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1 / 2)
叶蔓从云中大学回去就看到了庞勇,她惊讶地问:“这次这么快?不到半个月就把所有的合同都签了?”
庞勇乐呵呵地说:“这不是亚运会开办了吗?姚老板他们不知从哪儿听说了咱们给亚运会捐款两百万的事,特别好说话,条件都没谈,就直接签约了,我跟建新各自带人分开跑,一天能跑好几家。”
“还有这效果啊!”叶蔓笑了,“这可真是意外之喜。庞哥,你回来得正好,有个事我想跟你商量。”
庞勇点头道:“什么事,你说。”
“我刚去找温主任了,他说钟医生年底就会回来,以后没法给咱们买生产线了。因此我想让你下个月去一趟沿海,找一家专门做这种进出口贸易的公司,代咱们采购生产线。”叶蔓说道。
从国外采购生产线,不光是跟卖家签订合同,提货的问题,还涉及关税、运输等等,需要很多道手续,因此这个事还是交给专业的公司来办比较妥当。
可惜钟意不在国内,而且要联系上他非常不方便,不然倒是可以问问他,他肯定有这方面的门路,不然没法帮他们采购生产线并顺利运回国内。
庞勇也很遗憾:“钟医生就要回来了啊。行,那我去找找,急吗?要是急,我明天就去。”
叶蔓摇头:“暂时不着急,我委托温主任转告钟医生,帮忙再买一条彩电生产线,今年应该不需要采购生产线了。这个月是亚运会,咱们老师傅家电的生意肯定好,事情很多,先忙这边的事吧。杜恒那边不是准备要开业了,让你去验收吗?你去看看,没问题就将店开起来,再让杜恒去下一个城市开店,今年务必要将咱们的直营门店遍布云中省内主要的十几座城市。”
“好,我明白了,明天就过去。”庞勇也被杜恒催了好几次了,只是一直没抽出时间。
叶蔓笑道:“这阵子还要辛苦庞哥四处跑了。对了,我想将朱洪江他们派去日本学习,你看怎么样?”
庞勇想到自己回来时听钟小琴说起新厂的情况,就明白了叶蔓的意图:“也好,不然这生产设备买回来了,咱们不会用,或者说用得不好,也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让他们去海外系统地学习这方面的经验,以后就不会有这些毛病了。”
叶蔓颔首道:“没错,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有个原因,咱们总不能一直向海外购买生产线吧?别人也不可能将核心技术卖给咱们,朱洪江他们都是大学生,知识储备不错,我想让他们去学学,回来后,咱们试试能不能自己造生产线。”
“自个儿造?”庞勇吃惊地看着叶蔓。
叶蔓认真点头:“对啊,要想不被别人卡住脖子,只有自己造这条路。兴许现在会花很多的钱,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利大于弊的。”
如今,关于技术这块,社会上有一种思潮,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直接购买或租赁国外的生产线、设备,短期来看,效益是最高的,买设备和租赁前期的投入肯定比研发生产便宜,而且能马上投入生产,产生经济效益。而自己研发制造设备,突破技术难关,在这中间,肯定要走不少弯路,还不一定能见成效。
但从长远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工业想要发展,就必须提高研发能力,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否则只能成为原材料基地和廉价劳动力工厂,处于全球社会分工中的最底层,干最脏最累的活,拿最少的一部分钱。
西方发达经济体为什么能维持那么高的社会福利,人民每周只用工作四五天,早早下班喝咖啡运动健身享受生活,那是因为他们拿走了国际分工中最丰厚的那一块蛋糕。
我们想要站起来,想要不挨宰,想要从全球化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还得靠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
后世有无数的经验证明了这点,当我们没有技术,只能从国外采购进口某个设备或零配件时,价格往往高昂,而且后续的维护等费用也不低,可一旦国内某个企业突破了该项核心技术,能够大规模国产后,价格就会迅速降下来。进口几万,国产化后几百上千块就能搞定。不光在工业上是如此,在医用器材等方面也如此。
因此,哪怕很难,需要长期投入不少资金,叶蔓也想去试试。她何其有幸,人生能够重来一次,总要做点什么,才不会留下遗憾。
庞勇不是很懂这个,但他一向听叶蔓的:“既然你这么说,那咱们就试试。朱洪江那边是你跟他们谈,还是让我去?”
叶蔓说:“我来吧,杜恒那边不是催得急吗?你去忙这个,厂里的事交给我。”
庞勇搓了搓脸:“成,我是个大老粗,也不懂这些,你看着办吧。这厂子是你的,没人会比你更在意厂子的发展,我相信你。”
“谢谢庞哥,有你这话那我就放开手干了。”叶蔓笑着说道。
等庞勇走后,她叫来钟小琴:“把厂里的技术员,包括朱洪江他们这批大学生的个人资料拿过来,我要看看。”
钟小琴点头说:“好的厂长,不过有一部分技术员的资料在长永县,也需要吗?”
