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成亲后的第十四天(1 / 2)

总共八个摊位, 每个摊位前面都挤了一堆人,平日里还在乎风度二字,可这时候没人谦让得起来。

学生们打着伞, 人挤着人,倒也不怕天冷着风。

锦棠居的门口人是最多的, 许多人都知道盛京锦棠居,点心味道好还新奇, 只不过得等月假的时候才能买。

倒也可以让家里人送,但少有,在书院是来读书的, 就算世家公子哥,也极少会干这种事。

这回书院门口开了一家, 虽然没城内的店面大,但好在不用再忍那馋瘾,出门就能买到。

只不过围着的人不少, 掌柜的没以为这儿生意这么好, 送来的点心不多,一中午就卖完了, 以至于后头许多人没有买到。

但就这一中午, 就有几十两银子进账,都快赶上老店一天的了,不由感叹,学生的银子就是好赚。

而其他的摊位例如状元煲、锅盔、灌饼,生意肉眼可见的不错。

买了饭就端到一旁的棚子下面吃, 看雨打竹叶, 听雨声潇潇, 吃着状元煲喝着热汤, 兴致来了念几句诗,倒显得小吃街有几分诗情画意。

没人觉着在这儿坐着吃跌份。

来租摊位的都是以往生意不错的,今儿其他的小摊都没来,生意更上一层楼。学生们中午出来半个时辰,直到里面钟声响了还有人在外头逗留。

纵使不舍,也得往回跑了。

但这一中午实在算得上吃饱喝足,饭菜不错,点心也不错。

这厢生意停了,摊主们也有空收拾碗筷数数一中午赚了多少银子。

一文钱、两文钱……租摊位的有家阳春面,在这儿卖了好几年了,生意一直是数一数二的。

老板是觉得生意本来就好,租个摊位属于锦上添花,前半年一个月一两五钱的租金,后半年一月三两,多干几日很快就能赚回来。

虽然腊月有大半个月的时间空着,每月还有一日半的月假,可坏天气也不少,东家更不会给你算这个,都得整租,算来算去,怎么都是赚的。

张老板觉着每月下雨这几日,差不多能把租金赚回来,而且在外面风吹日晒的,他年纪也大了,就租了一个。

租之后还方便许多,打水方便,东西可以直接放在铺子里,不必每日都往这儿搬,过来也不用带小板凳,而且他是前头租的,可以选铺子。

张老板自然选了一个靠近书院的。

最主要的是,小吃街的东家是姜棠,后头是将军府。

单这层关系,在小吃街做生意就不用担心滋事的。

一个中午,阳春面卖了二百多碗,连带着茶叶蛋、卤肉这些配菜,也卖了不少。

这些学生吃面不光吃面,蛋肉全加,有的恨不得要两个蛋,一碗面十几文钱眼睛都不带眨的,一个中午的流水就赶上铺子一个月的租金了。

这个铺子真是个金鸡蛋,租是真值。

不过,也有今儿下了雨,其余的摊子都过不来的缘故,就这么几个做生意的,学生也只能买这些了。

其实张老板不求别的,能把租金赚回来就够了,多的挡雨的地方就当他赚的,明儿生意啥样还不知道呢,不必高兴太早。

雨一直下到傍晚,这几个做生意的没走,就在这儿准备食材,卖面的拉面,卖饼的揉面,而王氏卖锅盔,则需要准备馅料。

外面雨声细密,里头有遮挡风雨的地方倒也不错,还能坐着小憩一会儿。

姜棠中午过来的,看生意不错就放下心,她对春台道:“将军那边还有猪肉摊对吧,问问需不需要往这边送肉,用的话看看有多少人要,人多可以送。”

顾见山从前的生意都是春台管,如今也是春台管着。

姜棠也只是看看账本,账对的上就行,其余的事都按从前的来。

这边若是能卖肉,也算多一单生意,但十几斤这样的就不必送了,还不够跑一趟的呢。

小吃街一时半会儿回不了本。

这边生意好,才能有人租摊位。

姜棠不想光盯着这儿的商贩,盛京城的许多铺子也能摆在这儿来,比方说顾筱的多宝阁,里面有不少文人墨客喜欢的东西。

像折扇、笔墨、各种宣纸……这里面可都是学生,那些东西卖给学生正合适。

而且有钱的也不少,自己在这儿建一个铺子不合适,但能租的话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和顾筱谈生意,姜棠这边就可以就摊位的分成,毕竟她能在这儿赚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书园门口的摊位。

