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151章 番外六(2 / 2)

随着大牛二牛买卖的做大,养家糊口的重任完全交到了他们身上。这也是没办法的,窝头入仕的年岁太小了,之后无论是先帝爷还是当今,都倾向于培养他,而非直接将他用起来。要知道,哪怕不算他在御学里待的那六年,之后在翰林院待的那些年里他的俸禄也没多少。

本朝的俸禄本就不算多,当然吃喝用度是够的,却完全不够如今老魏家的开支。而在窝头调任京兆尹之前,他每年拿到手的俸禄连杨冬燕都养不活。

咳咳,这当然是因为杨冬燕养起来太贵了,她如今是完全看不出来当年乡下婆子的寒酸样儿了。吃要吃精细的,穿衣打扮倒是还成,跟奢华扯不上关系,但最起码的舒坦肯定是要的。还有伺候她的人,以及时不时的给下面人打赏一些,再就是孙子辈的、曾孙辈儿的……

老太太手头上咋能没有钱呢?就窝头挣得那些个钱,当真是养不起她。

幸好,杨冬燕不光有上辈子儿子们的孝敬,连带这辈子的儿子也没少拿钱给她花销。

用魏大牛的话来说,老太太也没旁的爱好,就喜欢拿金子银子玩,那为啥不满足她呢?

而方氏和小杨氏这对妯娌,这些年下来也完全适应了富贵人家的日子。

尤其是方氏,作为家中长媳,在窝头尚未娶妻之前,她才是老魏家执掌中馈的人。杨冬燕倒是可以夺权,但她图啥呢?上辈子偌大的一个永平王府,她都无心打理,做什么要插手管这个小小的魏府呢?

于是,方氏从一开始的手生,到后来逐渐上了手。不说特别优秀吧,但起码没出什么岔子。

哪怕后来窝头娶了媳妇,作为大家出身的孟氏,也没有跟婆婆争夺管家权,而是安安静静的待在自个儿的院子,管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以及认真的备孕。

等方氏觉得是时候放权了,孟氏怀孕了。

这下还有啥好说的?方氏继续管着家,一直到前两年,才慢慢的将手头上的事情移交给了孟氏。

至于小杨氏嘛,可别以为她这人只会吃,人家还会喝……呃,是会折腾孩子们。

小杨氏啊,她当初是做梦都想生出个儿子来,哪怕自家男人、婆婆都没有逼迫她,那她也想生个儿子。这倒不是因为重女轻男啥的,而是因为一个不可说的秘密。

直到今个儿,小杨氏依旧记得当年一家人在乡下地头过得日子。那时可真是苦啊,吃不饱穿不暖,她最大的梦想就是隔三差五的能吃上一个鸡蛋。

谁知,梦想还真有成真的一天,当然不是说现在,而是在她怀上猪崽的时候,通过谈判得到了天大的好处,每天都能吃两碗捞干饭并一个鸡蛋!

我的乖乖,放在如今啥都不算的事儿,搁在那会儿绝对是天大的喜事儿。

小杨氏记得,那时候的方氏可嫉妒她了,嫉妒她每天都有蛋蛋吃。

这些当然谈不上什么秘密,小杨氏心中最大的秘密就是……

她当年骂儿子失败了!

你想想,杨冬燕为啥随手一捞就能捞到吃的用的甚至钱呢?唯独她,怎么骂都没有用,上辈子的儿子哟,一点儿都不惦记她。

别以为小杨氏就真的没脑子,人家只是在寻常事情上不爱动脑子,真的摊上事儿时,还是很愿意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

她觉得有两种可能的。

其一,她上辈子的儿子们都是混账玩意儿,没一个是惦记死去的老娘的。自然而然的,她要不到供品。

其二,儿子们倒不是混蛋,可因为家里太穷了,实在是太穷太穷了,所以无能为力。这么想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老魏家穷得连叮当都不会响的时候,他们每年都不给老祖宗烧纸钱,也不给老祖宗放供品。像每年供奉黑猪白羊这些事儿,那是老魏家发达以后才有的。

她是这么算的,直到某一次方氏逼逼她,她才意识到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她上辈子没儿子!!

意识到这个可能性时,小杨氏差点儿就吓哭了。

其实,在那时老魏家的日子已经过得很不错了,反正吃喝是肯定不愁了。可就算这样,小杨氏还是被吓坏了,她担心的不是这辈子的事儿,而是下辈子。

试想想,这辈子是老太太能捞到供品,大侄儿又上进能耐。她做了啥?她啥都没做呢!

