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夹道相送(2 / 2)

穿回古代搞刑侦 历青染 11349 字 8个月前

庭渊没正形地一笑:“小将军的海东青认主,见不得我同他过分亲近。”

“臭小子。”隆安帝嗤笑一声,缓缓将手中佛珠一颗颗捻动,半眯着目仰靠回榻上,庭渊听训间数清了子珠数,不多不少,正好二十七颗。

四向四果,隆安帝修的是二十七贤位。[1]

庭渊心下无不刻薄地想,真真好笑。

半晌,这自诩的贤帝终于纡尊降贵地开了口:“你如今初入煊都,又正逢岁暮,不久便是年节。既然除了玩乐无事可做,那便去太仆寺自领少卿一职,磨一磨你这过野的性子,也省得整日在朕眼皮子底下闯出祸事。”

庭渊立刻跪下谢恩,眸中故意露出欣喜之色给人瞧见,朗声道:“臣领旨——就知道皇上最是疼爱臣。”

“得了便宜还卖乖,”隆安帝一直冷眼看着他,阴沉沉的一张脸此刻方才露出笑来,挥着手赶人离开,“少添些乱子,下去吧。”

王开济起身坐直时,已是冷汗涔涔

他为官做事素来谨慎,今夜来赴这局本就并非本意,如今撞破此等私密之事,更是恨不能立刻就走。

幸好席上众人虽并不做此想,却并未注意到他的异常。

张兆最快回过神来,接了庭渊的话头。

他朗声应着:“说得好!这位小兄弟着实性情中人,此番话糙理不糙,在座诸位,谁又甘心手中金樽空对月呢。”

纪昌却不急,这年过半百的老臣捋着半花白的胡子,将来路不明的青年人上下打量一番,对方的帷帽虽将面部半遮半掩,可依旧能依稀看出是个标致人物。

纪昌面色沉沉,冷哼一声道:“既然诚心入席,又为何遮遮掩掩?”

“并非在下有意遮掩,”庭渊撩起半边帷帽,将右侧颧骨斜切至眼下的赖疤露出来,“只是相貌丑陋,恐冲撞各位贵人,失了雅兴。”

纪昌眯缝着眼,半晌才露出个笑来,举起酒盏遥敬庭渊,余下众人也不好拂了面子,连忙一同祝了酒。

鸿宝拍拍手,方才那噤若寒蝉的舞姬乐女们便都动作起来。

他在轻歌曼舞里举着杯起身,恭谦道:“这一杯,合该敬伯将军。”

伯景郁要起身,庭渊的手却不松开。

他没法在大庭广众之下使劲挣脱,担心被瞧出异样来,只好冷脸端坐着受了这杯酒。

鸿宝敬完酒等了片刻,待大家都吃了些菜,才看向伯景郁笑盈盈道:“方才那茶汤着实扫兴,将军勿怪。我听闻昨日伯将军同新夫郎一起进宫面圣,分明很是情投意合。”

伯景郁淡淡嗯了一声,说:“公公消息倒很灵通。”

“伯将军说笑,”鸿宝谦声道,“做奴才的不就得替主子分忧,牵挂着各位爷么。”

少年将军垂着目,看不出喜怒。

庭渊夹起一筷子肉吃进嘴里,朝伯景郁小声戏谑道:“小将军,被牵挂的滋味如何?”

伯景郁不答庭渊的话,那头张兆倒替他接了鸿宝的话。

张兆饮罢一杯酒,喟叹一声,说:“公公有心了,只是据我所知,抚南侯的这位兄长,在宁州名声并不好。”

“听闻他喜怒无常,为人也无甚建树,远比不上端持稳重的抚南侯。”

鸿宝轻哼一声,答话道:“张大人这样说,可是对这桩婚事有所不满?”

张兆瞥了伯景郁一眼,方才看向鸿宝,调侃道:“公公此言差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伯将军为人光明磊落,你我都心知肚明,又何必计较口舌之快。”

鸿宝笑道莽撞,自罚了一杯。

二人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庭渊倒没料到这太监也同张兆在一条船上,想来是觉得隆安帝已近垂暮,急着另觅新主。

席上这些人看似个个插科打诨,实则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委实太过虚情假意。

庭渊隔着帷幕冷眼看戏,他想入局,就得先亲自来搅一搅这浑水。

这场席装着一屋子莺莺燕燕,无一不是粉面钗头、含羞带笑。张兆这厮甫一喝酒便淫心大发,醉眼朦胧中眼瞅见个朝他笑得勾人的舞姬,连忙起身环住了弱柳腰。

余下之人连忙顺势朝前跨了一步,微微埋首等着剩下几位爷。

庭渊轻笑一声,朝伯景郁低声道:“小将军不去挑一个吗?”

伯景郁冷眼看着他,不作言语。

庭渊迎着他的目光,并不气恼,反倒善心大发地松开了压制着伯景郁的手。

他在鸾歌凤舞里起身离位,朝一乐女走去,待到居高临下地站在人跟前,那美人方才站起身来,眉目温软地贴近庭渊。

庭渊却颇为灵巧地一侧身,避开了,径自在琴前坐下来,抬眼时刚巧捕捉到少年将军微微怔愣的神色。

他只当没看见,谦和地温声开口说:“诸位贵人谈论这天下大事,鄙人一介草民,听着却只觉得头疼。”

他看向伯景郁,气定神闲道:“我虽眼拙,却恰好瞧见伯将军听着这曲儿,似是不大得兴。鄙人凑巧略通琴技,不如就为诸位大人弹奏一二,聊以助兴。”

王开济不时用袖袍擦拭着额角的汗,喉头上下滑动间,他忐忑开口道:“这......”

