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79章 武则天(1 / 2)

千古无人出其左右。

顺承天命, 登基为皇。

多么让人心潮澎湃的一句话。

天后眼皮微抬,丝毫不意外武三思说出这样的话。

“可惜,朝臣心念李唐, 而宗室又尾大不掉。”

天后半真半假叹了一声。

武三思跪着向前,再度表忠心, “姑母勿忧, 侄儿有法子。”

“此等顽固不化之徒, 怎能脏了姑母的手?”

“姑母放心, 这些事交给侄儿。”

“不出三月,侄儿便能还姑母一个海晏河清的武周天下!”

【李治与武皇携手合作,第一个搞的就是自己的舅舅长孙无忌, 这个一手将他送上皇位,但此时又一手遮天的权臣。】

【显庆四年, 武皇一手提拔的许敬宗指使人诬告长孙无忌谋反, 李治命许敬宗与辛茂将一同调查,但在许敬宗的劝说下, 李治连查都没查,甚至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定了长孙无忌的罪,把长孙无忌罢官流放, 发配岭南。】

天幕之上,出现长孙无忌的身影。

与过去的大权在握时的雍容威仪不同, 此时的长孙无忌颇为狼狈,坐在即将去往流放之地的简陋马车上,看向不断远去的长安城楼而叫骂不已——

“奸妃误国!”

“奸妃误国啊!”

“可怜我李唐万里江山, 就这么断送在一个女人手里!”

【有一说一哈, 李治对武皇究竟是不是真爱或许存疑, 但长孙无忌对李治绝对是真爱。】

【都这种程度了,还只骂武皇一个人呢,你的好外甥不是三两岁的小孩子,是一个手握大权的皇帝,他要是不想收拾你,武皇吹再多的枕头风也没用。】

【而且李治连见你都不见你,查都不查这件事就定了你的罪,李治这样做,你心里还没点数吗?】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议论纷纷——

“这不就是兔死狗烹吗?我熟。”

“当年汉高祖也这样,自己不出面,指使吕雉杀人,开国时期几位异姓王,只要没跑的,全被搞死了。”

“这些皇帝都一个德行,自己的皇位坐稳了,那些有大功劳的臣子们就碍眼了,自己又想要好名声,可不要旁人来动手吗?”

丞相裴炎的府邸,朝臣宗室们也窃窃私语——

“天幕着实偏心天后。”

“长孙无忌一案分明是天后蓄意报复,与先帝有何干系?”

“那可是先帝的亲舅舅,一手把先帝推上皇位的人,先帝是敦厚仁善之人,怎会这般害自己的舅舅?”

但还有一小撮人没有参与讨论。

他们安静饮着茶,安静听着周围人的声讨天后,然后在心里不断嘀咕着——

天幕之语话糙理不糙,先帝不点头,天后怎会有这么大的胆子?

再者先帝身体虽不好,但却是个极有主见的人,无论是推行科举,又或者是其他的政令,只要是他下定决心做的事情,哪怕把朝堂肃之一清也要把这件事做到尽善尽美。

而长孙无忌,便是挡了先帝路的人。

长孙无忌有从龙之功,又是先帝的亲舅舅,种种情分加在一块,还得了一个这样的下场,那么没有从龙之功又与李唐皇室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他们呢?

如今在皇位上坐着的那位圣人,瞧着还没躺在灵柩里的先帝仁善厚道。

【长孙无忌只是一个开始。】

【在册封武皇为后之后,李治有如神助,大刀阔斧对朝堂进行改革。】

【当然,这些改革的骂名一般是咱们的武皇背了,以至于后来的骆宾王骂武皇残害忠良啊,狐媚偏能惑主啊,反正只要是不好的事情,那绝对是她干的。】

天幕之上,又一个官员被罢官流放。

朝臣百官们看着他从朝上被卫士们拖下去,心有戚戚,坐立不安。

下朝之后,朝臣们聚在一起,商议如何对抗李治的新政,而谈到对抗之时,便难免发了几句牢骚——

“我就说吧,这位新皇后绝对不是一位省油的灯,她若当了皇后,肯定没有咱们的好果子吃。”

“当时你们不信,现在可信了?”

“唉,我们都被她骗了!”

“不止我们,圣人更是被她蒙蔽了,看不到她的狼子野心!”

“可怜我大唐基业,就这么毁于妇人之手啊!”