所以,万一等到下辈子,她失去了这俩人,又没有儿子给她上供,岂不是要穷苦一辈子?

从这一点上来看,哪怕是傻子,那也是有她特有的逻辑的。

总之,小杨氏做梦都想要一个儿子,她都想好了,一定要好好养儿子,养得健康壮实的。为啥呢?因为一定要长命百岁,不然等她挂了,没几年儿子也跟着挂了,那不是白瞎了吗?其次,要培养出能耐来,只有自个儿能耐了,不愁吃穿了,才有余力来供奉祖宗。

当然,最重要的还有孝顺……

小杨氏预想了很多很多,几乎把毕生的脑子都用在了这事儿上面。她想得透透的,把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考虑到了,连边角细节部分都没有放过。

然后,她生下了猪崽。

再然后,就是猪小妹了。

再再后来,小小妹也出生了。

儿子呢?儿子去哪里了?如果没有儿子的话,就算她这辈子日子过得好好的,那下辈子呢?

小杨氏哭唧唧,她觉得方氏真是个乌鸦嘴啊,搞不好上辈子她就没儿子,然后这辈子还是没儿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心太悲痛了,人到中年,小杨氏生了个胖饺子。

饺子多好呢,那身子骨倍儿棒,打小就热爱一切运动,上蹿下跳的展示着他那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能耐。等略大一些,又送去了永平王府学武艺,再后来因为在学习上面不开窍,索性就走了武将之路。

到目前看来,一切都在正轨上。当然,武将跟文臣是不同的,在和平年代要想建功立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不过也没啥的,耐心等待总归是有机会的。

大功告成,现在只差她咽下最后一口气了……

呸呸!

小杨氏得空了就告诉饺子,当儿子的要孝顺,等她没了以后,一定要好好上供。当然,也因为对儿子上心,小杨氏主动自发的做了很多事儿,一改原先懒散的毛病。

还有馒头……

馒头啊,他是大房的孩子,但因为方氏管着中馈,事情特别特别多,一度忽略了他。还好这孩子好养,没人管着也不妨碍他一心进学,但偶尔他还是会羡慕只比他大了半岁的饺子哥。

饺子哥多好呢,他有个恨不得一天到晚跟他黏在一起的亲娘,有个一口气能吃半桌菜的大姐,有个花容月貌好看得不得了的二姐,还有一个一巴掌下去能把饺子拍成饼饼的三姐。

真幸福啊!

羡慕对吧?成啊,小杨氏立马接手了馒头,横竖养一个也是养,养两个也是养,没差的。

小杨氏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等她死了以后,记得多上点儿供品。

多么朴实无华的请求呢?

光听着就特别让人感动。

无论是馒头还是饺子,都牢记着小杨氏的话。这饺子还好,他都习惯了小杨氏时不时的来这么一出。馒头就不行了,他回头就问他娘……

“娘啊,二婶她啥时候死呢?”

方氏反手就是一巴掌糊在馒头的脑壳壳上,费了一些力气才明白了前因后果,她很是无奈。

心说人活着就管好这辈子,你连这辈子都没管好,管啥下辈子呢?她也抽空劝了小杨氏,但效果不佳。

考虑到人家小杨氏也没干出太离谱的事儿,不就是要求将来死了以后,子孙后代多供奉供品吗?这个要求也不算什么,方氏没多犹豫,就将这事儿给抛到了脑后。

……

总得来说,老魏家是很和谐的,就算偶尔有人抽个风啥的,但也无伤大雅,对吧?

只这般,康元五年到了。

二月会试,三月放榜。

让人吃惊的是,廖先生还真就是榜上有名。只是,乡试考了济康郡第九名的他,这次的会试却是排到了二百名开外。

这个成绩不能说好,但也可以了。

窝头安慰廖先生,说他当年都没考得那么好。又道,殿试的情况跟会试有所不同,说不准能考得更好呢。

一般来说,殿试除了头榜前三是固定的话,二榜取多少名并不是固定的,有时候少了只取几十人,也有取过一百多人的先例。但可以确定的是,二百名开外就肯定只能是同进士了。

同进士如夫人,这要是没考上之前,只会觉得同进士已经好上天了。可要是考上以后呢?同进士其实就是殿试落榜的意思,你说心里好受不?

廖先生挺好受的……

“你不必说这些,我已经圆了乡试的梦,来南陵郡参加会试,既是因为朝廷要求这么做,也是想跟你见一面,当面道声谢。能考上便是我万万不曾想到的事儿,断然不会再奢望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