“这有何不好?”张兆放声大笑起来,他有些醉了,一手拈杯一手揽人地朝庭渊走来,复又转身将席上众人皆扫视一遍,“今日本就为替小将军接风洗尘,自当尽兴!”

庭渊面上带笑:“大人好生风雅。”

“听闻那抚南侯庭涟也擅琴乐!”张兆因这夸赞得了兴,大着舌头摇头晃脑道,“只是曲高和寡,难得一闻,反倒是庭二,整日流连瓦舍勾栏,很是喜欢人前显露琴技。”

他说这话时,并未注意到伯景郁的神色十分吊诡。

“二世子心浮气躁,杂念太多,琴艺自然不如其胞弟抚南侯,”庭渊倒是面不改色,伸手一一抚过琴弦调试琴音,温声说,“在下亦是俗人,不过聊奏一曲。诸位,吃好喝好。”

席间插科打诨,庭渊面上不显分毫,好似什么都没入耳,气定神闲地弹了半晌琴,待到话题从吹捧伯景郁的客套话逐渐转至抚南侯府各种流言时,终于开了口。

庭渊挑起一弦,琴身迸发出一声嗡鸣,他笑道:“诸位这般好奇宁州之事,在下恰可说上一说。”

伯景郁闻言,遥遥望他一眼。

纪昌倒是饶有兴致地问:“小兄弟有何高见?”

庭渊轻笑一声,自持道:“高见不敢当,鄙人久历山川,从前恰巧去过岭南,不过略知一二。”

“诸位想必知道十四年前,宁州抚南王府何等尊崇显赫。前抚南侯将领庭珏替当今圣上悍守宁州,南境一时无人敢犯。”庭渊手上动作不停,清越琴音伴着他的讲述,缓缓涤荡在昏黄琉璃光下。

王开济久不言语,听到此时方才接话道:“是了,隆安帝十三年秋,庭珏攻占翎城,挫伤了南疆最后一点反扑气焰,南疆诸族元气大伤,直至今日也没能再度聚拢凝合,庭珏也因此名震大梁。”

“可惜好景不长,”庭渊轻声继续说下去,指间琴音不知何时加快了节奏,隐有激昂之势,“隆安帝十四年夏末,南疆残部二世子布侬达伙同内应,夜袭宁州,直奔抚南侯府而去。”

“此事大梁举国皆知。”纪昌沉声道,“彼时我尚为兵部左侍中,当年恰逢朔北十二部频频来犯,朝中实在难以抽调人马。更何况——那布侬达当时仅是收回翎城要塞,掳走庭家三子,并未乘胜追击。”

王开济一拱手:“抚南侯当年打得南疆各部元气大伤,短时间内怎能重成气候。夜袭一事,想必已是回光返照。”

“的确如此,”庭渊眉目轻垂,手下拨弦更快,琴声嘈嘈,恍若山雨欲来,“只是当年被掳走的庭家三子半月间究竟经历何事,并无人知晓。”

鸿宝谦声道:“想来是布侬达也并无能力久耗,不至做得太绝,避免自断生路。只是庭二薄情纨绔,着实配不上这气运。”

“可不是么,当年归来的庭家三子中,惟那可恶的庭二毫发无损,”张兆冷哼一声,将怀中舞姬一把推开,复又饮下一杯酒,含糊道,“真要计较起来,他庭二还能好端端活到现在?不过是当今圣上宅心仁厚,惦记庭老将军劳苦功高,不忍叫其子嗣过分凋敝。”

张兆不屑道:“岂料这庭二终究烂泥扶不上墙,并无半分赤子之心,反倒常常胡作非为,将抚南侯府一众事务尽数压在其胞弟庭涟身上,在宁州惹出不少事端来。”

庭渊似是低低笑了一声,这翘起的诡异唇角被裙袖纷飞的舞女挡了去,却被少年将军尽收眼底。

伯景郁面上隐有愠色。

“的确如此,可我在宁州时却听闻,当年三子归来一事并不简单。”庭渊别有深意地卖了个关子,“事变当夜,庭老将军尸体被南疆人一同掳走,一直未曾被救回。直至半月之后,将军头颅方才高悬于翎城城门之上。仅仅次日,庭家三子便被尽数放归宁城。”

庭渊轻笑一声,仿佛真的只是在说一件同他毫无关系的尘年异闻:“直至一月后,老将军的头颅才由庭二取回——听闻这是他同翎城驻守将领猜枚,赢回的赌注。”

......拿自己父亲的头颅当做赌注。

王开济揩了把额间冷汗,心跳如鼓,连忙补上一句:“这、这手段虽混账了些,最终能使庭老将军魂归故里,总是好的……”

伯景郁听了半晌,冷不丁开口问:“那庭渊的赌注呢?是什么?”

庭渊隔着帷幕看向他,面上的表情似笑非笑,说出的话却叫伯景郁浑身都骤然绷紧了。

“自然是其胞弟——抚南侯庭涟的项上人头。”

席间一时骇然,琴声却猛地攀升至顶点,这调子激昂诡异,瞬息万变,惊得一众舞女不知如何再跳,纷纷跪倒在地,惶惶发抖。

“够了!”

——琴声戛然而止。

伯景郁猝然吐出这两个字,满脸漠然地起身拜别:“我府中有急事,今日便到此为止吧。”

他径自往门外走去,行至庭渊身侧时稍微停留,庭渊并未抬头,也知伯景郁正细细打量着他。

却不知伯景郁看的是他抚在琴上的一双手。

伯景郁眼见着这双修长手指拨弄琴弦,这琴音同他十年前在宁州听到的有八分相似,却远不及那时听见的那般清越宁和。

庭渊右眼下的小痣,他于十年前惊鸿一遇时,亦不曾在庭涟面上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