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榜 收藏榜 推荐榜 完结榜 足迹 书架

第036章(1 / 2)

当天晚上,刚吃过晚饭,厂里出动一辆捷克牌面包车,把顾安给接走了,至于车上还有哪些人,清音也没去看,更不会瞎问。

倒是顾安这次出差,成为杏花胡同的重大新闻,被热烈讨论了好几天。

要是放以前,顾安去哪儿,跟谁一起,大家压根不好奇,不关心,可现在,那可是厂里的面包车接走的,顾大妈都说了,这是出公差!

出公差呀,一线工人哪有出公差的机会?柳技术员至今还没出过公差呢!

顾安这小子,是真要往领导干部的路子上培养了,这可真是让有儿子的邻居们羡慕红了眼睛,有闺女的则是悔青了肠子,直夸清老爷子慧眼识珠,人给老闺女挑的,真就是最好的。

反观清慧慧,大家摇头。现在谁不知道她跟柳志强处对象啊,偏偏柳家还要欲盖弥彰,不承认也不否认,以为还想骑驴找马,其实败的是他们家的口碑。

这没对比就没伤害,工人是光荣,可哪有干部吃香?大家心思各异,但对顾大妈的态度却是一致的——尊重,羡慕。

加上顾大妈挺长一段时间不去捕蛇了,大家也没那么怕她了,一来二去,顾大妈居然成了杏花胡同人缘最好的老太太。

清音知道后,只是笑。这是老太太该得的,原书中这个时候,她已经因为捕蛇截肢了,还在坚持去保护小清音,给小清音送吃送喝。

不过,顾安不在家,也不影响她们娘俩吃香喝辣。进了秋天后,她们又去过独山村几次,摘回来的野板栗和山核桃都有十几斤了。

“今天咱们就吃板栗红烧肉。”刚剥出来的板栗是金黄色的,失水后稍微干皱在一起,这样生吃都很甜。

清音一面吃生的,一面指挥顾妈妈把五花肉切成拇指大的小块,准备好配料,她到时候直接上手炒就行。

别说,这几个月的锻炼,顾妈妈做菜手艺依然一般,但切菜技术大有长进,只要清音说想吃啥,她就知道怎么切,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吃过中饭,趁着天气好,俩人又把铺盖抱到院里晒晒太阳,不然晚上盖着都是凉的。

“安子一走,这天气可越来越冷了,也不知道他啥时候才能回来。”顾大妈一边拍被子,一边叨叨,“你说这人吧,在你跟前的时候,你嫌烦,不在吧,又怪想的。”

清音深以为然,这才几天,她都有点想念顾安了。他在,这家里好像也没什么特殊的,但他不在,就少了一个说话的人,连小白都没以前活泼了。

“不过啊,我还是希望他多在外头待几天,在领导跟前好好表现,咱也不图当官,只要他知道上进就好。”

“哟,顾大妈,过来晒被子呐?”后院的小张哥从前头过来,主动咧着嘴打招呼。

搬过来一段时间后,大家都挺喜欢他的,因为他总是笑眯眯的,看见大爷大妈们干活都会搭把手,有时候看见清音一个人吊水,也会顺手帮一把,平时开车出远门啥的,有胆子大的还会请他帮忙带点外头的山货回来。

因为他经常走南闯北,天南海北的东西都能碰上,现在城里缺的什么鸡蛋腊肉熏鱼之类的,他多少能搞到点,而乡下人紧缺的烟酒糖茶,他在城里生活也有点门路。

刘大以前也搞这些,但他是不见兔子不撒鹰,只去鬼市交易,也从不给大院邻居寻方便,有他这个“反面例子”在,小张哥在大院的人缘非常好,就连顾大妈都喜欢他。

“哎呀小张出车回来啦,顺利吧?”

“顺,接下来能休息两天。”

“这敢情好,我就羡慕你这样会开车有技术的。”顾大妈聊了两句,忽然好奇道,“你媳妇儿啥时候过来?”

小张红着脸,“快了。”

他跟对象结婚好几年了,一直都是两地分居状态,现在的问题在于他不可能调离钢厂,而老爹身体不好,媳妇儿又必须留在老家照顾,这不一耽搁就是好几年,年前终于说动老头子,同意秋收后带着孩子媳妇儿来这边生活,到时候他就是孩子老婆热炕头的人咯。

结婚这么多年一直只有个闺女,他倒不是一定要生儿子,而是心疼媳妇。

他母亲早逝,由父亲一人带大,父亲脾气古怪,一般人都相处不来,媳妇儿在老家也不知道受了多少委屈,要是能随迁过来,哪怕媳妇啥也不干,他也能看着点,少受老头子的气。

顾大妈笑着打趣两句,小张哥几乎是落荒而逃。

“这小伙子人不错。”

清音不解,她对小张哥的印象一般般,热心倒是真热心,可吊水这点小事她一只手都能完成啊,除此之外也没别的接触,“您怎么知道?”

“我的眼睛还没看错谁。”

好吧,清音好笑,正打算拿本书来树荫下看,秦嫂子急慌慌跑来,“小清走,带你去个地方!”

“哪儿?”

“小河边。”

清音不解,看向顾妈妈,就见顾妈妈脸上也迸发一种罕见的亢奋,压着嗓子问:“今儿开了?”

