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章(1 / 2)

冯晓刚的路是不是走歪了,宋铮没办法走出评价,路是冯晓刚自己选的,都这么大的人了,该怎么走,他心里难道还没谱儿?

“你要是觉得走歪了,再绕回来,走直道不就行了吗!?”

冯晓刚笑了,看上去比刚才可轻松多了,他能明白宋铮说的走直道是什么意思,只不过,他以前一直不愿意在那条道上走,或者干脆点儿说,走了十多年,有点儿厌烦了,总想着换条路走走,结果一不留神,连着崴了两次脚,现在被宋铮一提醒,冯晓刚突然觉得,走走老路也没什么不好。

这条宋铮所说的直道,冯晓刚心里所想的老路是什么?

自然就是冯氏喜剧了!

中国影视界的喜剧并不发达,作为一个特有的电影类型,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没有获得足够的生长空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港式喜剧在内地大行其道,直道冯氏喜剧的诞生。

不同于国内最早的讽刺喜剧,滑稽喜剧,和香江的屎尿屁,无厘头,冯氏喜剧应该属于温情喜剧。

很多人说,冯晓刚有一种独特的情怀,兼具感性与一名普通老百姓般嬉笑怒骂,善恶情仇之心。

自从1996年《甲方乙方》的上映,开创中国内地贺岁档的先河,让大年初一看电影成为老百姓的习惯。

继《甲方乙方》大获成功后,冯小刚再接再厉1999年推出《不见不散》,《不见不散》作为冯晓刚的代表作,特别能体现冯氏特有的风格:两三个普通人,不咸不淡的玩笑,有点儿意思的剧情。

冯晓刚很“小气”,小题材,小制作。可是冯晓刚把这个“小”玩转了。小题材蕴涵着大意义,平平淡淡中包含着真哲理。

之后,冯晓刚持续多年在岁末年初期间推出的冯氏喜剧作品层出不穷,每一部都堪称经典,这些作品都有着相同的思路,那就是:着力挖掘、颂扬生活中小人物的善良、淳朴,因此总能打动观众的心。

这些喜剧带着特有的冯氏幽默和调侃讲述了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冯晓刚不同于香港喜剧天才周星池的无厘头喜剧,他是扎根于中国大陆的导演,出生在燕京市一个普通的市民家庭,自幼喜欢文学和美术,20岁进入北京文工团,再后来到电视台做美工,他的生活给了他创造力,所以很多时候他都参与了剧本的编写。

他的早期喜剧影片中的故事人物多是一个普通的市民,没有固定的工作,《甲方乙方》的姚远,《不见不散》里的刘元,《大腕》里的尤优和《没完没了》里的韩冬。

姚远是一个帮别人实现梦想的好梦一日游公司的员工,说员工已经很正式,其实就是四人组的一员。刘元是一个在美国混日子的移民中国人,尤优则是一个彻底的下岗工人,在电影开篇就表明了他的身份。韩东是一个跑运输的司机。

这些可以说都不是上层人物,但这是这些人物的现实与荒诞中的游离感吸引了观众,毕竟当下的生活才是最接近我们的。

中国人之所以喜欢这些小人物,不仅是他们身上的喜剧性和俏皮话,还因为他们具有平民性,冯晓刚最初的电影起家也是小成本获得大票房,演员也是找葛大爷这种没有一般人定义的男主角气质的,虽然外表上输了底子,但是都是不输才气的,个个有着小人物英雄梦的豪情,也就是讲义气。

这些小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物在影片最初通常以让人鄙视的姿态出现,但是他们以后的行为,可以用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来概括。

冯晓刚所要传达的永远都不是一般电影中才子配佳人的典范模式,传达出只要一个人实诚,就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另外,冯晓刚的贺岁系列电影也继承了王硕小说中的游戏反讽等特色,进而把“游戏”扩大到了贺岁片中。

他把对生活的调侃,对人生的戏虐和对主流文化的揶揄推向了极致。他的几部贺岁片无论情节还是语言,游戏化的语言都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建构了一个成人游戏的童话故事。

如在情节层面上,《甲方乙方》是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不见不散》是一个追逐的游戏,《没完没了》是一个关于智力的游戏,《手机》则是一个关于谎言的故事。

虽然看似荒诞,却不轻浮,不难发现冯晓刚的作品的主题其实都是沉重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