其他的铺子姜棠还没想好,许多人都不知道松山书院门口有个小吃街。

她告诉自己不要急不要急,兴许有一日很多人抢着租她的摊位。

小吃街不是她一个人的,姜棠更愿意一步一步地走。

开业的事姜棠也告诉安阳和陆锦瑶了,不过两人初一并没有过来。

次日,安阳来书院门口看了看,她没和姜棠打招呼,只看生意如何,做东家的,她不管生意上的事,只关心能赚多少银子。

雨早上就停了,云消雨霁,山中弥漫着泥土味,还有股清新的草木味。

远看书院高低起伏,还能看见山坡上的座钟。

安阳来的早,书院还没下课呢,学生们不在,但门口依旧热闹。

小摊贩围了一大圈,卖什么的都有,安阳很少吃这些,从前是因为身子不好,后来是因为身为郡主,不好出来吃这些。

去的最多还是饭馆,至少做菜更讲究也更用心。

安阳有些好奇,这些小吃究竟是什么味道,就让丫鬟随便买一点,自己则端坐在棚子下面等着。

人还少,丫鬟很快就把吃食买来了,还谨记着安阳的喜好,少辣,酸的多一些。

安阳看有脆壳的饼、烤地瓜、小包子……琳琅满目,都是热乎的,随手选了个咬了口。

吃惯了山珍海味,陡然吃别的竟然觉得别有一番风味,吃的便宜用料扎实,做的还算干净,难怪要在这儿开小吃街。

好吃也不能多吃,安阳吃得很慢。

小丫鬟尽职尽责地禀告,“摊位总共租出去了八个,其中三个个一个是锦棠居,一个写着状元煲,还有一个是卖奶茶的。”

安阳知道锦棠居是陆锦瑶的铺子,里面就有奶茶,这是又单独开了一个。

状元煲是姜棠的,都开到这儿来了,可见是真没什么人租摊位。

剩下的未见得没两人的生意,真正租出去的也就三四个吧。

丫鬟小声道:“也不知生意如何……”

做丫鬟的自然不能先唱衰,但看着八个摊位实在忧心。

一百两银子呐,谁的银子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就陪着顾家娘子玩儿来了。

若是小吃街亏了,郡主肯定不会要回那一百两银子,也不能要。

但两人的关系会慢慢远了吧,熟人一块儿做生意就这样,赚钱还好,不赚钱肯定伤情分。

安阳啃了个烤红薯,又吃了两个小笼包,肚子差不多就饱了。

剩下的吃的赏给了下人,自己则耐心等着书院学生们下学。

总得看看什么样再说,小吃街有她一份的,不能直说不好。

等了一刻钟,听钟声一响,不少身穿蓝色长袍头上裹着方巾的学生跑了出来,一齐涌进了小吃街的状元煲摊子前。

但摊位就那么大,出来半个时辰,觉着自己买不到就去买别的吃了。

状元煲是去年状元沈羲和吃过的,正好这几日有考试,所以都想借借新科状元的光,能保佑他们考试考的好一点。

当然也有人对这个说法嗤之以鼻,临时抱佛脚都没用,吃个状元煲有用了?

这样一看就显出来了,状元煲生意最好,其次是锦棠居,卖阳春面的大叔生意也不错,外面摊贩那儿也有学生买吃食,毕竟在这边做了几年生意了,还是有熟客的。

很多摊贩比安阳还急,一只眼睛在自己摊位上,另一只眼睛盯着小吃街那边。

甚至数着哪边人多哪边人少。

看着是差不多的,可外头二十多个摊位,里面总共才八个,还有一个卖茶水的。

两边人差不多,分到各个摊位上,就差了许多。

跟小吃街比差了一小半客人。

昨儿下的雨,今儿太阳还挺大,往年都是过了端午天才热起来,可今儿被太阳晒着,心里也急,纵使有凉风吹过,也无端生出一股燥热来。

等书院钟声一响,学生们很快就回去了。

小吃街的人慢慢悠悠收拾用过的碗筷,他们也得回去了也有嫌路远的,找个树荫躺一中午,到底是不如有个小铺子。

心里再盘算中午赚了多少银子,跟以往倒是没差多少,毕竟学生很多,那边想吃下这么多生意也难,可想想小吃街里面,赚的肯定更多。

人是架不住多想,有人一想自己一天少赚多少钱,拖得越久亏得越多,就拍拍屁股找小吃街管事儿的人去了。

但管事的明说自己只管小吃街闹事滋事的,其他的一概不管,谈生意得和上头人谈。

上头人现在不在这儿。

安阳是在学生们上课前离开的,她对丫鬟道:“万事开头难,你去给顾府送张帖子,问有没有需要这边帮忙的地方。若是不用,就给安宁妹妹、袁小娘子送张请帖,后日吧,我请人过来游玩。”

大后天是端午节,肯定得在留家中的。

安阳想着,过了端午节再和萧公子一道来看看,一来二去,人不就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