先谢谢素芬了,我这一天到晚都没空,自己倒没什么,孩子跟着我们倒是馋着了。”
“等你的好消息哈,要是能遇到一些红枣就好了。”
“那我们……”
正说着时,外面传来叫喊声。
听着声音不是太熟悉,王素芬疑惑的走出去看了看,“你是?”
“是苏满仓家里吧?你儿子给你们寄了一个包裹,拿着证件去邮局领。”邮差提醒着,“包裹特别大,你们最好带个拖车过去。”
“苏霖寄来的包裹?”王素芬一脸惊讶。
“对,是叫苏霖的同志。”
王素芬更疑惑了,霖子怎么会给家里寄来包裹?虽然霖子从来没和他们抱怨过乡下的日子不好过,但他不报忧,其他下乡的知青会,但凡家里有下乡知青的孩子,都说过日子有多难过,吃不好住不好,还得天天干重活。
孩子懂事不知道报忧,他们自然不可能当真,每个月往霖子那边寄十块钱之外,家里也会剩下些吃食,有些耐放的东西就时不时往他那里寄。
从没想过也没让霖子往家里寄东西。
怎么突然间寄东西回来了?
心里有些不踏实,王素芬顾不上替人买东西,先是去了厂里将男人叫上,两人一起去了邮局。
到了邮局先是被硕大的包裹惊到,紧跟着又被寄来的一百块吓到。
拿到东西的时候,两夫妻没觉得欣喜,而是有些担忧。
他们不觉得霖子会干什么坏事,就怕他在外面省吃俭用,把好东西全往家里寄了。
“快快,这里有封信,看看他说了些什么。”王素芬推了推男人的肩膀。
苏满仓回过神,赶紧拆开信封看了起来,这一看脸上的担忧变成了惊喜,拿着信封的双手都在微微发颤。
王素芬瞧着他一脸怪异的样子,催促道:“到底说了些什么?”
“霖子有本事啊,他在大队当了制砖厂的厂长了。”苏满仓激动的不行,这个时候比起自己评级还要来得高兴和自豪。
“厂长?什么厂长?”
苏满仓将信的消息读了出来,王素芬这会儿才知道男人脸上怪异的神色是什么意思了。
那是为儿子引以自豪的神色,是为他高兴的神色。
此时的她也一样,恨不得告诉所有人她家儿子有出息了。
不过,说肯定不能说,闷声发财才是正道理。
两人平复下心情,租了一辆拖板车将硕大的包裹往家里拖。
真的是老大一个,苏满仓一开始舍不得租车的钱,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带回去,结果根本抬不起来。
“这是你家霖子寄回来的东西?这么多啊?”
“这怕有个三四百斤吧。”
“都寄来些什么?你们家霖子可真够孝顺。”
王素芬一脸的笑意,“里面没装什么,都是些大件占地方,看着大而已。”
她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但自然不能显摆。
这显摆多了,说不准就会出事。
不过不显摆东西多,但可以显摆显摆家里的孩子孝顺啊,王素芬继续说道:“霖子就是孝顺,在大老远还惦记家里,这次来信说在大队里受到赏识,想着我们跟他一块庆祝庆祝呢。”
瞧瞧,我家儿子又孝顺又有本事,谁家都比不上呢。
“你这命可真好,两个孩子都不用你操心了。”有人附应着,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心话,不过这个时候当然不会给人添堵,“霖子有出息,你家娟儿又交了对象,看来马上就要喝你家喜酒了。”
说到这个,王素芬笑得眼角的皱纹更深了,“没有的事,就是在相看,成不成还不知道,他们要是互相没看上,那一切都是白搭。”
霖子有出息,她家娟儿也不差。
当了大半年的临时工,前些日子评级转正成为正式工,每个月能拿三四十块的工资。
她家姑娘本来就长得好,性子也不错,再加上有一份好工作,想给她介绍的人自然就多了。
前些日子相看了机械厂的一个小伙子,瞧着人还行又有正式单位,就是家里人口有点多,好在没听说他们家有什么矛盾,打听后家庭相处挺和洽。
好是好,但王素芬也没让他们马上就定下来,多相处相处准没错。
要真是不行,没定下来之前还能分开。
一行人帮着将包裹抬进苏家,其他人也没打扰他们,各自离开。
“等我去拿把剪刀。”王素芬匆匆跑进屋,拿到东西又‘踏踏踏’快速跑回来,拿着剪刀将袋子打开,等看清里面的东西又是一阵惊讶。
光吃得就有:红枣、干果、桂圆、黄豆,还有一些晒干的干货,打开一个纸装的袋子,里面还有两罐麦乳精和几罐铁装的罐头。
用的更是丰富了,几块布料、还有两个保温瓶。
苏满仓看着眼睛一红,“这孩子还记得呢。”
家里原先有两个保温瓶,一个用了好几年,热水装进去都保温不了多久,另外一个才买没多久,当时霖子下乡,新的那个就给他寄了过去。
这玩意不好买,光票就得攒很久。
没想到霖子还记得,一下子给他们寄回来两个。
“快看看这个,这是霖子自己烧得?”王素芬将几个陶具掏了出来,拿在手上有些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就弄坏了,“这孩子怎么这么厉害?居然能烧出这么漂亮的陶具。”
这话说的有些夸大了。
这些陶具实用归实用,但真的不能用漂亮来形容,可谁让这是自己孩子做出来的,当然是打了一层厚厚的滤镜。
果然,王素芬一夸完,苏满仓就重重点头,他也觉得特别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