“开啦开啦,我也是刚才娘家嫂子来说的,赶紧的,咱们跑快些还能遇到好东西。”清嫂子穿了一件巨大的旧军大衣,手腕上还挎着一个巨大的竹篮,这哪是去逛街,就是去进货呗。

“音音别愣着,赶紧走,换件有口袋的衣服,篮子我来挎。”

虽然她们是压着嗓子说的,但大院就这么大,其他人听见也纷纷效仿,尤其柳老太,一张苦瓜脸都笑成了窝瓜,她最贪心,直接拎两个竹篮,出门直奔北城片区。

清音也没骑车,就跟在大家身后,没一会儿终于搞明白为啥大家这么兴奋了。原来是书城市的老规矩,每逢初一都会赶庙会,但自从风波开始后就被取消了,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是压不住的,这两年陆续在以前赶庙会的地方形成一种能在白天开的黑市。

一开始管得不严的时候,是每逢初一都有,后来严起来之后,停了好几个月,据说今天小河边这次就是在停了八个月之后的首次开张。

清音以前看年代文一直听“鬼市”,以为黑市都是晚上开的,哪里知道现在的书城市居然白天也能开。

不过,看大家伙的兴奋程度也知道,自己今天遇上纯属巧合,不能代表常态。

几人赶到小河边附近,已经有许多跟她们一样打扮的男女往里挤。清音一看这架势,连忙拉住顾妈妈和秦嫂子,提醒她们把身上值钱的东西藏好,小心点。

这年头,丢一分钱都是巨大损失。

等大家藏好随身带的钱和票,这才随着人流往里去。这个时候的黑市,衣食住行玩乐,那叫一个全面,一个眼花缭乱,清音的眼睛压根就不够用,而人们买东西也来不及砍价,因为你不买后面的人会买,但凡犹豫一秒这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了。

清音紧紧搀着顾大妈,走过了卖馒头花卷的,卖衣服的,卖鞋子的,径直来到卖布料的地方,她指着一堆藏青色和蓝色的棉布,也不讲价,直接扯了五米。天冷了,正好给顾妈妈做身厚实点的衣服,她现在穿的旧棉衣还是七八年前的,里头的棉花都早黑了,保暖性能大大降低,“咱们找找看哪儿有棉花。”

顾大妈咋舌,“你买这么多干啥,买你一个人的就行,安子不用管他。”

人太多,跟打仗似的,清音也来不及说是给她做,直接拽着她就往下一个地方去。

而最最拥挤的,当属卖肉的无疑,无论是猪肉牛羊肉还是鸡鸭鱼,那都是水泄不通。好容易才开一次,清音只想买过冬的刚需品,也不让顾妈妈停留,径直往前走。

幸好,过了卖肉的地方,后面就松散不少,看去都是些卖手表、皮鞋和人造革产品的,价格偏贵,也不是刚需,清音也不感兴趣,继续往前走。

“小秦媳妇儿她们还在后头吧,要不等等她们?”

“不用等,大家各走各的。”一等万一等出事怎么办,清音总觉得今天这个“自由市场”开得很不对劲,她觉得太过巧合了,都被取缔一年的集市忽然又开起来,她想到后世一个名词——钓鱼。

但愿是自己想多了吧,清音也不敢耽搁,迅速溜达一圈也没找着棉花,知道这个季节的棉花那是比油还珍贵的刚需,“算了,改天去门市部排队吧。”

她刚拉着顾大妈挤出头,从那边的一座小石桥上走过去,就见左边的小巷道里迅速冲出来一辆自行车,要不是清音动作快,直接就撞顾大妈身上了。

清音刚想发火,自行车上的人却认出她来:“清音,你们怎么在这里?”

原来,是裹着破旧军大衣,包着灰头巾,还蓬头垢面的苏小曼。

不过,双方都来不及寒暄,小巷道里就有一群人往这边跑,“是便衣,快上车!”

清音先跳上前面的大杠上横坐着,顾妈妈也跳上后座,车子顿时“嗖”一声冲出去,清音将刚买的布料藏到自己身上,塞出一个“大肚子”,顾大妈则将竹篮一把扔进小河里。

后面的人倒不是冲着她们来的,到了桥头把里头的人一堵,正门那边也传来哨声和人群骚动声,清音就知道,她们今天是跑对了。

路上遇见盘查的,清音就装怀孕,幸好这年代三个人骑一辆自行车也不算稀罕事,随便问两句就放她们过去了。

一直到离开北城区的范围,苏小曼才把车子停下,猛喘气。“幸好跑得快,打办和公安联合出动,我就说没这么好的事吧,今天全城的倒爷都要倒霉咯。”

顾大妈也是后怕不已,她老太太被抓没事儿,关键儿子儿媳都是有正式工作的,不能影响了他们呀!

清音也没想到,自己今天这运气,好容易休个周末,居然遇到这么惊险刺激的事。至于苏小曼,原书中她本来就是在做些小生意起家的,来黑市也正常。

“对了小曼,你今儿是来……”

苏小曼也不隐瞒,她相信顾大妈的人品,“我们厂里有些药材卖不出去,给咱们发福利,反正我家也没人吃,就寻思着来试试,可惜刚才为了自保,药材都丢了不少。”

“都是些什么药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