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214章(2 / 2)

六个孩子她都操心,但条件稍微差一点的,她总要更关注一些。

“我大哥大嫂都是四十的人了,彬彬都快到了结婚的年纪,您有工夫操心我大哥,还不如想想我四哥呢。要是哪天彬彬带了对象回来,四哥还是光棍一条,呵呵……”

“你呵什么呵!你四哥是个犟种,考大学的时候不听我的,找对象也不听我的。不听就算了,我懒得管他!”

“您这不是想得挺开嘛,大哥大嫂的日子其实不差,您以为我大嫂为什么把工作辞了?”

“赚钱呗。”

“对啊,我听说她辞职以后每月能赚好几千呢,一年下来也有几万块了,人家哪怕几年不工作,也不会喝西北风,您跟着急什么啊!”狄思慧哼道,“即使她真的要靠我哥养了,那也是我哥应该的,这媳妇是他自己选的,他不养谁养啊!”

郭美凤嘟哝道:“我怕她把这事怪到老三两口子头上,到时候影响兄弟感情。我寻思赶紧给她找个工作,她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狄思慧立马做了一个停的手势,“您快打住吧,您能给她介绍什么工作?最后还不是得落在我二哥五哥的身上?再说,上赶着不是买卖,您知道我嫂子想做什么工作吗,就叭叭地给人家介绍工作!就算要找工作,也得我大嫂主动开口吧?”

郭美凤心想,确实如此,老大媳妇从局子出来以后,只往这边打了一个电话报平安,就没再露面,兴许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

然而,林桐不去北海公园报到,并不是对未来有了打算,而是因为她病倒了!

丢了工作,她心里本来就有一股火,被抓进了警局,她也觉得丢人。

而且最近胡同里一直有宣传巡逻车来回穿行,用大喇叭播报传销违法的通知。

每次巡逻车从门口经过时,她都觉得街坊们在笑话她。

生气、羞耻、害怕,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温度计的温度一下子飚到了39.5度。

吓得大哥赶紧背着她去了医院,在医院挂了三天点滴。

等到大家听到消息去医院探望她的时候,林桐还躺在病床上病恹恹的呢!

因为一个传销,连精气神都没了。

来探病的人,说着车轱辘话安慰她,都没什么用。

最后,还是于童分享的一个消息,让她垂死病中惊坐起,突然就活了过来。

“嫂子,你这点事都不算什么,我表姐也是搞传销的,前两天被人家抓进去了,今早才放出来。”

林桐有了点精神,问:“你表姐是哪个公司的啊?主要做什么产品?”

“公墓。”

“啊?”林桐傻眼了。

“就是传销墓穴和骨灰存放格位的。”

“……”林桐喃喃道,“这怎么传销嘛,还能劝人家买墓地啊?”

这多晦气啊!

哎呀,呸呸呸。

“可不就是劝人家买墓地嘛,他们那个也被取缔了,还罚了不少钱呢。”于童劝道,“你这个传销虽然干不成了,但至少没罚款,算是很不错的。”

林桐想一想,好像自己不算最倒霉、最丢人的,心里突然就舒坦了。

从医院大楼出来,狄思科问媳妇:“咱姐什么时候开始搞传销了?我怎么没听说?”

郑雪茹有正经工作,中提琴演奏家。

歌舞团改制以后效益还不错,演出也挺多,她哪有时间传销公墓啊?

“不是她,是她婆婆,老太太被人忽悠着进了传销公司,把她和老头儿的墓地都买好了。”于童捧腹道,“她还想让儿子媳妇也把墓地买了,年轻人不听她的,她就出去找老年人推销。她家那一片,半条街的老太太都跟着她搞公墓传销了。我姐和姐夫下班就回家,都不敢出门转悠,怕挨人家子女的骂。”

狄思科:“……”

哈哈。

*

最近社会上的热门话题就是传销违法了。

因着传销合法存在的时间太长,隐藏的下线太多,有些还是机关、企业和学校的工作人员,市里下了大力气做宣传。

各种宣传车和大喇叭在街道上反复播放。

狄思科身边就有好几个参与传销的,估计腾飞内部兼职搞传销的职工也少不了。

所以,他在新一周的班子会议上,提议对传销引起重视,在单位里也进行传销违法的宣传科普工作。

这是正事,没人会出言反对。

当天上午,总裁办就在公司内部发了邮件通知,在公告栏上也贴了宣传海报,午休期间还有播音员在广播里循环播报。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狄思科与研发中心的几个研究员坐在了一起,有职工端着饭盒路过他们这桌的时候,就会停下来问,“狄总,那传销真的违法啊?以后都不让干了?”