“要的,你打电话给木科长,有车子送货的时候,让司机带过来。”叶蔓肯定地说道。
最后,钟小琴将今年招聘的二十几名大学生,还有以前厂里的技术员的资料都拿了过来。叶蔓一一扫过,将四十岁以上或是文化水平比较低的技术员资料都排除在外,最后只剩三十多人,大部分是大学生,只有少部分是原厂的技术员。
其中赵永安就被淘汰了,他已经四十多岁了,文化水平又不高,对新技术、新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能力远远不如年轻人,派他出去学习的性价比远不如派大学生出去。
剩下这三十多人,叶蔓觉得都可以试试,但厂里显然不可能一下子派出这么多人去日本学习。不然这么多技术员走了,厂里的运转都要出现问题,因此只能派几名出去,选哪些人呢?
朱洪江肯定要选,他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而且对老师傅家电的忠诚度很高,又孝顺母亲,友爱姐姐,叶蔓不怕他出去了不回来,但其他人就不好说了。
现在中日两国的经济水平相差太远了,同样以人民币计算,国内人均年收入一两千,日本却高达一二十万,在日本端盘子、洗盘子都比在国内当教授、工程师赚得多,端一个月的盘子比在国内干一年都挣得多。
所以这一时期也有不少知识分子出国,有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去华人餐厅打杂。三十年后看起来很荒谬,但在当下,其实也是一种能理解的选择,谁不向往更富裕的生活呢?
因此叶蔓重点还是倾向于选那种在国内牵挂比较大的技术人员,这样回来的几率比较大。
筛选一遍后,叶蔓初步定了十个人,并通知他们过来谈话。
次日,朱洪江等技术人员准时到了叶蔓办公室。
叶蔓让钟小琴将拟定好的合同递给他们:“你们边看边听我说,厂里计划派出一部分技术人员去日本学习,来返的机票费,在日期间的生活费和住宿费,都由厂里提供。你们的基本工资照常发,我只有一个要求,大家尽可能地早日学成归国。当然这件事采取自愿原则,不愿意去的厂里也不勉强,具体的条款在你们手中,大家拿回去好好跟家里人商量商量,三天后给我答复。”
这是一份厂里的培养合同。厂里将他们派出去学习后,回国将为厂里提供六年的服务,在此期间,不得辞职,如果要离职,那得付高昂的违约金,翻倍将培养他们的钱还回来。
这其实跟后来的定向培养协议差不多,免学费,但毕业要服从分配,不服从分配就赔钱。
被叫来的十个人里有八个都是朱洪江他们这批刚入职的大学生。
会来老师傅家电工作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条件比较困难的,根本没想过出国这个问题,没想到刚上班,单位却要送他们出国。大家都很诧异,朱洪江认真将协议看完之后,直接对叶蔓说:“厂长,我签。”
这协议对他们没有坏处,出国学习半年到一年,回国之后为老师傅家电工作六年。他们就是不出国,短期内也不可能跳槽,肯定还是要在老师傅家电干好几年,甚至更久的。现在有这免费学习的机会,为什么不去?提高了自己的水平,回国后,哪怕同样是在老师傅家电干,待遇什么的肯定也会跟着长。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想出国,但碍于高昂的费用,只能望而却步,如今他们有了这种机会,怎么能错过?
但还是有人犹豫,毕竟出国是大事。
叶蔓让他们回去想想。
大学生们走后,温主任那边来了电话,说联系上了钟意,可以帮他们采购彩电生产线,并叫叶蔓过去一趟,有东西给她。
挂了电话后,叶蔓特意叫上了朱洪江。
温主任看到她背后还跟了一条小尾巴,忍不住多看了一眼,但没说什么,而是从抽屉里拿出一张纸,递给了叶蔓:“钟意让我给你的。他有个朋友就是搞外贸的,以后有什么需要你可以直接联系对方。”
叶蔓接过,很不好意思地说:“温主任,真是太感谢你和钟意同志了。”
他们还说下个月去沿海找外贸公司呢,这就有人送上门来了,能省他们不少功夫。回头直接让庞勇跑一趟,去见对方就是,以后有什么采购也可以直接找这家公司。
温主任挥手:“行了,都是一些小事,其他的我也不了解,你要还有什么问题自己写信问钟意吧。”
“好,对了,温主任,我们单位准备派小江他们去日本学习,你有什么需要我们带给钟意同志的吗?”叶蔓故意指着朱洪江问道。带东西是假,她其实是想让钟意稍微照顾一下朱洪江他们。
因为这些年轻人第一次出国,又不会日语,肯定会有很多困难,有个认识的前辈带一下路,会顺利很多。正好钟意还有几个月才回国。
温主任的目光落到朱洪江身上:“这个年轻人啊?”
朱洪江连忙说:“温主任你好,我叫朱洪江,7月从云中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目前在老师傅家电工作。”
“原来是咱们学校的学生啊。”温主任的目光明显柔和了许多,他摇摇头说,“没什么带给钟意的,说起来钟意还是你们的师兄,要有什么困难,你们尽管找他。”
朱洪江也不蠢,连忙说道:“谢谢温主任。”
叶蔓见目的达到,也不多留:“好的,温主任,今天太谢谢你了,我们还有点事要去无线电技术专业,就不打扰你工作了。”
温主任摆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