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第573章 坦白(2 / 2)
“百计千方,只能如此。”王贤苦笑一声道:“眼下这个案子,看起来是对纪纲很不利,但你跳出去仔细一想,就会明白不管纪纲用了什么手段,肯定是之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是之前发现了什么,他才会有的放矢的。”
吴为想一想,点头道:“确实,纪纲和胡广和江西帮,又没有深仇大恨,不可能平白无故的构陷他们。”
“但这个案子到了这一步,纪纲却成了罪魁祸首。”王贤苦笑道:“这样固然解恨,可皇上也成了被愚弄的对象,如果你是皇帝,你会怎么想?”
“我会认为那些文官沆瀣一气,连大人也跟他们穿一条裤子。”吴为有些明白了。
“你都能想到,当今皇上是英名圣主,谁也别想糊弄了他。”王贤沉声道:“所以我不能瞒着皇帝,否则就要大祸临头。相反,要让皇帝认为我是忠心的,而且我这种忠心和纪纲是不一样的,纪纲那种是通过害人表现忠诚,我是通过保护人表达忠诚,这两颗忠心孰高孰低,相信皇上心里会有杆秤的。”
“可要是皇上没想那么多,非要治大人的罪呢?”吴为问道。
“不会的。”王贤摸一把下颌才长出来的短短胡须:“这个案子牵连太广,牵扯太重,真要追究起来,自内阁首辅以下,五分之一的公卿大臣要受牵连,那样朝廷的颜面何在?所以皇上会领情的……”说着苦笑一下道:“当然我也休想落到好处。”
“只要能过去这关,大人就善莫大焉了。”吴为笑道:“还有比这更大的好处么?”
“你这是诛心之言啊。”王贤白他一眼道:“本官明明是本着一颗忠心。”
。
北苑,仪天殿后殿,大明永乐皇帝内寝宫中。
朱棣冷冷看着跪在地下的朱九,半晌才幽幽问道:“王贤真是这么说的?”
“是,”朱九重重点头道:“他说让那陈周改口供,虽然亵渎了朝廷的司法,却绝对不能瞒着皇上,皇上就是杀了他的头,他也会那样做。”
朱棣那阴沉沉的脸上,根本看不出半点表情,好一会儿才冷哼一声道:“他胆子既然这么大,为何不自个来请罪,还要你来传话?”
“他说,那样会让皇上被动。由奴才禀报的话,皇上如何决断都进退有余。”朱九虽然对皇帝忠诚,但对给了自己咸鱼翻身机会的王贤,也是感激不尽,是以原原本本的重述了王贤的话不说,还用力给他洗白道:“以奴才跟随他这些日子来看,王镇抚确实是秉着一颗忠心,从没有以权谋私的想法。只是奴才也不明白,他为何宁肯犯法,也要帮着胡广和梁潜他们。据奴才所知,朝中的浙江人和江西人可是水火不容,就在开考前几天,王镇抚还把胡广的公子打了一顿,送进了应天府大牢呢。”
他这样的疑问,比直接说王贤忠诚不二还管用。果然,只见皇帝的表情起了微妙的变化,便听朱棣冷哼一声道:“他不过是狗拿耗子罢了!”说着看看一旁的黄偐道:“你觉着王贤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黄偐可是此案的听审官,闻言神情一凛,不禁心下打鼓,有心给王贤捅上两刀,又怕说错了话,露出自己的马脚,只好道:“臣说不好……”
“有什么说什么就是!”朱棣不耐烦道。
“是,”黄偐只好称量着道:“回皇上,臣以为他这样做,至少有三个心思。”
“哪三个心思?”朱棣紧接着问道。
“第一,他是跟纪纲在别苗头,两人在锦衣卫闹得不可开交,他对纪大人安排他任贡试的搜检官,意见好像很大,此举坏了纪大人的好事,他可以看笑话。第二,他知道皇上英名,肯定瞒不过去,所以索性先交代了。”黄偐看看皇帝的脸,见朱棣依然面无表情,才放下心接着道:“第三,他对感情太子的还是很深的,虽然和胡广等人的关系不好,这种时候还是要保一保他们。”
其实黄偐把王贤的心思猜了个七七八八,可惜他虽然聪明有余,但缺乏真正的智慧。在真正有智慧的人——譬如永乐皇帝朱棣眼中,首先看到的是这这个案子对朝局的影响——正如王贤所言,如果这个案子坐实了,对朝局的震动就太大了。今年年初刚死了个首辅,这下再杀一个首辅,大明朝的文官真有一蹶不振的危险。
永乐皇帝虽然是马上得天下,但也知道治理天下要用读书人,但此时距离大明开国不过几十年,距离靖难更是只有十几年,他登极后又是平安南、又是征漠北,国家几乎一直在征战。这样的结果便是朝中地方上满是勋贵功臣,这些家伙仗着功劳,手里又有兵有将,一个个飞扬跋扈,哪里把那些靠几篇文官发迹的文官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