天幕之下,九州百姓一头雾水。

等等,推行新政什么的,难道不是圣人的意思吗?怎么全怪天后?

而且推行新政没什么不好的,以前只有门阀世家才能当官,现在只要有才学,便有可能鱼跃龙门,实现从布衣到官员的跨越。

这是好事啊!

这群官员们怎么唉声叹气咬牙切齿的?

“这些年来,外面的人只看到天后的风光威仪,哪里知晓天后的难处?”

上官婉儿一边整理奏折,一边与太平说道,“二娘,你莫在与天后置气了,天后没你想象得那般容易。”

她说完话,却迟迟没有听到太平的回答,还以为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又觉得她的话不中听,便冷着脸不理她,于是便笑笑搁下笔,想着去哄小公主几句。

哪曾想,她刚抬起头,便被眼前的景象所吸引——

天真无忧的小公主聚精会神看着天幕,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但她又的确相信了天幕的话,那些话对她的三观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以至于此时的她眼圈都微微泛着红。

她所见到的永远是强势的天后,大权在握,生杀予夺,弹指间便能让人家族覆灭,罢官流放。

而阿耶却永远是温和的,宽容的,会为朝臣百官求情,会说阿娘的手段过于狠辣,所以朝臣宗室们无不念着他的,为他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而她的阿娘,则被人误解,被人谩骂,被人记恨。

——何其不公!

上官婉儿眼皮跳了跳,“二娘?”

“婉儿。”

太平公主缓缓回神。

但她的视线却仍未从天幕处离开,眼睛一眨不眨看着天幕,话却问着上官婉儿,“我以前是不是很不懂事?”

“我明明是她十月怀胎九死一生生下来的女儿,却与那些误解她的世人一样,只看到她的狠辣,看不到她的无奈与艰难。”

“甚至在天幕说起她与祖父的往事时,我还会……”

太平公主声音微微一顿,有些说不下去。

——这样的她,有什么资格做阿娘的女儿?

上官婉儿温柔一笑。

“可你现在懂事了。”

上官婉儿走上前,轻轻揽住太平公主的肩膀,“既然懂事了,知晓了,便该为天后分忧了。”

——那个女子为帝为相,为江山之主,为九五之尊的世界,她真的很想看一看。

【每次看到史书的这种记载,以及现在网友们对李治的评价,up主都觉得很好笑,一个连从龙之功的亲舅舅都处理得这么坚决果断的,你们是带了多厚的滤镜才能觉得他优柔寡断被武皇所骗啊?】

【他和武皇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你挖坑来我埋土,你杀人来我递刀。】

【他们彼此成就,彼此依赖,才能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九州百姓留下一抹永徽之治的盛世光辉。】

天后眼皮微抬。

——下启开元?

所以她的继任者,是一位不亚于太宗皇帝的圣明天子?

韦香儿心中大喜。

——能与贞观齐名的开元,那必然是盛世明君啊!

所以那个推儿媳出去顶祸的玄宗皇帝不是她的重润,她的重润是位几乎能与太宗皇帝比肩的明君!

九州百姓更是欣喜不已——

虽然他们不懂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以及永徽之治是什么意思,但贞观是太宗皇帝的年号,这三个年号放在一起说,那就代表着他们会过上太宗皇帝在世时的好日子!

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开心的事情了!!!

朝臣宗室陷入深深自我怀疑。

天后夺位登基是铁板钉钉的事情,那么这个“下启开元”的开元,到底是武周的开元,还是李唐的开元?

如果是李唐的开元,便意味着他们坚持的东西没有错,这个由太宗皇帝戎马半生打下来的江山,就该由李唐皇室所统治,而不是被天后所窃取。

可若是这个开元是武周的,那么天幕便是明白告诉他们,天后篡位篡得对,女人也能把江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女人之后的继承人更是治理出与太宗皇帝比肩的开元盛世。

——那么这么一来,他们所坚持的东西还有意义吗?

这个天下到底能者居之?

而不是所谓的父传子,子传孙的家天下?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点,从古至今,每一代的史官与文人都在拼命为李治找补,说他只是被骗了,所以才被武皇窃取了天下。】

【但是这种找补会有一个漏洞,就是明明一个圣明天子,唐朝的top级皇帝,被人说得跟弱智一样,耳根子软,没有主见,全程被武皇拿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