“那当然啊,电视报纸都宣传好几天了,马路上也有宣传车,这事还能有假?传销已经被红牌罚下了!”狄思科放下筷子说,“不过大家也不用担心,之前搞传销的人不少,以前也不算违法,所以之前的事情都既往不咎,公司也不管,但以后可就不行了啊!你回去也跟大家说说,以后再在公司搞传销,就是违法的,轻则丢掉公职,重则判刑罚款……”

“嘿,这可真是说变天就变天了,”那人端着饭盒做到了隔壁餐桌,边吃边跟狄思科搭话,“狄总,那传销跟咱关系不大,能从传销里赚钱的人是少数的,大多数人还是赔钱,我们也不怎么关心。”

“那你们关心什么?”狄思科笑问。

旁边立马就有人跟进了,“狄总,咱们腾飞职工购买小灵通,能不能便宜点,给个优惠价啊?”

“让大家分12个月付款,还不够优惠啊?”

“不够!”附近几个职工一起喊。

狄思科平时只在一楼二楼吃大锅饭,而且爱跟一起吃饭的职工聊天,了解一线的情况,大家跟他混熟了,有要求就敢直接跟他提。

“陈伟,你不是已经买过一台了么?”狄思科看向寸头年轻人问,“一台还不够你用的?你买那么多干嘛?”

“嘿嘿,我最近找了一个对象,想给对象也买一台。”

腾飞公司的厂区和家属区已经全部覆盖无线电话网了,以市话的价格享受着手机的服务,小灵通很快就在公司风靡了。

去年只卖出了300多台,但随着电话网的全面覆盖,收到了用户的正面反馈以后,春节那段时间又卖了近700台。

上个月,销售部门开始将小灵通终端卖给附近的一些商家,厂区和家属区之间的这条路也实现了网络覆盖。

腾飞的职工,无论在家,还是在单位,或是在上班下班的路上,都可以接打电话。

这让小灵通的使用率陡然提高了不少。

公司里又有职工动了买小灵通的心思。

狄思科无奈摊手道:“现在肯定不能给大家优惠啊,同样是腾飞的职工,有人以原价购买,有人以优惠价购买,那不利于团结嘛。”

闻言,立即就有人说:“反正是分期付款,后面几个月的工资就给大家少扣点嘛。”

“不行啊,”狄思科有一说一,并不打算搪塞大家,“咱们小灵通的生产还没有形成规模,等到销量上去了,平均成本自然会降低,到时候即使大家不提,咱腾飞内部也会有优惠价的。但现在肯定不成,大家督促业务部门,多拉点业务吧。”

他们目前只在腾飞覆盖了无线电话网,暂时没能将小灵通销往其他单位。

狄思科想跟医院或是铁路局合作一下,这都是人员比较固定,日常工作和休息的路线也相对固定的单位。

具备开通小灵通服务的条件。

张晗全程旁观了狄思科与附近员工的互动,不由问身边的同事:“大家直接向董事长提要求,能被同意吗?”

“有的能,有的不能,需要看情况。”同事笑着问,“你也想跟董事长提要求啊?”

“嗯,有一个。”张晗点点头。

狄思科结束与那几个职工的交谈后,正好听到她这句话,笑着问:“张老师有什么要求?”

他对这些从港岛请来的高级人才还是很看重的。

张晗已经习惯了内地这种将研究员喊作老师的称呼方式,用她蹩脚的国语说:“食堂距离研发中心太远了,公司能否为我们就近安排一个用餐的地方?节省大家的用餐时间。”

她每顿饭的用餐时间是一刻钟,但腾飞的厂区太大了,她来回往返就需要半小时。

宝贵时间都浪费在路上。

她觉得不划算。

狄思科嗯了一声说:“食堂距离确实有点远,但也间接督促研发人员们锻炼身体了,每天散步半小时,其实也不错。”

“可是有些人宁肯在实验室外面啃面包,也不想走这么远的路来食堂吃饭。”

狄思科向研发中心的几个老人儿求证:“真有不来吃饭的?”

“嗯,有时候工作进展到关键时刻,大家不愿意走太远。”

狄思科没料到有人会废寝忘食到这个地步。

不过,研发中心的位置曾是二食堂。

一食堂和二食堂分处于一东一西,本来就距离很远,大家嫌弃浪费时间也可以理解。

“近期内不太适合在研发中心设置食堂,要是公司在研发中心门口投放一批自行车,让有需要的人骑自行车来食堂吃饭,你们觉得这样行不行?”

“行啊,但是自行车很容易被人骑走,甚至骑出厂区吧?”

“咱们可以跟自行车厂定制一批有腾飞标识的自行车,叮嘱门卫不允许将这种自行车放行,骑出厂区。”狄思科将最后一口饭吃干净,才说,“至于如何阻止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使用这批自行车,就需要你们这些研究员开动脑筋了。公司可以发文说这批自行车是给研发中心专供的,但也许有些人不会听。”

张晗吐槽:“那我还不如自己买一辆自行车。”

“哈哈,也行啊,那公司就省事了。”

*

狄思科惦记着研发中心吃饭难的问题,傍晚下班后,特意从食堂门口步行去了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